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包头稀土高新区:以“绿”为笔 绘出稀土产业最美底色

来源:包头日报 发布日期:2022-05-26 10:04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包头市碳达峰三年行动计划指出,要鼓励冶金、稀土、化工等碳排放大户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实施一批低碳示范项目,建成工业能耗智慧监管平台,严格控制高能耗项目准入。

从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到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实现“双碳”目标助力内蒙古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稀土高新区聚焦稀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时代主题,秉承“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围绕“2+2+N”产业发展思路,加快稀土产业资源和力量集聚步伐,全力打造强大稀土产业集群,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重要转变,为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强大现代稀土产业体系提供强劲支撑。

“稀土+”助力产业迈向更高端

铜丝按照粗细不同分为大拉、中拉和微拉。将直径为8毫米的铜杆拉制成3毫米就是大拉,拉到0.016毫米就是微拉,微拉后的铜丝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细。走进包头震雄铜业有限公司微拉铜丝的镀锡车间,远远一看,一台台机器仿佛在空转,一条条铜丝就像是透明隐身了一般。

震雄铜业极细绞线生产区    

“之所以能把铜丝拉到0.016毫米这么细,是由于铜液中添加了微量的稀土元素,稀土元素能够去除铜液中的杂质,提高铜丝的导电性以及可拉丝效果。”公司研发中心主任王强说,铜丝越来越细,不仅节省了空间,还减轻了重量,变得柔软,方便了相关产品集成化、功能化、微型化,也正因为如此,智能手机才可以越来越轻薄,无人机等高端航空设备才能“轻松”地在空中翱翔。

“更令人欣喜的是,最近我们与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稀土科技研发机构——中国科学研究院长春应用化工研究所,以及国家稀土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包头稀土研究院三方共同组建研发中心,以产学研形式为企业创新提供强大动力。科技力量的不断注入,助力企业获评为‘自治区级绿色工厂’。”王强骄傲地说。

希捷环保生产车间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如何推进生态与稀土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稀土高新区稀土企业强力推进绿色制造,内蒙古希捷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就是绿色转型的代表。该企业5万立方米脱硝催化剂项目产品综合效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企业总工程师周广贺介绍,不同于市场上在售的其他脱硝催化剂使用五氧化二钒为原料,该企业以稀土替代五氧化二钒。“添加五氧化二钒产生的是危险废物,添加稀土产生的是固体废弃物,二者除了废料本质上的区别外,后期处置的费用也相差了20多倍。”

今年以来,稀土高新区整合稀土行业高端科研力量,积极拓展“稀土+”产业领域,积极发展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合金、稀土玻璃、稀土陶瓷、稀土颜料、稀土芯片等 N 个“稀土+”产业;加强与磁性传感器龙头企业合作,建立新一代磁敏感元件的研发与生产基地;推动稀土轴承钢规模化量产,稀土光功能、催化助剂、特种合金等领域取得全面发展,铺就以“绿”为底的产业发展“快车道”。

一季度,该区38家规模以上稀土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一批本土稀土高精尖企业加大科研投入、致力科技创新,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持续涌现,为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之翼。

“智造”显身手推动产业链延伸

在包头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批批磁组件器件和单磁体器件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经过自动化识别分类后,这些产品被包装后发往全国各地,应用于电脑、手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企业副总经理范立忠告诉记者,英思特稀磁目前是华为、联想、微软等知名企业的主要供应商,也是自治区磁组件器件生产规模最大、产销量第一的企业。

“我们把科技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不仅在技术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还运用5G网络、加装传感设备和研发协同智造平台等智能化技术,将企业打造成‘智慧工厂’,已实现成品质量100%可溯源。”范立忠说。

英思特稀磁磁材生产线

像英思特稀磁这样的企业,如今在稀土高新区已经集聚成势。目前,该区建成5个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开发工业APP及软件45个,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模块240个,已有30家稀土新材料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验收,有效推动企业实现设备运行自动监控、故障预警报修、生产管理优化、协同设计制造、节能降耗、产品质量可追溯等需求。

目前,该区115家稀土企业已实现5大功能材料全覆盖,形成了由稀土原材料到新材料再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条和集科研、生产、检测、交易于一体的稀土产业集群,已吸引北方稀土、宁波韵升、中国中车、大地熊、金力永磁、金田铜业、安泰科技等7家稀土产业相关上市公司投资建厂。立足资源禀赋,按照“2+2+N”发展新思路,稀土高新区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集约高效、产业共生耦合的稀土产业发展体系,全力推动“十四五”时期稀土产品产量、产值“双提升”。

今年以来,该区已引进稀土项目30余项,包括安泰科技年产2万吨高端稀土永磁材料及器件项目、宁波科田磁业年产8000吨稀土永磁材料项目、韵升强磁年产6000吨高性能新能源磁材技改扩产项目、粟创磁材1500吨磁性材料项目、北方稀土国家稀土新材料创新基地项目等。

