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 人民防空办公室
  • 乡村振兴局
  • 医保局
  • 信访局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科技厅工作

2022年公众关注的内蒙古十大科技进展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发布日期:2023-01-09 13:15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  世界首套万吨级二氧化碳制芳烃工业试验项目落地

内蒙古久泰集团精细煤化工厂区

内蒙古久泰馨远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二氧化碳为原料,采用内蒙古久泰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氧化碳一步法制芳烃催化剂和成套工业技术,在鄂尔多斯市建设世界首套万吨级工业试验装置,主要产品均四甲苯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可广泛应用于微电子、航天及军工等高科技领域。项目达产示范后,每生产1吨芳烃约消耗二氧化碳5.14吨,年利用二氧化碳约3万吨,在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同时实现了碳减排,对我国探索用二氧化碳制备高端化学品的工业路线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煤化工产业升级具有示范性作用。

●  “源网荷储”研发试验基地投运创下多个国内之最

兆瓦时级固态锂离子电池储能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场景

乌兰察布市三峡现代能源创新示范园2022年建成投产,其中的“源网荷储”技术研发试验基地投运了三峡科学技术研究院研发的一批先进科研成果,创下了多个“国内之最”和“行业首次”纪录。其中,“源网荷储一体化”功率路由器示范工程打造了国内容量最大的功率路由器设备,且关键部件均已实现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在大功率半导体领域的技术壁垒;大规模新能源及储能综合仿真与实验平台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类型最丰富的储能系统动态模拟平台,可实现大规模新能源及储能系统综合仿真与全景“可观、可测、可控”的管控模式;兆瓦时级固态锂离子电池储能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实现了储能型固态锂离子电池在全球的首次示范应用。

●  煤基特种燃料为火电机组降碳增效打通技术路径

纳米碳氢燃料循环流化床工艺点火启动

国能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从提升煤炭热值入手创新,利用自产煤研发出纳米碳氢煤基特种燃料,并用于火力发电。经工业化试验,该燃料较同浓度普通水煤浆热值提升10%—30%,可降低发电煤耗50g/kWh,降低CO2排放128g/kWh,其工业化制备技术和火力发电技术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的行业专家鉴定为世界首创、国际领先。运用该技术,可使300MW以下燃煤发电机组的供电煤耗降至300g/kWh以下,满足国家“十四五”末全国火电平均供电煤耗的要求,为传统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打通技术路径。同时,煤基纳米碳氢燃料还可替代柴油生产铵油炸药,并有望在重卡、船舶上实现燃油替代。

● 氧化钪高纯提取工艺填补行业空白

白云鄂博矿

钪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我国发展先进科技和制备先进材料不可或缺的重要稀有金属。我区白云鄂博矿钪储量较为丰富,然而从含钪矿物中直接提取钪制品极为困难,是行业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包钢集团矿山研究院科研人员在没有任何技术参考前提下,通过刻苦钻研,先后攻克了大量科研课题,共计完成技术升级改造67项,研制出从复杂硅酸盐中提取高纯度氧化钪中试工艺技术,并打通中试全流程,成功提取出99.9%的高纯氧化钪,提取工艺填补行业空白,对推动白云鄂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深度延伸,保障我国稀有金属钪等战略资源的安全性和开发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 原创抗癌“孤儿药”在我区进行中试量产

尚德艾康药业工作人员正在胶囊填充车间工作

2022年,我国抗脑胶质瘤原创新药ACT001在鄂尔多斯尚德艾康药业抗癌药物研发与中试基地实现了临床用药的批量生产。ACT001是由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悦教授团队在中国特有植物辛夷根皮中发现,通过化学结构改进创制而成的新结构小分子化合物,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水溶性良好,口服即可进入血液,并可突破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脑部肿瘤病灶,抑瘤率高达87%,生存期延长超过172%。药品在国内外1期临床试验的关键时期得到了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和应用研发计划支持,先后获得二十余个国家的专利授权,开国产创新药进入西方国家开展临床试验的先河,并于2017年和2021年先后获得美国药监局、欧盟药监局“孤儿药”资格认证,美国药监局儿童罕见病资格认证,计划年产ACT001原料药1吨、ACT001片剂500万片、ACT001胶囊剂1000万粒,预计临床试验结束正式上市后,患者用药成本可比进口同类产品降低10多倍,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

