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稀土之都”令世界刮目相看

来源:内蒙古日报 发布日期:2021-05-13 15:07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汇众磁谷电镀生产线。

中科轩达新型稀土储氢合金电极材料生产线。

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交大福赛尔高纯氧化铝生产线。


稀土应用产业园。

从一片荒地到建成占地120亩的现代化智能工厂;从小批量试生产到建成年产5000吨、速度之快堪称“项目建设奇迹”的钕铁硼磁材生产基地,74岁的靳树森怎么也没想到,花甲之年寄托于包头的“稀土创业梦”,得以成功实现。

2011年,这位拥有56年党龄、28年从业经验的“稀土拓行者”来到包头,一手创办了包头金山磁材有限公司。自2012年企业建成投产以来,研发的“高频永磁电机高性能低涡烧结钕铁硼磁钢制造技术”磁体综合性能超过74,实现了高磁能积、高矫顽力双高磁体在性能方面的重大突破。

“来包头建厂,就是看好了这里的稀土资源优势、投资政策环境和适宜钕铁硼生产的气候条件。”企业董事长靳树森如是说。

在包头拓行的10年里,靳树森不仅成为行业佼佼者、钕铁硼领域的一面旗帜,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包头稀土产业发展的受益者和见证者。

稀土是镧、铈、镨、钕、铽、钆等17种元素的总称,被誉为“现代工业维生素”,广泛应用于高科技产品中。从遨游太空的航天器到妆点城市的霓虹灯,从直冲云霄的战斗机到铺天盖地的电子设备,当今世界,每6项新发明中就有1项与稀土有关。稀土是影响世界未来经济、国防等重要领域发展的战略资源。

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资源”,包头拥有全国83.7%、世界38.7%的储量,是世界最大的全稀土元素矿,被誉为“稀土之都”。

“党的十八大之前,包头市依托稀土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壮大稀土产业,但产品主要集中在资源端,稀土功能材料和终端应用产品发展相对滞后。”包头市稀土专家组常务副组长、原稀土办主任杨万喜说。

怎样改变简单“挖土卖土”的粗放型开发模式,把稀土这篇文章做好,包头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稀土产业提档升级步伐,设立15亿元重点产业投资基金和1亿元科技创新基金,出台《关于加快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稀土十条》《科技十条》《人才十条》等多项政策措施,实施产业链“链长制”,规划推进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区建设,构建了稀土永磁、储氢、催化、抛光、合金5条产业链,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和技术研发、测试评价、电子交易、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配套服务体系,有力推动了稀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而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更大大增强了稀土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过去在稀土原材料的开发利用方面,我们一直是在缓慢走路,现在已经开始领跑。特别是在钕铁硼新材料研发上,已经形成从京津冀、浙江宁波地区向包头转移的集聚效应。”靳树森说。

由初级迈向中高端,由粗放发展到精细化转型,和金山磁材一样,众多稀土企业正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节拍寻找着全新的竞争优势。

2008年入驻包头的天和磁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钕铁硼和钐钴稀土永磁材料总产能达到万吨级,成为全球最大稀土永磁材料制造商之一。占地1万平方米的磁材智能化工厂三期项目旨在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建设、与国际接轨,目前已经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2011年落户包头的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主要磁材生产商之一,具备年产1500吨以上烧结钕铁硼永磁体、300吨以上粘接钕铁硼以及钐钴永磁体的生产能力,企业生产的3C系列高端消费品磁组件已成为微软、三星、华为等重要供应商。

2020年来包头投资的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包头成立子公司,正是看中包头稀土原材料保障能力和产业配套服务能力。金力永磁将生产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可大大增强包头高性能磁材产业的影响力,助力包头“磁都”建设。

目前,包头已成为世界最大稀土原材料科研生产基地和应用产品研发基地。稀土冶炼产能全球第一,全市141家稀土企业实现5大功能材料全覆盖,磁材、抛光、储氢材料产能位居世界前列。稀土功能材料已形成5.6万吨永磁、2.3万吨抛光、1.1万吨储氢、4万吨催化助剂、180万吨稀土合金产能规模。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由40%提高到85%,稀土功能材料及应用产业占比由20%提高到50%,稀土开发利用从原材料、粗加工的初级阶段逐步迈向新材料、终端应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谈起包头稀土产业的发展方向,包头市工信局局长刘永明表示:“稀土产业要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追比赶超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在稀土应用上的成果。”

