包头市公安局:“加减乘除”工作法 着力便民利企
发布时间:2023-09-07 15:11 来源:中宏网内蒙古
今年以来,包头市公安局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积极适应新时期企业群众关注和需求,靠前一步,主动作为,在打造“包你放心”法治营商环境上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运用“加、减、乘、除”工作法扎实做好边境地区“放管服”工作,优化改进服务群众营商环境,努力践行便民惠企的服务宗旨,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企业获得感,赢得了辖区企业群众一致赞誉。
“三个导向”做“加法”,全面系统推进
始终将深化“放管服”法治营商环境作为提高群众基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系统变革服务举措、整合服务事项,维护了与边境辖区各企业及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加力抓谋划。围绕“最多跑一次”总目标,各边境派出所办事服务大厅和各苏木政务服务中心边境通行证办理窗口,逐一分解工作任务,研究出台《边境派出所群众办事服务中心工作指引》《边境生产作业审批、边境管理区通行证办理工作指引》《牧民备查证办理工作指引》,进一步厘清职责、理顺任务,简化群众办事流程。二是坚持民意导向,加码抓措施。坚持“警务跟着民意走、服务围绕民意转”,通过问卷调查、警民恳谈等方式深入调查,了解企业群众对服务的诉求,有针对性的建立健全便民惠企机制,全面推动服务工作提档升级。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加速抓落实。围绕政策依据、制度落实、培训管理、民警业务能力水平等核心环节,加强对群众办事服务大厅常态化检查指导,以督促不断提高窗口民警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三个推行”做“减法”,优化营商服务质效
始终将办事窗口,作为服务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不断革新服务理念,升级服务措施,群众办事的效率大幅提升。一是推行窗口前置,“减距离”提效能。大力推行窗口前置、服务延伸,8个边境派出所户籍室升级改造成“群众办事服务大厅”,在原有的户籍、身份证管理业务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了20项简易咨询业务,方便群众就近办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业务覆盖5个乡镇,方便企业群众就近选择,将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实现群众“就近办、一次办”。二是推行窗口整合,“减跑腿”提效能。依托北疆警地联动综治服务中心,以整合警务资源、优化办事流程、打破警种壁垒、创新警务模式为目标导向,2个边境通行证办证点“精准落户”政务服务中心,进一步丰富了政务服务中心“全科+专科”集成式服务模式,减少群众跑腿。三是推行网办服务,“减环节”提效能。依托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智慧边境APP等服务平台,将户政业务事项的受理、审核、制证出件和网上预审、网上审批等流程实现了“全程网办”,以高效数据流转,提升公安服务效能,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实现了全年全天候自助办、随时办和24小时服务“不打烊”。
“三个升级”做“乘法”,提高整体层次
始终将服务向企业群众最关切、最期待的方向延伸,施便民之策、下服务之功,构建起“标准化、精细化、便民化”的服务新格局。一是升级绿色通道,优化营商环境。对外公布助企纾困专线,提供急事特办服务,最大限度为企业、法人提供便利。在坚持为企业纾困解难的同时,开辟服务群众的快车道。民警通过主动走访,了解掌握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生活困难、行动不便等群体的办事需求,主动提供上门服务、加急办理、预约办理和集中办理等服务,切实转变服务理念,提供优质的营商环境。二是升级便民承诺,人性化举措跟进到位。全面实行对“居民身份证业务、户籍业务、户籍信息审核、咨询服务以及应当由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等5类事项“首办负责制”“报警求助、各类政审、牧民备查证、居住证、生物信息采集以及需要由公安机关协查的业务”等6类事项“首接负责制”,首创推出群众办事服务大厅“11类事项便民服务承诺”,极大程度提升了便民服务的质与量,工作做法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三是升级硬件设备,营造优质营商环境。为各边境派出所群众办事服务中心配备便民座椅、饮水机、报刊杂志等便民服务设施,设置警务公开栏、户籍制度牌和办证流程图,统一规范了业务受理区展示的申请材料目录、示范文本以及各类指示标识、告知标识、引导标识,力争第一时间解决周边企事业单位的警务需求,进一步深化警企交流,做到服务更优化、更快捷、更便利。
“三个对标”做“除法”,扩大正面影响
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坚持以改革、发展、创新理念,提升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擦亮了包头边境营商服务新品牌。一是对标“零差评”,消除问题促满意。以群众方便、人民满意作为重要业务绩效考评重要指标,采取突访抽查、群众回访、定期通报等形式,常态化对各项措施落实进行全过程督导、全方位考核,持续强化窗口服务民警履职尽责教育,推出“星级户籍窗口”评比,打造出边境窗口示范品牌。二是对标“零梗阻”,消除盲区常宣传。强化宣传力度,通过入户走访、LED大屏、基层治理和群防群治力量广泛宣讲,不断提高边境辖区企业群众对公安业务服务事项的知晓率,消除可能存在的“梗阻”盲区,营造出了“人尽皆知”的良好氛围。三是对标“零延迟”,消除短板树形象。探索户政业务“零积压”管理机制,杜绝拖延、推脱、扯皮等影响群众办事进度的情况,让群众“愉快来一次、满意来一次”,在辖区群众和各界媒体中树立了“群众点赞”的良好形象。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找准企业及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将“放管服”改革贯穿于公安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用心、用情、用力奏响营商环境“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