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航天育种因势而动 乘势而上
发布时间:2022-09-05 09:05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农村科技处、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
搭载有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征集的农作物品种空间诱变育种材料与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一起“问鼎苍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强自立,种源自主可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一系列重要讲话与政策,直指种业创新的重要性。
近年来,自治区高度重视种业尖端技术突破,通过空间搭载试验,航天育种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显著成效,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多抗农作物新品种、新品系,获得了一批可能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重要影响的突变材料,为种业振兴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因势而动
探索育种研究新领域
内蒙古是农牧业大区,也是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良品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起着决定性因素,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下我区种业仍然面临优良品种缺乏,种业产业链、供应链不完善,部分种源受制于人等实际问题。快速培育出高产、质优、抗病的农作物新品种、新种质资源,以科技创新支撑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成为现代种业技术科研攻关的重点任务。
自治区“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在科技创新支撑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高效转型方面明确,要加快提升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的支撑能力,发展现代种业技术,实施种业技术创新工程,开展现代生物技术育种、航天育种等研究。
航天育种作为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育种技术于一体的农业育种新途径,是利用航天器将农作物种子、组织、器官等诱变材料送入太空,利用空间特殊环境的诱变作用,使其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其主要流程是搭载材料的选择、空间搭载和最终的地面选育过程。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种植的航天蔬菜品种螺丝椒
与地面常规育种相比,航天育种具有突变多、变异大、稳定快的特点,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3—4倍,育种周期较杂交育种缩短约1倍,是培育高产、质优、早熟、抗病农作物新品种、新种质资源的新途径,通过航天育种可获得一大批突破性的农业新品种。
2022年4月16日,随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由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牵头征集的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峰茂科技创新有限公司6家单位搭载的“育种材料”也结束了半年的“旅程”顺利返回。目前,搭载的“育种材料”已返到各科研单位,进入地面科研阶段。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早在2008年,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原内蒙古自治区生物技术研究院)就以甜菜种子进行航天搭载并开展航天育种研究,先后培育出了10余份丰产、高糖型种质材料。2016年,通辽市林业科学院搭载了文冠果,同年,荷斯坦奶牛、三河牛、乌珠穆沁羊、阿尔巴斯绒山羊、中国梅花鹿等自治区5种优势家畜的体细胞也通过航天搭载一同进入太空,这是世界上首次在太空进行的家畜航天生物育种试验。
近几年,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分别在2019年(神舟十一)、2021年(神舟十三)、2022年(神舟十四)组织开展航天搭载工作,先后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我区14家单位175份育种材料提供了航天搭载、空间诱变和返回交接服务。
畅通渠道
促进“搭育繁推”一体化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加入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航天育种创新产业联盟为标志,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成为该联盟在内蒙古区域的唯一战略合作伙伴、内蒙古地区航天搭载项目征集和技术协作推广的牵头单位,为我区利用航天技术助力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对接国家高科技资源建立了通畅渠道。
2019年,由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内蒙古自治区生物技术研究院(现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就航天新品种示范、新品种联合开发、技术服务、特色生产基地建设签署《共同推进航天育种产业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围绕马铃薯、甜菜、玉米、黄芪等自治区特色优势作物品种,借助航天育种联盟在农业、林业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影响力,成立项目组联合开展空间诱变实验材料选育工作。
为有力支撑“科技兴蒙”行动,推动自治区现代农牧业快速发展,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质资源,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北京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达成三方合作意向,共同建设“航天育种内蒙古研究院”,项目获得“科技兴蒙”重点专项的支持。
三方将通过共建航天育种内蒙古研究院,为我区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育种企业提供稳定、优质的航天搭载渠道,也为我区的种业创新提供稳定的服务平台。航天育种内蒙古研究院将利用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的资源优势和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优势,依托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现有技术力量和生物技术研发共享平台,建立完整的航天育种搭载材料选育、研发、快繁体系,获得一大批突破性的农业新品种。同时,通过航天新品种的推广,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园区、涉农企业提供一个稳定、丰富的航天农作物新品种供应渠道。
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党组副书记随洋介绍:“通过航天育种内蒙古研究院的建设,将构建我区优势、特色育种‘搭、育、繁、推’一体化的发展体系。研究院围绕自治区主要、特色农作物,开展优质种源筛选、空间诱变育种、品种改良和推广等工作,以空间诱变、组培技术为核心,开发高效、节能的组培快繁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创制新、特、优的植物种质资源,培育和推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新品种。同时,通过打造航天工程育种成果展示培育基地、研发中心、植物组培工场和能够满足选育、栽培试验、示范种植的各类大棚设施,推动内蒙古自治区航天育种产业化发展。”
成果丰硕
太空品种融入百姓生活
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曙光村的现代农业蔬菜育苗基地,是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重点打造的航天蔬菜品种示范基地之一,今年已是基地第四年进行航天蔬菜品种的规模化育苗和示范种植。
航天蔬菜品种育苗基地
“现在呼和浩特市场上销售的螺丝椒大多是航椒S605,而这个品种90%以上的种苗是由我们基地供应的。”内蒙古蒙苗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呼和浩特市科技特派员曹鹏介绍说:“今年基地通过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从北京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航椒S605和特美特番茄两个航天品种,共育苗60万株。与普通蔬菜品种相比,航天蔬菜品种的适应性强、抗逆性也强、口感好、产量高,很受种植户欢迎。”
航天蔬菜品种示范基地种植的水果黄瓜
而在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另一处航天蔬菜品种示范种植基地——内蒙古奥拉德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园区,大棚内航彩樱、航黄樱、航粉高糖、玉妮、绿龙、航茄103等多个蔬菜品种长势喜人,已然在这里“安家落户”。大棚内工人正在对种植的水果黄瓜进行修剪整枝。据园区负责人介绍,园区以高端蔬菜、特色果蔬种植和销售为主,近两年陆续引进番茄、黄瓜、茄子等多个航天蔬菜品种,产品的生产表现和市场反馈都很好。
“传统蔬菜品种存在抗病弱、产量低、品种老化等问题,育种过程漫长,品种杂交至少要8年。通过航天搭载、太空诱变育种,3到4年就可以选育一个优良品种,且抗逆性强、产量高。我们通过与北京神绿鹏公司合作,选取自治区的主要、特色农作物品种进行航天搭载,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品种的选育和改良,为内蒙古‘量身选育’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作物品种。通过示范基地,组织科技特派员、种植大户、科技园区的农技人员等进行现场观摩和线上成果分享与培训,加快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高级农艺师王绎介绍说。
航天品种甜瓜
目前,内蒙古地区已通过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进行了多次育种实验材料的征集和搭载,其中包括谷子、高粱、荞麦、燕麦、油菜、藜麦、黄芪、甘草、丹参、马齿苋、红干椒、番茄、西葫芦、紫花苜蓿等我区优势特色作物。已搭载的育种材料,已开展大规模筛选工作,其中,预计2022年底完成两个航天蔬菜品种的登记,2023年底完成一个甜菜品种的登记,一个牧草品种的审定。同时,通过园区示范、现场观摩等方式,累计推广包括涵盖蔬菜、牧草等在内的50余个航天新品种,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等地生产示范面积1000亩以上。航天育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明显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改善了农产品质量,优化了农作物抗性,充分显示了航天育种技术在农作物优良新品种培育中的优势。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内蒙古航天育种事业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进行农作物育种,探索新兴育种研究领域,对于提升我区育种技术、加快育种步伐、提高育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优势特色品种借力航天科技在内蒙古“落地生根”,助力种业振兴和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