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张俊晶:内蒙古肝胆外科微创技术领军人

来源:内蒙古日报 发布日期:2021-05-26 09:14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肝胆胰脾四级手术率达到40%,远高于区内17%的平均水平,其中腔镜肝胆胰脾四级手术比例占到四级手术90%以上,微创技术操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这是我区肝胆胰疾病腹腔镜技术操作青年领军人才张俊晶博士用10年时间获得的亮眼成绩。

此前,我区微创外科技术与国内一流医院相比不仅差距大,而且在一些领域,肝胆微创业务尚未开展。

实现微创领域多个首次

儿时的一场慢性疾病,在不断往来医院的张俊晶心中埋下了一颗行医梦想的种子。

2006年,硕士毕业后,张俊晶留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为一名急诊外科医生。期间,他参与救治了多例车祸导致肝胆脾合并其他部位损伤的危重患者,这让主攻肝胆领域的张俊晶对肝胆类手术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

过去,我区治疗肝胆胰脾疾病以传统开刀手术为主。肝胆胰脾疾病是普通外科疾病中的重点和难点——患者大多有“老(高龄)、大(重大)、难(疑难)”的特征。

2008年,张俊晶到首都医科大学深造,接触到最新微创技术在肝胆领域的应用。以腔镜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技术具有创伤少、恢复快、远期生活质量高等优势,在临床手术中展示出广阔的前景。

回到家乡后,张俊晶的目标非常明确:“把微创技术引入内蒙古,让最新的成果尽快落地应用于临床,惠及更多家乡人民。”

为尽快让自己成长起来,在繁忙的手术之余,张俊晶大量阅读国内外最新文献,经常往返国内先进水平医院,耐心观摩手术。

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张俊晶和同事鼎力合作,在消化新技术基础上创新了以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开创性实现了自治区医学微创领域的多个“首次”——

完全腔镜下右三肝切除术、完全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完全腔镜下脾切除贲门血管离断术、完全腔镜下肝尾状叶切除术、完全腔镜下胆囊癌根治术、完全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完全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胆管空肠内引流术、完全腔镜下特殊肝段切除……

在年轻有为的张俊晶的带领下,一台台疑难、复杂的肝胆外科微创手术成功实施,开辟了自治区微创外科领域一片新的天地。

张俊晶曾获得多项青年创新类的荣誉称号和奖项,而2018年的五四青年节对张俊晶来说,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他的团队独立完成我区首台完全腔镜下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

这是一台极其复杂的腔镜四级手术,患者年龄大,加之肿瘤病变位置长在胰腺、胆管、十二指肠、胃等四个关键通道——相当于“十字路口的交汇处”,病情特殊复杂,对腔镜微创手术提出了极高的挑战。张俊晶带领3位医生、2位助手,从早上7点坚持到晚上8点,大家每根神经都紧绷着,全神贯注地完成了整场手术。

“手术成功的那一刻,心情无比激动。我们没有辜负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这台手术是大家齐心协力勇攀微创手术技能高峰的体现,也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国内先进技术带来的好处和便利,所有辛苦都值得!”

向学者型医生努力

导师孟兴凯是张俊晶科研路上的良师益友。孟老师常说,外科虽以临床操作和手术技能为主,但离不开理论的积累和支撑,科研与临床双向互动、相辅相成。

平均每年300多台手术,高强度的工作并没有让张俊晶怠倦,相反,在完成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他把大量时间用于搞科研,开展了多项基础科学研究。

肝移植课题是张俊晶硕博期间主要学习和研究的方向。2003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邀请区外专家开展了自治区首台肝移植手术,作为研究生的张俊晶一直持续关注着该领域的研究发展。

破解肝移植相关难题,首要的是建立适宜的肝硬化动物模型。张俊晶带领课题组率先在国内外成功制备稳定、成功率高、死亡率低等特点的系列小型猪肝硬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肝毒性药物的剂量、不同给药途径的优劣以及小型猪麻醉护理问题,建立了新的辅助性肝移植手术术式。

这些高水平的研究课题背后,是一个艰辛而孤独的探索过程。动物指标要求精准性,时间上却充满不确定性,有时模型提前达到科研指标,为了不错过数据的可靠范围和搜集结果的黄金时间,张俊晶常常独自加班到深夜。

有时候,在预估时间内,个体反应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张俊晶就在实验室等待,也许1个小时,也许1个上午……“还有可能一连几天实验都没有进展,但其实我很享受这段时间,我会重新梳理规划、进展。待在实验室里,人的心也会特别静,我的很多论文就是在实验室完成的。”

张俊晶带领团队默默克服了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设备欠缺等重重困难,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从血流控制、肝脏再生以及机制探索等方面着手,最终发现门静脉动脉化技术甚至能够早期促进肝脏再生,并将门静脉动脉化技术应用于辅助性肝移植中,建立了3种新的肝移植术式。研究结果解决了功能竞争、移植肝萎缩问题,并提出了“功能性肝重”概念。

