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加强机制改革、营造良好环境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日期:2022-05-26 10:12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正逐渐肩负起科技强国新使命,是国家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源头活水,是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实施的主力军、生力军和先锋军。因此,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促发展,加强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环境,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01  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面临诸多问题

调研中发现,我国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仍面临4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独立研究机会较少。不少国家的助理教授(相当于我国的讲师)就是独立的研究单元,拥有独立的实验室和研究团队,可以做课题或项目负责人。而在我国,青年科研人员在博士毕业从事全职研究之后到晋升正高职称之前,很少有机会能够真正地独立开展研究,大多以正高职称研究人员的助手或者副手角色开展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30—35岁的科研人员做出有影响力成果的比例相对较低。此外,青年科研人员在进入科研领域之初、非常需要但却很难获得充足稳定的经费支持。这是因为科研经费的投入,多建立在同行评议的基础上,由于青年科研人员刚刚入行,缺少能证明研究实力的成果和资源,因此与资深研究人员同台竞争时往往处于劣势。

二是考核评价机制不尽合理。尽管“破五唯”等政策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在“新标”没有确立之前,一些研究机构的评价导向仍过多参考论文数、项目数、经费数等定量指标,对创新价值和社会贡献的评估缺乏可量化的标准,同时,这些定量指标有一种标签属性,与个人的名利挂钩,容易造成青年科研人员互相攀比的风气。

三是缺乏有效的激励保障措施。目前,论资排辈的现象在课题申报、招生分配、成果署名、职称评定、进修学习等环节仍然存在,青年科研人员获取学术研究资源的机会相对较少,能够主持重大项目的机会不多。这种科技资源和机会分配的不平衡影响了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使其难以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工作,尤其是开展高风险高回报的研究,影响了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是对于青年科研人员的界定有待完善。青年科研人员应该指从事科学研究的职业新人,而非单纯生理上的年轻人。因性别和学科等差异,科研人员从事独立研究的时间是不同的。例如,女性攻读博士学位恰好与养育孩子的时间冲突,所以有时会比男性需要更长的时间获得博士学位,有可能导致其从事独立研究较晚。从事医学、生命科学或者交叉学科研究的年轻人往往也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取得博士学位。对这些人来说,单纯以生理年龄为标准制定的支持青年科研人员的政策措施则显得有些不够灵活。因此,许多国家更愿意采用“科研年龄”等来界定青年科研人员。

02  多措并举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

青年科技人才处于潜能爆发最活跃的黄金时期,最有希望产生重大突破。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需要多方合力,建立健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结合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探索管理创新,引导人才支持方向,努力营造青年人才成长成才的有利环境。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独立牵头负责项目研究。在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中设立专门针对青年科技人才的专题项目,让青年科技人才独立开展研究;改革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独立负责的研究工作予以倾斜支持。这是促进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途径,有助于青年科技人才早日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逐步形成独立的学术思想,更早地以个体身份参与学术交流,提升其科研组织和管理能力,为未来承担更复杂的科研项目奠定基础。

二是探索和改革青年科技人才专项计划,资助“科研新人”。积极借鉴国外科研年龄和职业生涯早期等的界定方式,在充分考虑学科与性别差异的基础上,资助“科研新人”,而不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年轻人,对女性科研人员、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人员和从事交叉学科的科研人员,年龄要进一步放宽。避免因学科差异和性别差异使某些“大龄”青年失去人才项目资助的机会,最重要的是,尊重“科研新人”特征的多样性,更加以人为本。

三是拓宽青年科技人才职业发展通道。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制定青年科技人才培训计划。加强组织支持,帮助青年科技人才树立正确价值观、规划职业生涯目标,拓宽青年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鼓励和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走出去,参加国际会议报告、受邀讲学和参与研究等,也要将国际专家请进来,参与实验室或平台的研究和交流,提升国内青年科技人才研究水平。

四是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青年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根据青年科技人才从事研究的领域,尊重科学研究规律,实行分类评价。例如,对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重在以同行评议的国际通用方式进行评价,考核其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对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科技人才,重在考核其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获得的自主知识产权等。适当延长评价周期,简化评价程序,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持续研究和长期积累,特别应侧重考察其科研潜力,不过多强调出成果的数量。

五是营造创新文化,充分激发青年科技人才的潜力和创造力。发挥青年科技人才的责任感、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自主选题、大胆探索,研究从未被证明、没有前人研究基础的领域和问题,让具有潜在影响力、高创新价值或有变革意义的研究不断涌现。创新科研绩效管理机制,宽容早期失败、奖励长期成功。这既符合科学研究规律,也切合青年科技人才的特点。

作者系  科技部人才中心研究员


附件:

上一篇: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伟大变革 | 科技赋能 培育优质种源

下一篇: 包头稀土高新区:以“绿”为笔 绘出稀土产业最美底色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加强机制改革、营造良好环境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发布时间:2022-05-26 10:54  来源:科技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正逐渐肩负起科技强国新使命,是国家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源头活水,是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实施的主力军、生力军和先锋军。因此,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促发展,加强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环境,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01  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面临诸多问题

调研中发现,我国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仍面临4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独立研究机会较少。不少国家的助理教授(相当于我国的讲师)就是独立的研究单元,拥有独立的实验室和研究团队,可以做课题或项目负责人。而在我国,青年科研人员在博士毕业从事全职研究之后到晋升正高职称之前,很少有机会能够真正地独立开展研究,大多以正高职称研究人员的助手或者副手角色开展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30—35岁的科研人员做出有影响力成果的比例相对较低。此外,青年科研人员在进入科研领域之初、非常需要但却很难获得充足稳定的经费支持。这是因为科研经费的投入,多建立在同行评议的基础上,由于青年科研人员刚刚入行,缺少能证明研究实力的成果和资源,因此与资深研究人员同台竞争时往往处于劣势。

二是考核评价机制不尽合理。尽管“破五唯”等政策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在“新标”没有确立之前,一些研究机构的评价导向仍过多参考论文数、项目数、经费数等定量指标,对创新价值和社会贡献的评估缺乏可量化的标准,同时,这些定量指标有一种标签属性,与个人的名利挂钩,容易造成青年科研人员互相攀比的风气。

三是缺乏有效的激励保障措施。目前,论资排辈的现象在课题申报、招生分配、成果署名、职称评定、进修学习等环节仍然存在,青年科研人员获取学术研究资源的机会相对较少,能够主持重大项目的机会不多。这种科技资源和机会分配的不平衡影响了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使其难以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工作,尤其是开展高风险高回报的研究,影响了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是对于青年科研人员的界定有待完善。青年科研人员应该指从事科学研究的职业新人,而非单纯生理上的年轻人。因性别和学科等差异,科研人员从事独立研究的时间是不同的。例如,女性攻读博士学位恰好与养育孩子的时间冲突,所以有时会比男性需要更长的时间获得博士学位,有可能导致其从事独立研究较晚。从事医学、生命科学或者交叉学科研究的年轻人往往也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取得博士学位。对这些人来说,单纯以生理年龄为标准制定的支持青年科研人员的政策措施则显得有些不够灵活。因此,许多国家更愿意采用“科研年龄”等来界定青年科研人员。

02  多措并举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

青年科技人才处于潜能爆发最活跃的黄金时期,最有希望产生重大突破。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需要多方合力,建立健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结合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探索管理创新,引导人才支持方向,努力营造青年人才成长成才的有利环境。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独立牵头负责项目研究。在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中设立专门针对青年科技人才的专题项目,让青年科技人才独立开展研究;改革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独立负责的研究工作予以倾斜支持。这是促进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途径,有助于青年科技人才早日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逐步形成独立的学术思想,更早地以个体身份参与学术交流,提升其科研组织和管理能力,为未来承担更复杂的科研项目奠定基础。

二是探索和改革青年科技人才专项计划,资助“科研新人”。积极借鉴国外科研年龄和职业生涯早期等的界定方式,在充分考虑学科与性别差异的基础上,资助“科研新人”,而不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年轻人,对女性科研人员、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人员和从事交叉学科的科研人员,年龄要进一步放宽。避免因学科差异和性别差异使某些“大龄”青年失去人才项目资助的机会,最重要的是,尊重“科研新人”特征的多样性,更加以人为本。

三是拓宽青年科技人才职业发展通道。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制定青年科技人才培训计划。加强组织支持,帮助青年科技人才树立正确价值观、规划职业生涯目标,拓宽青年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鼓励和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走出去,参加国际会议报告、受邀讲学和参与研究等,也要将国际专家请进来,参与实验室或平台的研究和交流,提升国内青年科技人才研究水平。

四是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青年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根据青年科技人才从事研究的领域,尊重科学研究规律,实行分类评价。例如,对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重在以同行评议的国际通用方式进行评价,考核其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对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科技人才,重在考核其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获得的自主知识产权等。适当延长评价周期,简化评价程序,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持续研究和长期积累,特别应侧重考察其科研潜力,不过多强调出成果的数量。

五是营造创新文化,充分激发青年科技人才的潜力和创造力。发挥青年科技人才的责任感、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自主选题、大胆探索,研究从未被证明、没有前人研究基础的领域和问题,让具有潜在影响力、高创新价值或有变革意义的研究不断涌现。创新科研绩效管理机制,宽容早期失败、奖励长期成功。这既符合科学研究规律,也切合青年科技人才的特点。

作者系  科技部人才中心研究员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