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关于对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48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10-10 10:28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杨焕枝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高质量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21年7月自治区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内政字〔2021〕54号),围绕“财政投入、土地资源配置、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引进培育、人才支持”等方面制定八条措施支持农高区建设。2020-2023年科技厅连续四年支持农高区创新能力建设经费2亿元,组织实施54项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同时我厅指导巴彦淖尔市制定出台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关于支持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从政策体系上构建起了支持国家农高区建设的四梁八柱,明确了搭建十大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十大关键技术攻关、建设十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五个十”的重点任务,并从财政金融支持、创新平台建设、紧缺人才引进等十个方面支持国家农高区高质量建设。取得了巴麦13号、18号小麦新品种、华蒙多羔肉羊新品系、牛羊胃电胶囊新设备等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2022年,农高区总产值达到130.8亿元。下一步,我厅将对照、借鉴其他省区支持农高区建设政策措施,持续细化自治区支持巴彦淖尔农高区政策措施,确保政策落实落地。
二、关于搭建高层次创新平台,提升创新支撑能力
我厅依托“科技兴蒙”行动4+8+N合作机制,持续推进农高区深化与国内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搭建了一批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其中,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共建河套灌区研究院为农高区持续提供战略咨询和智力支持;围绕农高区主导产业,与中国农业大学孙其信教授、任发政院士、李建生教授、黄冠华教授合作共建了硬质小麦、肉羊、玉米和农业高效用水技术创新中心。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杨劲松团队合作共建了河套灌区土壤地力提升技术创新中心;与江南大学合作初步形成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方案;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新建“西农模式”综合试验站1处,经济林试验站2处;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签署了共建国家农高区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国家农高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目前,共建成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科研工作站19家、科技小院5家,创新联合体6家,自治区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载体55家。
下一步,我厅将国家农高区正在建设的技术创新中心纳入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建设规划并给予重点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技术创新中心升级为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围绕国家农高区主导产业发展,建设1-2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并支持推动创建国家级实验室。在自治区“揭榜挂帅”专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科技计划指南中,引导、鼓励校地合作,支撑巴彦淖尔农高区建设。面向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采取刚柔并济的方式,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建设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定期组织院士、专家赴国家农高区开展战略指导、技术咨询、智力服务和本土人才培养。
三、关于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要素供给
我厅将继续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内政字〔2021〕54号)的规定,加大对农高区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落实每年给予农高区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支持农高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创新主体培育、人才引进和培养等,加快推进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签 发 人:孙俊青
承办部门:农村科技处
联 系 人:杨胜月
联系电话:0471-6328608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2023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