● “杜蒙羊”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我区自主选育的杜蒙羊新品种

内蒙古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乌兰察布市畜牧工作站、四子王旗畜牧业技术服务中心等7家单位,以黑头杜泊羊为父本,蒙古羊为母本,历时18年利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经过杂交创新、横交固定和群体扩繁三个阶段,成功选育出适合荒漠半荒漠化草原放牧,兼具舍饲与半舍饲等多种养殖方式的肉羊新品种“杜蒙羊”,于2022年11月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新品种审定。杜蒙羊具有生长发育快、肉用性能显著、繁殖率高等特点,4月龄体重可达80斤—90斤,繁殖率为140%—150%,屠宰率为52%—55%,母羊养殖年纯利润800元—1000元,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品种的成功培育填补了我国牧区和半农半牧区无专门化肉用品种的空白。

● 新型营养调控技术实现奶牛日均单产41公斤以上

推广奶牛营养调控关键技术的牧场

针对奶牛养殖过程中营养调控不合理导致的奶牛泌乳高峰期产奶量低、饲养成本高、代谢病高发等产业共性难题,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优然牧业等单位,对犊牛、后备牛以及成年母牛全程营养调控开展研究与应用,创新集成出犊牛无抗日粮、犊牛抗腹泻、后备牛蛋白调控以及成母牛营养调控等关键核心技术,犊牛阶段生长发育不达标,淘汰率高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育成牛不同日龄阶段体重显著提升。相关技术成果已陆续在内蒙古、山东等省区的14个区域规模化牧场示范应用,使奶牛单公斤奶饲料成本降低0.05元/kg,泌乳牛单产提升2kg/头·日,实现奶牛平均日单产41公斤以上。对提升我国奶牛养殖水平,促进奶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华西牛在乌拉盖草原培育成功

华西牛种公牛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与我区科研单位合作,经过43年的杂交改良和持续选育,在锡林郭勒盟的乌拉盖草原成功育成了体型外貌基本一致、生产性能突出、遗传性能稳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化肉牛新品种“华西牛”。成年公牛体重达900公斤,成年母牛体重达550公斤以上,净肉率高达53.95%,主要生产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既能适应我国牧区、农区以及北方农牧交错带,又能适应南方草山草坡。品种于2021年12月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2022年8月面向社会发布。目前已在全国推广种公牛599头,冻精约762万剂,改良牛群555.2万余头,累计新增收益52.7亿元,一举打破了当前我国肉牛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是我国种业翻身仗的代表性成果。

● 密植高产示范创造东北春玉米大面积单产纪录

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试验示范区大获丰收

通辽市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深入合作,在玉米主产旗县开展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试验示范,通过签订“科技包县”技术推广协议,建立了10个核心示范基地,示范面积达100万亩,辐射带动面积300万亩。2022年,经国家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实测,通辽市三次刷新了东北春玉米区万亩大面积单产纪录,其中,科尔沁区钱家店镇前西艾力村1.35万亩玉米示范区平均单产1087.93公斤;开鲁县开鲁镇飞机场村千亩示范区平均单产1227.58公斤,创造了东北春玉米区千亩单产纪录。该技术的推广预计可为当地增产玉米8至10亿斤。

● “一湖两海”水污染综合治理取得重要突破

科研人员在岱海开展湖滨带控制实验

经过三年联合攻关,“一湖两海水污染控制与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于2022年通过验收,取得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成功厘清了“一湖两海”水生态退化机理;突破了内源和点源污染防控、面源污染削减、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等关键技术;在呼伦湖研发推广适用于湖泊水环境改善和土著鱼类适度恢复的水生生物操纵技术;在岱海流域研发推广了水资源承载力“四层三级”表征指标诊断技术;在乌梁素海推广了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相关成果被自治区和地方有关部门采纳推广应用,有力支撑了“一湖两海”水生态综合治理,为自治区河湖湿地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效的决策参考与经验模式借鉴。


附件:

上一篇: 2022年公众关注的内蒙古十大科技新闻

下一篇: 加快民营企业科技赋能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政府网
国家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法律声明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19004535号 呼和浩特市网监备:1501050200085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科技厅工作
科技厅工作

2022年公众关注的内蒙古十大科技进展

发布时间:2023-01-09 13:55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世界首套万吨级二氧化碳制芳烃工业试验项目落地

内蒙古久泰集团精细煤化工厂区

内蒙古久泰馨远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二氧化碳为原料,采用内蒙古久泰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氧化碳一步法制芳烃催化剂和成套工业技术,在鄂尔多斯市建设世界首套万吨级工业试验装置,主要产品均四甲苯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可广泛应用于微电子、航天及军工等高科技领域。项目达产示范后,每生产1吨芳烃约消耗二氧化碳5.14吨,年利用二氧化碳约3万吨,在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同时实现了碳减排,对我国探索用二氧化碳制备高端化学品的工业路线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煤化工产业升级具有示范性作用。

●  “源网荷储”研发试验基地投运创下多个国内之最

兆瓦时级固态锂离子电池储能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场景

乌兰察布市三峡现代能源创新示范园2022年建成投产,其中的“源网荷储”技术研发试验基地投运了三峡科学技术研究院研发的一批先进科研成果,创下了多个“国内之最”和“行业首次”纪录。其中,“源网荷储一体化”功率路由器示范工程打造了国内容量最大的功率路由器设备,且关键部件均已实现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在大功率半导体领域的技术壁垒;大规模新能源及储能综合仿真与实验平台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类型最丰富的储能系统动态模拟平台,可实现大规模新能源及储能系统综合仿真与全景“可观、可测、可控”的管控模式;兆瓦时级固态锂离子电池储能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实现了储能型固态锂离子电池在全球的首次示范应用。

●  煤基特种燃料为火电机组降碳增效打通技术路径

纳米碳氢燃料循环流化床工艺点火启动

国能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从提升煤炭热值入手创新,利用自产煤研发出纳米碳氢煤基特种燃料,并用于火力发电。经工业化试验,该燃料较同浓度普通水煤浆热值提升10%—30%,可降低发电煤耗50g/kWh,降低CO2排放128g/kWh,其工业化制备技术和火力发电技术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的行业专家鉴定为世界首创、国际领先。运用该技术,可使300MW以下燃煤发电机组的供电煤耗降至300g/kWh以下,满足国家“十四五”末全国火电平均供电煤耗的要求,为传统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打通技术路径。同时,煤基纳米碳氢燃料还可替代柴油生产铵油炸药,并有望在重卡、船舶上实现燃油替代。

● 氧化钪高纯提取工艺填补行业空白

白云鄂博矿

钪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我国发展先进科技和制备先进材料不可或缺的重要稀有金属。我区白云鄂博矿钪储量较为丰富,然而从含钪矿物中直接提取钪制品极为困难,是行业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包钢集团矿山研究院科研人员在没有任何技术参考前提下,通过刻苦钻研,先后攻克了大量科研课题,共计完成技术升级改造67项,研制出从复杂硅酸盐中提取高纯度氧化钪中试工艺技术,并打通中试全流程,成功提取出99.9%的高纯氧化钪,提取工艺填补行业空白,对推动白云鄂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深度延伸,保障我国稀有金属钪等战略资源的安全性和开发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 原创抗癌“孤儿药”在我区进行中试量产

尚德艾康药业工作人员正在胶囊填充车间工作

2022年,我国抗脑胶质瘤原创新药ACT001在鄂尔多斯尚德艾康药业抗癌药物研发与中试基地实现了临床用药的批量生产。ACT001是由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悦教授团队在中国特有植物辛夷根皮中发现,通过化学结构改进创制而成的新结构小分子化合物,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水溶性良好,口服即可进入血液,并可突破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脑部肿瘤病灶,抑瘤率高达87%,生存期延长超过172%。药品在国内外1期临床试验的关键时期得到了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和应用研发计划支持,先后获得二十余个国家的专利授权,开国产创新药进入西方国家开展临床试验的先河,并于2017年和2021年先后获得美国药监局、欧盟药监局“孤儿药”资格认证,美国药监局儿童罕见病资格认证,计划年产ACT001原料药1吨、ACT001片剂500万片、ACT001胶囊剂1000万粒,预计临床试验结束正式上市后,患者用药成本可比进口同类产品降低10多倍,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