这些宝贵的发现不仅为临床疑难病、危重病的解决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也为研究肝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精益求精

  服务人民

不管临床还是科研,张俊晶始终牢记医生的使命,精益求精,不断突破自我。他辗转于甲状乳腺外科、胃肠、肝胆等不同科室,无论身在何处都能静下心来,在实践中提升、磨砺,熟练掌握并积累各种救治经验。

这种坚持,让他打破了许多“最年轻”的纪录。2009年晋升中级职称后,2010年、2013年,他又先后被医院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成为当年自治区晋升高级职称最年轻的外科医师;2018年,年仅40岁的张俊晶成为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最年轻的医疗组长。

培养一个好医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终身学习、系统学习。从医生到专家、学者型医生,每一个阶段,张俊晶的认知都会发生变化,但一切以群众健康为中心的初心从未改变过。他经常鼓励年轻大夫学习关注新理论、新技术,并且把自己的专业技能毫无保留教给学生和团队成员,潜移默化影响着身边的人。

在“中国网事·感动内蒙古”人物评选颁奖现场,张俊晶的话朴实而有力:“内蒙古是养育我的地方,我回到家乡,就是要用一己之长,为家乡人民做点事情。”

多年来,面对自治区医学科技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现状,张俊晶组织带领年轻医生奔波于十余家基层医院,协助完成复杂手术的同时,通过培养进修生、开展讲座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科普工作,把最新的理念和技术带给当地的医务工作者和广大基层民众,为自治区肝胆医疗领域整体诊治水平提高和百姓健康生活质量提升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手记】

“以务实沉稳潜心钻研、以责任担当无私奉献,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这句话摘自张俊晶的工作笔记。

朝着仁爱的方向,以提高医学温度为己任,以推进医学精神为坚守,张俊晶成长的每一步都以发掘医学新术为目标,一直走在攀登医学高峰的路上。

凭着出色的业务能力与创新能力,张俊晶实现了3000余台手术零差错,团队将高难度手术由10余个小时缩短为不足5个小时,对区内本行业进步起到推动和引领作用。

沉下心来搞学术研究,敢于挑战,勇于创新,最终在基础和应用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相信张俊晶的故事会为广大医学科研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发。


附件:

上一篇: 如何在预缴时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纳税人近期关注这三个问题

下一篇: 内蒙古荒漠化防治:“双减少”“双提高”是怎么做到的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张俊晶:内蒙古肝胆外科微创技术领军人

发布时间:2021-05-26 09:21  来源:内蒙古日报

肝胆胰脾四级手术率达到40%,远高于区内17%的平均水平,其中腔镜肝胆胰脾四级手术比例占到四级手术90%以上,微创技术操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这是我区肝胆胰疾病腹腔镜技术操作青年领军人才张俊晶博士用10年时间获得的亮眼成绩。

此前,我区微创外科技术与国内一流医院相比不仅差距大,而且在一些领域,肝胆微创业务尚未开展。

实现微创领域多个首次

儿时的一场慢性疾病,在不断往来医院的张俊晶心中埋下了一颗行医梦想的种子。

2006年,硕士毕业后,张俊晶留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为一名急诊外科医生。期间,他参与救治了多例车祸导致肝胆脾合并其他部位损伤的危重患者,这让主攻肝胆领域的张俊晶对肝胆类手术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

过去,我区治疗肝胆胰脾疾病以传统开刀手术为主。肝胆胰脾疾病是普通外科疾病中的重点和难点——患者大多有“老(高龄)、大(重大)、难(疑难)”的特征。

2008年,张俊晶到首都医科大学深造,接触到最新微创技术在肝胆领域的应用。以腔镜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技术具有创伤少、恢复快、远期生活质量高等优势,在临床手术中展示出广阔的前景。

回到家乡后,张俊晶的目标非常明确:“把微创技术引入内蒙古,让最新的成果尽快落地应用于临床,惠及更多家乡人民。”

为尽快让自己成长起来,在繁忙的手术之余,张俊晶大量阅读国内外最新文献,经常往返国内先进水平医院,耐心观摩手术。

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张俊晶和同事鼎力合作,在消化新技术基础上创新了以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开创性实现了自治区医学微创领域的多个“首次”——

完全腔镜下右三肝切除术、完全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完全腔镜下脾切除贲门血管离断术、完全腔镜下肝尾状叶切除术、完全腔镜下胆囊癌根治术、完全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完全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胆管空肠内引流术、完全腔镜下特殊肝段切除……

在年轻有为的张俊晶的带领下,一台台疑难、复杂的肝胆外科微创手术成功实施,开辟了自治区微创外科领域一片新的天地。

张俊晶曾获得多项青年创新类的荣誉称号和奖项,而2018年的五四青年节对张俊晶来说,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他的团队独立完成我区首台完全腔镜下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

