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算好美丽内蒙古的大账长远账 用活“加减乘” 解好“双碳”题

来源:内蒙古日报 发布日期:2023-08-16 22:52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2021—2022年,全区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1%以上,完成“十四五”目标进度70%以上,位居全国前列。今年上半年,全区能耗强度下降3.5%以上,固投和GDP分别增长34.5%和7.3%,分别居全国第二位和第五位……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场生态文明重要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一组组数据,生动展示出内蒙古的降碳成果,呈现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绿”之底色。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

近年来,内蒙古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努力在全国一盘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程中作出内蒙古贡献。

做加法:

厚植绿色低碳发展底色

库布其沙漠腹地,达拉特旗“骏马”电站。

蓝天白云下,近20万块蓝色光伏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光伏板下,黄芩、黄芪、紫穗槐等中药材和牧草茁壮生长。

“目前,100万千瓦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年发绿电可达20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6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5万吨。项目通过这种‘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的模式既可实现生态治理,又能创造经济效益。”“骏马”电站有关负责人介绍。

能源领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双碳”战略下,内蒙古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把推进能源绿色发展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不断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以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新能源产业高地为目标,内蒙古一手抓新能源开发,一手抓新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推动自治区由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努力为国家提供更为稳定、更加安全、更加绿色的能源供给。

出台推动风电、光伏、储能、氢能和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搭建起自治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

在全国率先提出源网荷储一体化、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风光制氢一体化等6类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实施细则,累计批复规模超4000万千瓦。

聚焦“风光氢储”4条重点产业链,一体推进新能源开发与装备制造、运维服务等协同发展,着力打造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新增新能源并网规模超80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新能源累计并网装机总规模超7000万千瓦、居全国第三;在建待建新能源规模约1.6亿千瓦,约占全国在建待建新能源总规模的三分之一。

驭“风”而上,逐“光”而行,“氢”装上阵,“风光氢储车”一体化协同推进,内蒙古持续做好新能源加法,不断厚植绿色低碳发展底色。按照规划,今年,内蒙古将继续抢抓国家新能源重大发展机遇,加快大型风光基地和源网荷储、风光制氢等场景项目建设,预计年底全区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超过9000万千瓦,为全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做减法:

推动降碳减污协同增效

8月11日,包钢集团80吨转炉绿色低碳升级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据介绍,项目将对1号转炉本体、汽化冷却系统、倾动机械、氧枪系统、转炉投料系统、底吹系统及附属电气系统等进行升级改造,预计于今年12月20日完工。改造后转炉完全可以满足排放标准,提高节能降耗水平,促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这是包钢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决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响应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号召,全面助力自治区完成“双碳”目标任务的具体实践。

钢铁行业是能源消耗高密集行业,是节能降碳主战线之一。近年来,包钢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淘汰落后等方式积极践行绿色低碳转型,先后淘汰焦炉、高炉、转炉、烧结机等技术落后设备16台套,减少粉尘排放约12305吨/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29728吨/年。

实现“双碳”目标,推进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是关键。为了确保完成“双碳”目标,内蒙古出台一系列节能降耗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持续稳运行、促发展、调结构、提质效,大力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碳。

制定“十四五”化解过剩产能计划,加快淘汰、化解落后和过剩产能。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炼钢产能置换和关停退出438万吨,关停退出限制类铁合金产能371万吨、电石380万吨、焦炭849万吨,腾出用能空间9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0多万吨。

制定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和节能技术改造实施方案,确定技改企业清单,加强项目储备,加快节能技术改造步伐。2021—2022年累计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153个,节能量263万吨标准煤。2023年,计划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152个,预计节能量107万吨标准煤,现已开工项目达90个。

深入实施煤电节能降碳、灵活性和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印发《自治区“十四五”煤电改造升级实施方案》,2021—2022年两年累计完成节能降碳改造1128万千瓦、灵活性改造1290万千瓦、供热改造376万千瓦。

节能降耗做减法,推进降碳减污协同增效。“十四五”以来,全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8%,完成进度目标(“十四五”目标为下降20%)。重点行业能效水平显著提升,水泥、甲醇、多晶硅、铜、铅、镁等11个行业单位产品能耗达到国家能耗限额先进值。

