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 内蒙古持续推动科技支撑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2-21 10:38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农村科技处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20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从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等九个部分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新部署。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自治区科技厅紧扣内蒙古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要求,持续推动耕地保护、深入实施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和科技支撑乡村振兴行动,为我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藏粮于地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多措并举、综合发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
“耕地”是藏粮于地的核心,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基石。文件提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黑土地保护和坡耕地综合治理,进行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试点。”
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落实藏粮于地战略,自治区科技厅通过积极争取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施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强化对耕地保护和耕地质量提升的科技支撑。
支持巴彦淖尔农高区启动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河套灌区耕地质量提升与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广”,主要开展盐碱地分类治理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耕地地力提升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农业生态环境治理、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与成果推广应用。
2022年,组织申报的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大兴安岭沿麓黑土地固土保肥与产能提升关键技术和示范”获批立项,项目针对大兴安岭沿麓农田风蚀水蚀严重、耕层变薄、土质变硬、有机质含量下降、作物产量低等突出问题,研发秸秆覆盖防蚀固土、少免耕减蚀保土等黑土侵蚀阻控技术及配套装备,秸秆还田促腐增碳、粮豆/草轮作养地等肥沃耕层技术,集成大兴安岭沿麓不同类型黑土地土壤侵蚀阻控和产能提升协同的技术模式,并大面积推广应用。2022年,在自治区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科技支撑东北振兴项目中,黑土地保护研究方向立项6项,主要开展黑土地土壤退化过程与阻控关键技术研究、黑土地健康和保育技术集成与应用、秸秆复混高效降解菌群颗粒化还田提质增效生物技术集成与示范、自走式智能灭茬残膜捡拾机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等。在2023年的科技支撑东北振兴项目申报中,继续设置黑土地健康和保育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和盐碱地改良技术研发与应用等研究方向。
藏粮于技 持续推动种业振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前沿技术突破,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加快苜蓿等草产业发展;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
“种业”是藏粮于技的核心,强化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就是要通过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向科技要单产、要效益,用科技创新促进品种的改良、农田基础设施的改进和农作技术的进步,从而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
2022年自治区科技厅在“5+N”重点领域(草种业、奶牛、肉牛、肉羊、马铃薯5个优势产业和杂粮、蔬菜、向日葵、甜菜等N个其他产业)启动实施了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农业科技自立自强。首批发布了12项种业振兴“揭榜挂帅”专项行动榜单,支持项目14项。
自治区科技厅农村科技处负责人介绍:“2023年将安排1亿元科技资金持续推进实施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对实施成效显著的项目予以滚动支持,并进一步向特色畜禽、重点农作物领域以及优质饲草生产加工、天然草原改良与提质增效等领域覆盖,全力打好种业关键技术攻坚战,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贡献力量。”
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高效节水旱作农业。”
为促进旱作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自治区科技厅持续加大旱作区农业科技支撑,相继启动了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开展旱作区水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种植技术与集成模式研究,并通过大面积示范应用,实现农业水资源保护与适度利用。2022年,在自治区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科技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中,面向内蒙古7个沿黄盟市,设置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绿色种养技术、污染防治等方向,重点支持黄河流域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综合调控技术研究、农牧业节水增效技术、旱作抗旱保苗丰产技术等研究与应用,共立项支持10个项目,目前已签订项目任务书并陆续启动实施。2023年,继续支持农牧业节水增效技术、旱作抗旱保苗丰产技术等方向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产业支撑 全面引领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发展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与去年一脉相承,继续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作为主线进行强调部署。
文件提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扶志扶智。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一批补短板促振兴重点项目,更好发挥科技特派员产业帮扶作用。”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对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年,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实施科技支撑乡村振兴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支持“乡村优势特色产业科技示范项目”41项,重点支持国家和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旗县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成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转型。
组织内蒙古农业大学联合国家科技特派团成员共同申报的“内蒙古典型农牧交错区优势特色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支持,精准支持内蒙古商都县、巴林左旗等10个重点帮扶旗县优势特色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促进和服务已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扶植和壮大一批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产学研用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和服务农牧业特色产业的科技特派员,示范并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模式,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今年,自治区科技厅将持续推进科技支撑乡村振兴行动,加强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实施科技支撑乡村振兴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支持“乡村优势特色产业科技示范项目”,重点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24个旗县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成果。同时,贯彻落实《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星创天地建设,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引导和推动科技人才和科技资源重心下沉,促进各级各类科技人员深入农村牧区开展创新创业服务,实现科技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文件在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提出“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
2022年内蒙古重点打造的国家级战略科技力量——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相继获批。河套灌区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是发展现代农业,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点区域。自治区连续五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科技专项资金支持巴彦淖尔农高区创新能力建设,主要开展种业创新、农畜产品深加工、农业深度节水控水、面源污染治理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以硬质小麦和肉羊为主的双主导产业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已初具规模。目前,全区已建成的46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围绕各自主导产业和功能定位,引领和带动农村牧业现代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作为全国唯一的乳业技术中心,吸纳了50余家成员单位,形成了技术领域布局和创新链条完整的产学研融合团队,围绕奶牛繁育与养殖、营养与健康、乳品工艺技术与装备、乳品安全等领域开展研究与技术攻关,实现奶牛平均日单产41公斤以上、突破奶牛体外胚胎生产技术“瓶颈”、浓缩乳清蛋白制备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自治区已连续三年投入科技专项资金用于中心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平台建设,今年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此外,中央一号文件也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自治区科技厅将围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持续加大相关科技项目支持。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自治区科技厅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持续强化农牧业领域科技支撑,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农牧业强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