这是一台极其复杂的腔镜四级手术,患者年龄大,加之肿瘤病变位置长在胰腺、胆管、十二指肠、胃等四个关键通道——相当于“十字路口的交汇处”,病情特殊复杂,对腔镜微创手术提出了极高的挑战。张俊晶带领3位医生、2位助手,从早上7点坚持到晚上8点,大家每根神经都紧绷着,全神贯注地完成了整场手术。

“手术成功的那一刻,心情无比激动。我们没有辜负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这台手术是大家齐心协力勇攀微创手术技能高峰的体现,也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国内先进技术带来的好处和便利,所有辛苦都值得!”

向学者型医生努力

导师孟兴凯是张俊晶科研路上的良师益友。孟老师常说,外科虽以临床操作和手术技能为主,但离不开理论的积累和支撑,科研与临床双向互动、相辅相成。

平均每年300多台手术,高强度的工作并没有让张俊晶怠倦,相反,在完成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他把大量时间用于搞科研,开展了多项基础科学研究。

肝移植课题是张俊晶硕博期间主要学习和研究的方向。2003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邀请区外专家开展了自治区首台肝移植手术,作为研究生的张俊晶一直持续关注着该领域的研究发展。

破解肝移植相关难题,首要的是建立适宜的肝硬化动物模型。张俊晶带领课题组率先在国内外成功制备稳定、成功率高、死亡率低等特点的系列小型猪肝硬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肝毒性药物的剂量、不同给药途径的优劣以及小型猪麻醉护理问题,建立了新的辅助性肝移植手术术式。

这些高水平的研究课题背后,是一个艰辛而孤独的探索过程。动物指标要求精准性,时间上却充满不确定性,有时模型提前达到科研指标,为了不错过数据的可靠范围和搜集结果的黄金时间,张俊晶常常独自加班到深夜。

有时候,在预估时间内,个体反应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张俊晶就在实验室等待,也许1个小时,也许1个上午……“还有可能一连几天实验都没有进展,但其实我很享受这段时间,我会重新梳理规划、进展。待在实验室里,人的心也会特别静,我的很多论文就是在实验室完成的。”

张俊晶带领团队默默克服了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设备欠缺等重重困难,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从血流控制、肝脏再生以及机制探索等方面着手,最终发现门静脉动脉化技术甚至能够早期促进肝脏再生,并将门静脉动脉化技术应用于辅助性肝移植中,建立了3种新的肝移植术式。研究结果解决了功能竞争、移植肝萎缩问题,并提出了“功能性肝重”概念。

这些宝贵的发现不仅为临床疑难病、危重病的解决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也为研究肝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精益求精

  服务人民

不管临床还是科研,张俊晶始终牢记医生的使命,精益求精,不断突破自我。他辗转于甲状乳腺外科、胃肠、肝胆等不同科室,无论身在何处都能静下心来,在实践中提升、磨砺,熟练掌握并积累各种救治经验。

这种坚持,让他打破了许多“最年轻”的纪录。2009年晋升中级职称后,2010年、2013年,他又先后被医院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成为当年自治区晋升高级职称最年轻的外科医师;2018年,年仅40岁的张俊晶成为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最年轻的医疗组长。

培养一个好医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终身学习、系统学习。从医生到专家、学者型医生,每一个阶段,张俊晶的认知都会发生变化,但一切以群众健康为中心的初心从未改变过。他经常鼓励年轻大夫学习关注新理论、新技术,并且把自己的专业技能毫无保留教给学生和团队成员,潜移默化影响着身边的人。

在“中国网事·感动内蒙古”人物评选颁奖现场,张俊晶的话朴实而有力:“内蒙古是养育我的地方,我回到家乡,就是要用一己之长,为家乡人民做点事情。”

多年来,面对自治区医学科技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现状,张俊晶组织带领年轻医生奔波于十余家基层医院,协助完成复杂手术的同时,通过培养进修生、开展讲座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科普工作,把最新的理念和技术带给当地的医务工作者和广大基层民众,为自治区肝胆医疗领域整体诊治水平提高和百姓健康生活质量提升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手记】

“以务实沉稳潜心钻研、以责任担当无私奉献,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这句话摘自张俊晶的工作笔记。

朝着仁爱的方向,以提高医学温度为己任,以推进医学精神为坚守,张俊晶成长的每一步都以发掘医学新术为目标,一直走在攀登医学高峰的路上。

凭着出色的业务能力与创新能力,张俊晶实现了3000余台手术零差错,团队将高难度手术由10余个小时缩短为不足5个小时,对区内本行业进步起到推动和引领作用。

沉下心来搞学术研究,敢于挑战,勇于创新,最终在基础和应用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相信张俊晶的故事会为广大医学科研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发。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