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浅埋滴灌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3-11-28 15:24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完成人:杨恒山,马日亮,叶建全,梅园雪,张瑞富,聂丽娜,张玉芹,郭敬春,邰继承,王宇飞,苏伟,李海东,王俊,包立华,王立文
完成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辽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尔沁左翼中旗农业技术 推广中心,兴安盟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水利事业发展中心,鄂尔多斯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赤峰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
玉米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大作物,产量占全区粮食总产量的80%左右,是自治区农牧业两个千亿元级产业之一。针对自治区玉米种植面积大,干旱缺水问题突出,残膜污染持续加重的实际,研发了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技术,探索出了适宜的埋土深度、管带井泵配置、宽窄行种植模式配套等关键技术,解决了自治区玉米高产与节水控肥减膜矛盾的现实难题;明确了浅埋滴灌条件下内蒙古平原灌区玉米滴灌定额、次灌量、灌溉次数等指标体系,提出了水氮一体化下,氮肥后移、少量多次的追施原则与施量范围,揭示了浅埋滴灌高产高效的生理机制;研制和改进了玉米浅埋滴灌播种施肥铺带一体机,实现了农机与农艺配套;制定了《玉米无膜浅埋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DB15T 1335—2018),作为自治区地方标准发布;开发玉米浅埋滴灌智慧平台1个,在《农业工程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6篇,出版学术著作1部,获国家专利授权4项、软件著作权2项,出版技术挂图3套。
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了高产高效与绿色生态的协同发展,提升了玉米生产科技水平,为打造国家重要农畜产品基地作出了积极贡献。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种植密度,实现水肥精准调控奠定了基础。该技术劳动用工少,水肥效率高、适于规模经营,为提升干旱半干旱地区粮食生产竞争力贡献了“内蒙古方案”,为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成果连续6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主推技术,2年入选全国农业主推技术。2015年以来,在全区8个盟市29个旗县累计推广面积3052万亩,增产玉米78亿斤。项目成果获2016—2018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一等奖。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内蒙古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