● “杜蒙羊”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我区自主选育的杜蒙羊新品种

内蒙古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乌兰察布市畜牧工作站、四子王旗畜牧业技术服务中心等7家单位,以黑头杜泊羊为父本,蒙古羊为母本,历时18年利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经过杂交创新、横交固定和群体扩繁三个阶段,成功选育出适合荒漠半荒漠化草原放牧,兼具舍饲与半舍饲等多种养殖方式的肉羊新品种“杜蒙羊”,于2022年11月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新品种审定。杜蒙羊具有生长发育快、肉用性能显著、繁殖率高等特点,4月龄体重可达80斤—90斤,繁殖率为140%—150%,屠宰率为52%—55%,母羊养殖年纯利润800元—1000元,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品种的成功培育填补了我国牧区和半农半牧区无专门化肉用品种的空白。

● 新型营养调控技术实现奶牛日均单产41公斤以上

推广奶牛营养调控关键技术的牧场

针对奶牛养殖过程中营养调控不合理导致的奶牛泌乳高峰期产奶量低、饲养成本高、代谢病高发等产业共性难题,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优然牧业等单位,对犊牛、后备牛以及成年母牛全程营养调控开展研究与应用,创新集成出犊牛无抗日粮、犊牛抗腹泻、后备牛蛋白调控以及成母牛营养调控等关键核心技术,犊牛阶段生长发育不达标,淘汰率高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育成牛不同日龄阶段体重显著提升。相关技术成果已陆续在内蒙古、山东等省区的14个区域规模化牧场示范应用,使奶牛单公斤奶饲料成本降低0.05元/kg,泌乳牛单产提升2kg/头·日,实现奶牛平均日单产41公斤以上。对提升我国奶牛养殖水平,促进奶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华西牛在乌拉盖草原培育成功

华西牛种公牛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与我区科研单位合作,经过43年的杂交改良和持续选育,在锡林郭勒盟的乌拉盖草原成功育成了体型外貌基本一致、生产性能突出、遗传性能稳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化肉牛新品种“华西牛”。成年公牛体重达900公斤,成年母牛体重达550公斤以上,净肉率高达53.95%,主要生产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既能适应我国牧区、农区以及北方农牧交错带,又能适应南方草山草坡。品种于2021年12月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2022年8月面向社会发布。目前已在全国推广种公牛599头,冻精约762万剂,改良牛群555.2万余头,累计新增收益52.7亿元,一举打破了当前我国肉牛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是我国种业翻身仗的代表性成果。

● 密植高产示范创造东北春玉米大面积单产纪录

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试验示范区大获丰收

通辽市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深入合作,在玉米主产旗县开展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试验示范,通过签订“科技包县”技术推广协议,建立了10个核心示范基地,示范面积达100万亩,辐射带动面积300万亩。2022年,经国家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实测,通辽市三次刷新了东北春玉米区万亩大面积单产纪录,其中,科尔沁区钱家店镇前西艾力村1.35万亩玉米示范区平均单产1087.93公斤;开鲁县开鲁镇飞机场村千亩示范区平均单产1227.58公斤,创造了东北春玉米区千亩单产纪录。该技术的推广预计可为当地增产玉米8至10亿斤。

● “一湖两海”水污染综合治理取得重要突破

科研人员在岱海开展湖滨带控制实验

经过三年联合攻关,“一湖两海水污染控制与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于2022年通过验收,取得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成功厘清了“一湖两海”水生态退化机理;突破了内源和点源污染防控、面源污染削减、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等关键技术;在呼伦湖研发推广适用于湖泊水环境改善和土著鱼类适度恢复的水生生物操纵技术;在岱海流域研发推广了水资源承载力“四层三级”表征指标诊断技术;在乌梁素海推广了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相关成果被自治区和地方有关部门采纳推广应用,有力支撑了“一湖两海”水生态综合治理,为自治区河湖湿地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效的决策参考与经验模式借鉴。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呼和浩特市网监备:1501050200085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