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缘过渡带天然气富集理论创新与千亿方大气田的发现
发布时间:2023-11-28 15:41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完成人:何发岐,何云,张宇,王国壮,王付斌,雷涛,唐万举,安川,张占杨,齐宏伟,曹桐生,贾会冲,张威,齐荣,秦雪霏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面积和天然气资源量最大的大型坳陷盆地,大型坳陷盆地致密砂岩气是世界上开发规模最大的非常规天然气之一,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进绿色能源发展的主战场。传统成藏模式认为盆缘地区构造复杂,以天然气散失作用为主,属于“气水过渡区~水区”,难以形成大规模天然气聚集。本项目以内蒙古东胜气田为勘探开发目标,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盆缘过渡带充注强度低、气藏类型复杂多样、储层预测难度大等问题,系统开展了盆缘过渡带差异成藏理论认识和勘探技术研究。
项目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生烃强度低、成藏富集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分辨率和保真度低等难题,创新提出了盆缘过渡带准连续-非连续差异富集模式,研发了地震-地质一体化圈闭-富集带评价技术,建成了千亿方东胜大气田。首次揭示了大型坳陷盆地边缘致密砂岩成藏关键期“生烃动力-充注阻力”耦合控藏机理。突破了传统源岩、储层单因素控藏门限,恢复了成藏关键期动力-阻力特征,并提出了成藏动力-阻力差大于7MPa是天然气富集动力门限,为东胜千亿方大气田的发现提供关键的理论依据。其次,提出了盆缘过渡带准连续-非连续差异富集模式。突破了盆缘气水过渡区不能规模富集的认识,建立了盆缘天然气“近源优先、断砂输导、调整定型、差异富集”规律,创新形成了盆缘过渡带以“源-相-输”综合评价为核心的选区评价方法,支撑发现了1764亿方探明储量大气区。创立了薄互致密砂岩高产层预测关键技术系列,研发了叠前时频空间域和叠后双参数控制的保真补偿技术及统计反福积和稀疏层反演两步联合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创新了优质薄储层精准刻画方法与技术,形成基于高分辨率波形反演的薄储层精确描述技术。将储层预测分辨能力由16米提升至6米,气层预测符合率由72.1%提升至87.6%。通过项目研发,获国家授权专利18项,出版专著2项,发表论文37篇。
项目成果创新形成了盆缘过渡带天然气成藏理论和勘探技术方法,实现了国内首个盆缘致密气藏规模高效开发,建成了盆缘首个千亿方大气田-东胜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