做乘法:

激发创新的乘数效应

走进鄂尔多斯市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建元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由黑变白”“由粗到细”的精彩“蝶变”一目了然:一块块黑黝黝的煤炭在科技的“催化”下,变成了汽车轮胎的帘子布、高档箱包服饰、航天航空等高技术器材的优质材料。“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企业目前可实现原煤、精煤、粗苯、纯苯、焦油、煤气等产品100%自用深加工,产品种类达到40多种。”建元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狄建国介绍。

从燃料到原料,在科技创新加持下,煤炭产业链不断延伸,价值链不断攀升。

近年来,鄂尔多斯不断强化“链式思维”,瞄准“煤头化尾”,聚力建设国家非常规能源战略储备、煤基可降解材料、煤基高端化学品等“六大基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基全产业集群发展全面推进,构筑了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甲醇和烯烃、煤基新材料等多条产业链。

实现“双碳”目标,科技创新至关重要。近年来,内蒙古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能源发展第一动力作用,为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坚强保障。

研究制定《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实施方案》,以突破新型电力系统技术、风能光伏新能源装备技术为重点,围绕自治区重点行业领域的低碳/零碳燃料与原料替代、工业过程重构,推进“双碳”领域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融合”。

启动“双碳”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与新型电力系统、传统产业节能降碳为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转化一批成果,形成一批产业。

采取“揭榜挂帅”、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等新型项目组织方式,由自治区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落地,解决实际问题,推动自治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高质量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提供科技支撑。

目前,内蒙古已布局启动了双碳、新能源装备、稀土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其中,“MW级飞轮储能关键技术研究”相关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稀土碳酸盐连续化生产节能降碳技术”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80%以上,成为稀土行业和自治区唯一入选我国“原材料工业20大低碳技术”的项目。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创新的“乘数效应”不断叠加,激发出内蒙古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减存量、优增量,增加“含绿量”;强创新、转动能,提升“含金量”。“双碳”战略下,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在发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内蒙古正在书写崭新篇章。


附件:

上一篇: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强调 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大力...

下一篇: 稀土高新区:锚定全国最大、全球领先 向“世界级稀土产业”迈进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算好美丽内蒙古的大账长远账 用活“加减乘” 解好“双碳”题

发布时间:2023-08-16 22:51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1—2022年,全区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1%以上,完成“十四五”目标进度70%以上,位居全国前列。今年上半年,全区能耗强度下降3.5%以上,固投和GDP分别增长34.5%和7.3%,分别居全国第二位和第五位……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场生态文明重要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一组组数据,生动展示出内蒙古的降碳成果,呈现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绿”之底色。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

近年来,内蒙古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努力在全国一盘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程中作出内蒙古贡献。

做加法:

厚植绿色低碳发展底色

库布其沙漠腹地,达拉特旗“骏马”电站。

蓝天白云下,近20万块蓝色光伏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光伏板下,黄芩、黄芪、紫穗槐等中药材和牧草茁壮生长。

“目前,100万千瓦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年发绿电可达20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6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5万吨。项目通过这种‘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的模式既可实现生态治理,又能创造经济效益。”“骏马”电站有关负责人介绍。

能源领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双碳”战略下,内蒙古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把推进能源绿色发展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不断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以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新能源产业高地为目标,内蒙古一手抓新能源开发,一手抓新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推动自治区由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努力为国家提供更为稳定、更加安全、更加绿色的能源供给。

出台推动风电、光伏、储能、氢能和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搭建起自治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

在全国率先提出源网荷储一体化、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风光制氢一体化等6类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实施细则,累计批复规模超4000万千瓦。

聚焦“风光氢储”4条重点产业链,一体推进新能源开发与装备制造、运维服务等协同发展,着力打造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新增新能源并网规模超80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新能源累计并网装机总规模超7000万千瓦、居全国第三;在建待建新能源规模约1.6亿千瓦,约占全国在建待建新能源总规模的三分之一。

驭“风”而上,逐“光”而行,“氢”装上阵,“风光氢储车”一体化协同推进,内蒙古持续做好新能源加法,不断厚植绿色低碳发展底色。按照规划,今年,内蒙古将继续抢抓国家新能源重大发展机遇,加快大型风光基地和源网荷储、风光制氢等场景项目建设,预计年底全区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超过9000万千瓦,为全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做减法:

推动降碳减污协同增效

8月11日,包钢集团80吨转炉绿色低碳升级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据介绍,项目将对1号转炉本体、汽化冷却系统、倾动机械、氧枪系统、转炉投料系统、底吹系统及附属电气系统等进行升级改造,预计于今年12月20日完工。改造后转炉完全可以满足排放标准,提高节能降耗水平,促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这是包钢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决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响应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号召,全面助力自治区完成“双碳”目标任务的具体实践。

钢铁行业是能源消耗高密集行业,是节能降碳主战线之一。近年来,包钢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淘汰落后等方式积极践行绿色低碳转型,先后淘汰焦炉、高炉、转炉、烧结机等技术落后设备16台套,减少粉尘排放约12305吨/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29728吨/年。

实现“双碳”目标,推进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是关键。为了确保完成“双碳”目标,内蒙古出台一系列节能降耗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持续稳运行、促发展、调结构、提质效,大力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碳。

制定“十四五”化解过剩产能计划,加快淘汰、化解落后和过剩产能。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炼钢产能置换和关停退出438万吨,关停退出限制类铁合金产能371万吨、电石380万吨、焦炭849万吨,腾出用能空间9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0多万吨。

制定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和节能技术改造实施方案,确定技改企业清单,加强项目储备,加快节能技术改造步伐。2021—2022年累计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153个,节能量263万吨标准煤。2023年,计划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152个,预计节能量107万吨标准煤,现已开工项目达90个。

深入实施煤电节能降碳、灵活性和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印发《自治区“十四五”煤电改造升级实施方案》,2021—2022年两年累计完成节能降碳改造1128万千瓦、灵活性改造1290万千瓦、供热改造376万千瓦。

节能降耗做减法,推进降碳减污协同增效。“十四五”以来,全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8%,完成进度目标(“十四五”目标为下降20%)。重点行业能效水平显著提升,水泥、甲醇、多晶硅、铜、铅、镁等11个行业单位产品能耗达到国家能耗限额先进值。

做乘法:

激发创新的乘数效应

走进鄂尔多斯市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建元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由黑变白”“由粗到细”的精彩“蝶变”一目了然:一块块黑黝黝的煤炭在科技的“催化”下,变成了汽车轮胎的帘子布、高档箱包服饰、航天航空等高技术器材的优质材料。“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企业目前可实现原煤、精煤、粗苯、纯苯、焦油、煤气等产品100%自用深加工,产品种类达到40多种。”建元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狄建国介绍。

从燃料到原料,在科技创新加持下,煤炭产业链不断延伸,价值链不断攀升。

近年来,鄂尔多斯不断强化“链式思维”,瞄准“煤头化尾”,聚力建设国家非常规能源战略储备、煤基可降解材料、煤基高端化学品等“六大基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基全产业集群发展全面推进,构筑了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甲醇和烯烃、煤基新材料等多条产业链。

实现“双碳”目标,科技创新至关重要。近年来,内蒙古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能源发展第一动力作用,为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坚强保障。

研究制定《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实施方案》,以突破新型电力系统技术、风能光伏新能源装备技术为重点,围绕自治区重点行业领域的低碳/零碳燃料与原料替代、工业过程重构,推进“双碳”领域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融合”。

启动“双碳”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与新型电力系统、传统产业节能降碳为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转化一批成果,形成一批产业。

采取“揭榜挂帅”、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等新型项目组织方式,由自治区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落地,解决实际问题,推动自治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高质量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提供科技支撑。

目前,内蒙古已布局启动了双碳、新能源装备、稀土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其中,“MW级飞轮储能关键技术研究”相关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稀土碳酸盐连续化生产节能降碳技术”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80%以上,成为稀土行业和自治区唯一入选我国“原材料工业20大低碳技术”的项目。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创新的“乘数效应”不断叠加,激发出内蒙古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减存量、优增量,增加“含绿量”;强创新、转动能,提升“含金量”。“双碳”战略下,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在发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内蒙古正在书写崭新篇章。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