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靠前一步” 护航经济发展——乌海市公安局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5-01-17 11:05 来源:乌海日报
市公安局聚焦发展所需、企业所盼,立足公安主责主业,在打击涉企违法犯罪、净化企业周边环境、提升服务质效上全面发力,努力营造政策更惠企、办事更方便、服务更贴心、群众更满意的营商环境。
主动出击
严打涉企违法犯罪
近日,市公安局海南分局环食药侦大队接到外省某知名企业报警称,其产品被仿制,工厂疑似在我市海南区某处。
“该企业属于行业龙头企业,所生产的商品拥有知名商标,有着巨大的市场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制假工厂为了获利,仿造该企业注册商标制假售假,给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名誉损失和经济损失。”市公安局海南分局环食药侦大队教导员孙涛说。
接到线索后,民警立即立案侦查。经细致摸排侦查,民警发现了隐藏在海南区的一制假厂房,厂房内堆放有名为钻井液用防塌方封堵剂数万吨,产品包装袋上还印着某知名企业注册商标。固定证据后,民警一举查封该制假工厂,对负责人采取强制措施。
经查,该案嫌疑人制假获利200余万元。目前,该案已移交海南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为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公安局建立健全重大涉企案件挂牌督办机制,确保涉企案件快侦快破、全力缉逃、追赃挽损。
“我们坚持关口前移,构建全链条、立体化的防控体系,切实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以实际行动优化营商环境。与此同时,全力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坚持主动出击、靶向发力,实施‘人力+科技’‘网上+线下’的工作模式,集中手段资源和优势警力,紧盯重点领域,持续开展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利益的合同诈骗以及侵犯知识产权、职务侵财等突出违法犯罪,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政委孙兴单说。
服务先行
推出便民利企举措
近年来,市公安局持续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服务改革,因地制宜推出便民利企新举措,更好地满足发展所需、民心所盼,更高效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公安力量。
“企业负责人出差把身份证随身带走了,可我们要办理的这项业务挺急的,现在只有负责人的身份证复印件,这该怎么办呢……”近日,海南区某企业工作人员来到海南区政务大厅公安窗口咨询。
海南区政务大厅公安窗口工作人员杨柳回复道:“现在遇到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主件材料齐全有效,非主件材料暂时缺失的情况时,我们会启动‘容缺受理’机制,先行为你们企业办理业务,事后在规定时间内补齐材料就行。”
市公安局以“少跑一次快捷办”为服务原则,在充分落实公安部、自治区公安厅推出的各项便民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创新推出多项便民举措,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和展板向社会公布。同时,推行一次性指引、一次性告知工作机制,全力做好日常窗口服务、24小时自助服务、工作日延时服务、节假日预约服务、民警上门服务等工作,力求让群众到公安窗口办事只跑一趟。
为有效解决辖区企业的实际困难,市公安局制定印发《乌海市公安机关安商护企助发展“五心”营商环境品牌工作方案》,从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沟通环境和保障环境五个方面助力企业敢想、敢说、敢干,全力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是市公安局联系我市20名民营企业代表,多次组织开展“警企联动保平安 齐抓共管促发展”警企恳谈会,收集整理五类35条意见建议,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指明方向。
高效便捷
优化办事流程
“以前想办理交管业务还要跑到海南交管大队去,现在在巴音陶亥派出所就能办了,少跑了20多公里路,实在是方便!”近日,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南产业园一企业员工说。
市公安局持续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服务改革,因地制宜推出便民利企新举措。在市政务服务大厅创新完善综合窗口服务模式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全市23个公安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运行27个公安政务服务综合窗口,通过配置安装公安综合服务“一体机”等方式,高效整合户籍、交管、出入境等各警种业务系统配套的外接设备,做到“一套设备、一次采集、全警共享”,实现一套设备满足所有警种业务办理需求。
此外,市公安局借鉴窗口业务辅警数字证书的应用经验,将进驻综合窗口事项的受理办理权限充分下放并授予综合窗口,让综合窗口真正有权受理办理事项,为“一窗通办”提供支撑和保障。
智慧引领
强化科技力量支撑
近日,市民周琳想咨询企业办理事项流程,但对所需材料、办理地点不太了解,她通过公安机关的宣传了解到“乌海24小时警局”上线了“数字警官”,便尝试登录平台咨询。令她惊喜的是,AI“小苏警官”不仅详细说明了她需要携带的材料,还为她指明了可以办理相关业务的服务点,清晰介绍了整个业务的办理流程。
“在‘小苏警官’的精准指引下,我选择了离家不远的市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业务,整个办理过程顺利高效,科技真是为老百姓带来了不小的便利。”周琳说。
“小苏警官”是市公安局运用先进AI技术,为公安政务服务设计开发的虚拟形象,其原型是市公安局海南分局公乌素派出所民警苏畅。AI“小苏警官”基于智能化的语言处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以问答交互的形式回答群众对公安政务事项的咨询,省去了以往公安政务服务窗口咨询、引导、帮办等繁琐、重复性工作,有效节约了警力。
市公安局坚持创新引领、科技赋能,积极探索公安机关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为民服务新思路、新模式,推出一系列“互联网+”新举措,以指尖上的“警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近日,我市一企业员工通过“乌海24小时警局”,足不出户申请并下载了“无犯罪记录证明”。为方便有需要的市民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市公安局整合系统数据,重构业务流程,在“乌海24小时警局”推出“无犯罪记录证明”网办事项,市民足不出户就可线上办理。
“我们在‘乌海24小时警局’设专人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民警在收到群众申请后,会在2个工作日内回复,并将开具好的‘无犯罪记录证明’上传至‘乌海24小时警局’,群众登录后即可自行下载、打印。”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支队长马来庆说。
作为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指尖”解惑的公安互联网警务平台,“乌海24小时警局”将我市所有涉及警务服务的窗口汇集于统一的服务终端,设置微警务、反诈骗、自助回答、开门纳谏等栏目,下设多警种的业务办理及警民宣传、法律援助、遗失找回、随手举报等子栏目,让群众通过一个平台就享受到办理业务“一次也不用跑”的公安政务服务。
同时,市公安局持续推广户籍业务“跨省通办”“全区通办”、新生儿“一件事一次办”、出生证明“免证办”等政务服务改革,制定《乌海市公安机关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工作制度》,做细做实综合窗口受理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为着力点,让信息通代替群众跑,按照“互联网+警务”的工作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快速、便捷、高效的服务机制,零距离为民服务、与民沟通,通过提升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数据开放水平,让群众在“指尖”体验高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