思变谋新,循绿向前。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时期,稀土高新区将以做好“能源生产变革的领军者、能源消费变革的先行者、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践行者”为目标,全面推广稀土催化材料在电厂烟气脱硫、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助推节能减排;推进钕铁硼废料回收循环利用,有效增加原料供给,打造稀土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行稀土企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施稀土新材料工业互联网项目,提高产品良品率5%、降低能耗10%、提高间接经济效益20%。

“循绿”发展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近日,稀土高新区组织包头威丰新材料有限公司、包头韵升强磁材料有限公司等多家优质稀土企业参加包头市节能协会举办的“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业绿色化改造” 专题培训。企业负责人就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和实施要点、绿色制造对企业未来影响、工业绿色化改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学习、研究和探讨,深刻领会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是企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刚刚落户包头的北京三吉利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从事钕铁硼合金生产的企业。负责人孙喜平说:“企业紧紧抓住包头稀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大好时机,以提升生产设备利用率为抓手,产能提升20%以上,并在原设备的基础上进行设备元器件国产化转型,产能将从3000吨增加到8000吨。”

包头拓又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出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为南极科考站紫金山天文台制造了风光互补供电设备。

中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稀土永磁伺服电机,能精准控制机器人的速度、位置和方向,打破国内高端伺服电机基本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高端机器人伺服电机国产化。

“正是有了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的决心,才推动产品实现绿色发展、转型突破。”中科智能副总经理董俊杰说。

威丰电磁取向硅钢生产线

好的技术扎实落地需要好的政策保驾护航。自去年以来,《包头市加快引进高端研发机构十五条工作措施》《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100条(第一批)》等“重量级”新政不断出台,为稀土产业发展提供了科研、人才保障。

今年年初,稀土高新区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成为本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评该项荣誉的工业园区。该区遵循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创建绿色制造体系,在稀土及其应用产业方面,在四大稀土科研院所、两大院士专家工作站、白云鄂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力量的支持下,稀土及其应用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稀土永磁材料产品占全国的 20%以上,稀土储氢材料产品占全国的 30%以上,稀土抛光材料产品占全国的 50%以上,绿色环保工艺生产的稀土原材料产品占全国的 80%以上。

稀土研究院

资源就是财富,绿色就是生产力。“十四五”时期,稀土高新区将全面优化产业规划布局,努力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工业体系,打造“经济高质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优美清洁、生态良性循环”的绿色工业示范园区,不断向着“稀土产业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目标昂首迈进。


附件:

上一篇: 加强机制改革、营造良好环境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下一篇: 激发融合效应 推动区域创新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包头稀土高新区:以“绿”为笔 绘出稀土产业最美底色

发布时间:2022-05-26 10:12  来源:包头日报

包头市碳达峰三年行动计划指出,要鼓励冶金、稀土、化工等碳排放大户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实施一批低碳示范项目,建成工业能耗智慧监管平台,严格控制高能耗项目准入。

从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到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实现“双碳”目标助力内蒙古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稀土高新区聚焦稀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时代主题,秉承“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围绕“2+2+N”产业发展思路,加快稀土产业资源和力量集聚步伐,全力打造强大稀土产业集群,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重要转变,为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强大现代稀土产业体系提供强劲支撑。

“稀土+”助力产业迈向更高端

铜丝按照粗细不同分为大拉、中拉和微拉。将直径为8毫米的铜杆拉制成3毫米就是大拉,拉到0.016毫米就是微拉,微拉后的铜丝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细。走进包头震雄铜业有限公司微拉铜丝的镀锡车间,远远一看,一台台机器仿佛在空转,一条条铜丝就像是透明隐身了一般。

震雄铜业极细绞线生产区    

“之所以能把铜丝拉到0.016毫米这么细,是由于铜液中添加了微量的稀土元素,稀土元素能够去除铜液中的杂质,提高铜丝的导电性以及可拉丝效果。”公司研发中心主任王强说,铜丝越来越细,不仅节省了空间,还减轻了重量,变得柔软,方便了相关产品集成化、功能化、微型化,也正因为如此,智能手机才可以越来越轻薄,无人机等高端航空设备才能“轻松”地在空中翱翔。

“更令人欣喜的是,最近我们与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稀土科技研发机构——中国科学研究院长春应用化工研究所,以及国家稀土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包头稀土研究院三方共同组建研发中心,以产学研形式为企业创新提供强大动力。科技力量的不断注入,助力企业获评为‘自治区级绿色工厂’。”王强骄傲地说。

希捷环保生产车间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如何推进生态与稀土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稀土高新区稀土企业强力推进绿色制造,内蒙古希捷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就是绿色转型的代表。该企业5万立方米脱硝催化剂项目产品综合效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企业总工程师周广贺介绍,不同于市场上在售的其他脱硝催化剂使用五氧化二钒为原料,该企业以稀土替代五氧化二钒。“添加五氧化二钒产生的是危险废物,添加稀土产生的是固体废弃物,二者除了废料本质上的区别外,后期处置的费用也相差了20多倍。”

