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主体不断壮大 科技企业量增质升
发布时间:2023-02-17 09:50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高新技术处
2022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我区科技领域屡创佳绩、收获满满的一年。
◇ 尚德艾康药业工作人员正在胶囊填充车间工作
这一年,我国抗脑胶质瘤原创新药ACT001在鄂尔多斯尚德艾康药业抗癌药物中试基地实现了临床用药的批量生产;三峡集团在乌兰察布市投资建设的三峡现代能源创新示范园2022年建成投产,其中“源网荷储”技术研发试验基地投运了三峡科学技术研究院研发的一批先进科研成果,创下了多个“国内之最”和“行业首次”纪录。
这一年,我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500家,较上年增长27%;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89家,较上年增长92%。科技部火炬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区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幅位居全国第二位。
01 培育创新主体 壮大科创企业队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区科技部门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聚力培育发展新动能,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2022年6月5日,内蒙古久泰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氧化碳一步法制芳烃催化剂和成套工业技术在鄂尔多斯市成功落地转化,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首套万吨级工业试验示范线,每生产1吨芳烃约消耗二氧化碳5.14吨,年利用二氧化碳约3万吨,主要产品均四甲苯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可广泛应用于微电子、航天及军工等高科技领域,对推动自治区煤化工产业升级具有示范性作用。
◇ 内蒙古久泰集团精细煤化工厂区
企业创新正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近年来,内蒙古持续推动“科技兴蒙”行动走深走实,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兴蒙”行动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实施创新型企业“双倍增双提升”行动,加快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为企业创新主体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2022年,自治区奖励252家高新技术企业科研经费7560万元,对全区652家企业下达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1.63亿元,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
下一步,自治区科技厅将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到2023年底,争取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突破19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00家、科技领军企业达到40家左右。
02 汇聚创新要素 助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既是出题人、又是答题人。需不断强化自身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作为“盟主”企业,2022年,内蒙古中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盛工程)“发榜”,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创新联合体,并成功揭榜“双还原剂低碳富氢冶金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以前,企业创新压力大;现在,技术需求在创新联合体内部就能精准解决,不仅实现了铁矿资源综合高效利用与清洁低碳生产,还缩短了我国与欧美等国在高性能钢材制造领域的技术差距。”中盛工程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 “双还原剂低碳富氢冶金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签约仪式现场
创新决胜未来,要解决“卡脖子”问题,关键要靠创新。进入“十四五”,自治区科技厅把构建企业主导的融通创新生态作为提升科技创新引领支撑能力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引导力度。2022年,在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方面,我区不断强化“揭榜挂帅”“赛马”等新型项目组织机制,继年初启动首批12项技术攻关类“揭榜挂帅”项目的基础上,又陆续以“揭榜挂帅”机制启动了“种业”和“双碳”两大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围绕自治区种业振兴和“双碳”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面向全国发布技术需求榜单24个,启动实施“揭榜挂帅”项目26项,支持区内龙头企业牵头组建24个创新联合体,带动区内外131家企业、92家高校院所以及两院院士在内的24位首席科学家参与揭榜攻关,项目经费总投入预计达到15亿元。
2022年以来,由企业牵头实施的自治区重大专项、重点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金占比接近77.65%,区内龙头骨干企业共牵头组建备案创新联合体52家,累计吸纳区内外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384家,集聚了五百多个国家、自治区级创新平台的创新资源,研发团队总人数达到2100多人,体现出强大的产学研凝聚力。
长期以来,自治区创新投入水平较低、创新人才短缺、创新成果产出不足,一些急需和重大的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问题难以依靠自身力量解决。
2022年,我区启动实施“种业”和“双碳”两大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突出产学研高效协同创新,实行需者“出榜”、政府“张榜”、能者“揭榜”、强者“挂帅”,政府部门由“出题方”转为“服务方”,充分调动政府各有关部门、行业领军人才和龙头企业力量,共同分析相关领域产业发展的“难点”和“堵点”,提出科技创新重大需求,凝练出“瓶颈”问题、专项目标和揭榜条件,并向社会发布榜单。
“揭榜挂帅”为我区构建高效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系提供了一剂良方。
03 优化创新环境 打造创新“高地”
谋划创新平台建设的同时,我区也在积极打造创新“高地”。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新区建设发展工作,提出大力实施国家级高新区“提质进位”和自治区级高新区“促优培育”行动,出台《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并修改了高新区管理办法,加快推动高新区提档升级。2022年,自治区政府批复认定乌兰察布察哈尔高新区为自治区级高新区。全区高新区数量达1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区3家、自治区级高新区7家。2020年至2022年,自治区共支持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家国家高新区科研经费4亿元,引导国家高新区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创新能力。呼包鄂三家国家高新区2021年度综合排名分别提升17、14、4位次(湖北省12家高新区未参加排名),自治区连续两年对提升5位以上的高新区给予1000万元研发经费支持。
◇ 呼和浩特金山高新区一角
在企业科技创新方面,我区不断加大创新主体的投入。2022年,全区上下坚决贯彻落实研发投入攻坚行动要求,自治区财政预算安排科技支出同比增长27%,资金拨付率提高到92.78%,有效带动了企业与社会投入。自治区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达82.1亿元,同比增长53.5%,其中国有控股企业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增长87.1%,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0个百分点。
技术创新离不开制度保障。为营造良好创新生态,2022年,我区制定印发《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实施方案》,探索通过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代评”和科技计划项目方式支持由科技型中小企业牵头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赛区)共有219家企业报名参赛,对优选出的12家企业给予了资金奖励。在科技计划项目方面,围绕新材料、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和能源、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支持项目129项,财政投入资金1.1亿元,带动企业投入2.16亿元。同时,启动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选派科技人员为企业提供政策对接、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创新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备案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75家,入站人数1546人,服务企业3626家,其中服务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961、613、732家。
此外,为壮大科技领军企业,自治区制定《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领军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开展首批次科技领军企业申报认定工作。
过去一年,不断向好的创新生态,激发了创新主体活力。自治区科技厅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我区优势领域,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坚持产学研用结合,必定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助力创新型内蒙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