今年以来,稀土高新区整合稀土行业高端科研力量,积极拓展“稀土+”产业领域,积极发展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合金、稀土玻璃、稀土陶瓷、稀土颜料、稀土芯片等 N 个“稀土+”产业;加强与磁性传感器龙头企业合作,建立新一代磁敏感元件的研发与生产基地;推动稀土轴承钢规模化量产,稀土光功能、催化助剂、特种合金等领域取得全面发展,铺就以“绿”为底的产业发展“快车道”。

一季度,该区38家规模以上稀土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一批本土稀土高精尖企业加大科研投入、致力科技创新,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持续涌现,为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之翼。

“智造”显身手推动产业链延伸

在包头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批批磁组件器件和单磁体器件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经过自动化识别分类后,这些产品被包装后发往全国各地,应用于电脑、手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企业副总经理范立忠告诉记者,英思特稀磁目前是华为、联想、微软等知名企业的主要供应商,也是自治区磁组件器件生产规模最大、产销量第一的企业。

“我们把科技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不仅在技术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还运用5G网络、加装传感设备和研发协同智造平台等智能化技术,将企业打造成‘智慧工厂’,已实现成品质量100%可溯源。”范立忠说。

英思特稀磁磁材生产线

像英思特稀磁这样的企业,如今在稀土高新区已经集聚成势。目前,该区建成5个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开发工业APP及软件45个,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模块240个,已有30家稀土新材料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验收,有效推动企业实现设备运行自动监控、故障预警报修、生产管理优化、协同设计制造、节能降耗、产品质量可追溯等需求。

目前,该区115家稀土企业已实现5大功能材料全覆盖,形成了由稀土原材料到新材料再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条和集科研、生产、检测、交易于一体的稀土产业集群,已吸引北方稀土、宁波韵升、中国中车、大地熊、金力永磁、金田铜业、安泰科技等7家稀土产业相关上市公司投资建厂。立足资源禀赋,按照“2+2+N”发展新思路,稀土高新区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集约高效、产业共生耦合的稀土产业发展体系,全力推动“十四五”时期稀土产品产量、产值“双提升”。

今年以来,该区已引进稀土项目30余项,包括安泰科技年产2万吨高端稀土永磁材料及器件项目、宁波科田磁业年产8000吨稀土永磁材料项目、韵升强磁年产6000吨高性能新能源磁材技改扩产项目、粟创磁材1500吨磁性材料项目、北方稀土国家稀土新材料创新基地项目等。

思变谋新,循绿向前。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时期,稀土高新区将以做好“能源生产变革的领军者、能源消费变革的先行者、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践行者”为目标,全面推广稀土催化材料在电厂烟气脱硫、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助推节能减排;推进钕铁硼废料回收循环利用,有效增加原料供给,打造稀土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行稀土企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施稀土新材料工业互联网项目,提高产品良品率5%、降低能耗10%、提高间接经济效益20%。

“循绿”发展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近日,稀土高新区组织包头威丰新材料有限公司、包头韵升强磁材料有限公司等多家优质稀土企业参加包头市节能协会举办的“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业绿色化改造” 专题培训。企业负责人就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和实施要点、绿色制造对企业未来影响、工业绿色化改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学习、研究和探讨,深刻领会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是企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刚刚落户包头的北京三吉利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从事钕铁硼合金生产的企业。负责人孙喜平说:“企业紧紧抓住包头稀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大好时机,以提升生产设备利用率为抓手,产能提升20%以上,并在原设备的基础上进行设备元器件国产化转型,产能将从3000吨增加到8000吨。”

包头拓又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出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为南极科考站紫金山天文台制造了风光互补供电设备。

中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稀土永磁伺服电机,能精准控制机器人的速度、位置和方向,打破国内高端伺服电机基本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高端机器人伺服电机国产化。

“正是有了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的决心,才推动产品实现绿色发展、转型突破。”中科智能副总经理董俊杰说。

威丰电磁取向硅钢生产线

好的技术扎实落地需要好的政策保驾护航。自去年以来,《包头市加快引进高端研发机构十五条工作措施》《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100条(第一批)》等“重量级”新政不断出台,为稀土产业发展提供了科研、人才保障。

今年年初,稀土高新区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成为本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评该项荣誉的工业园区。该区遵循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创建绿色制造体系,在稀土及其应用产业方面,在四大稀土科研院所、两大院士专家工作站、白云鄂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力量的支持下,稀土及其应用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稀土永磁材料产品占全国的 20%以上,稀土储氢材料产品占全国的 30%以上,稀土抛光材料产品占全国的 50%以上,绿色环保工艺生产的稀土原材料产品占全国的 80%以上。

稀土研究院

资源就是财富,绿色就是生产力。“十四五”时期,稀土高新区将全面优化产业规划布局,努力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工业体系,打造“经济高质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优美清洁、生态良性循环”的绿色工业示范园区,不断向着“稀土产业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目标昂首迈进。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