聚智聚才,创新创业。2015年春,在泥土中搞了多年农业项目的中科院专家池建义受命到包头筹备组建稀土研发中心。春寒料峭中,他们仅用1个月时间,就将“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的牌子挂了出来。

随后,80后硕士田磊、周效等青年科技人才也加入了这一团队,开启攻坚克难的新征程。2016年10月1日,世界首条坩埚隧道窑中试生产线在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中科产业园建成,稀土硫化物环保着色剂从实验室正式走向市场。

紧接着,以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张洪杰院士、李成宇研究员、庞然副研究员为核心科学家的“绿色环保稀土着色剂研发团队”、以中科院沈阳金属所李依依院士、李殿中研究员、栾义坤研究员为核心科学家的“金属材料与装备制造研发团队”、以中科院力学所夏原研究员、李光博士、许忆博士为核心科学家的“表面防护研发团队”等多家科研团队相继入驻包头。6年来,这些团队累计追踪高技术成果40项、孵化落地高科技企业20家、建立中试示范线10条、产业化项目6个。

同年7月揭牌成立的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依托包头市产业特点,重点推进电子通讯用稀土镁合金材料、高纯铝低成本规模制备工艺等技术成果产业化。目前已累计孵化落地高科技项目18个,建立中试线8条,产业化项目5个,并有多项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时间,这些新型研究机构成为人才的吸金石、投资者的强磁场。

目前,包头已集聚10余家稀土研究机构、3家专业稀土科研院所、6个稀土相关院士工作站和8000多名稀土研发人才,起草国家稀土行业标准170余项,占全国的65%以上,形成推动产业发展、加速稀土转型的“最强大脑”。

包头市副市长王秀莲介绍说,几十年来,包头建设了近百项稀土产业工程,进行了千余项次的稀土技术研发,取得发明专利110多项。截至2020年,包头稀土产业已实现产值218.8亿元。

作为包头稀土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全国稀土产业发展的领航区、风向标,承载稀土产业发展国家使命的包头稀土高新区及稀土产业,与包头稀土创新转型交相辉映、同频共振。

包头稀土高新区以包头稀土研究院、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为依托,打造了中科院产业园、上海交大产业园、昊明新能源产业园、中科机器人产业园和稀宝博为医疗器械产业园5大创新基地,构建了“两院五园”协同创新的稀土研发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包头稀土高新区稀土企业数量逐步占据包头市总量的82%,并通过永磁、催化、合金‘三主’产业的推动,带动发光、抛光、储氢‘三辅’产业发展,稀土新材料增速连年达到30%以上,储氢和抛光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磁材产量已提升到全国第三,并连续5年保持30%以上增速。”包头稀土高新区稀土和高新技术产业局局长李志峰说,目前,包头稀土高新区115家稀土企业中,新材料企业和终端应用企业占比分别为63.2%和29.5%,稀土新材料产量连续保持20%以上增速、产值约占稀土产业总产值的50%。

一代代稀土人成就了稀土的发展,一个个世界第一、国内首创的稀土成果让世界对“稀土之都”刮目相看。

利用稀土永磁材料,包头研制出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共振诊疗车驰影A30,其车载集成型磁共振和扁鹊飞救远程系统等多项技术属世界首创。包头市拓又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全球首款“Halbach阵列的盘式无铁心稀土永磁风力发电机”技术。中科雨航稀土抛光粉产品粒径达到纳米级,抛光液、抛光片替代了美国杜邦公司、环球公司产品。中科院高纯稀土金属项目,突破稀土在钢中规模化工业应用时存在的瓶颈,填补国际空白。国六催化剂项目,可有效去除汽车柴油尾气中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填补了国内催化剂市场的空白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金蒙汇磁、英思特等企业的电声类磁性材料、磁组件等产品在同行业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江馨微电机智能驱动电机、中科世纪稀土硫化铈着色剂、北方稀土超导磁共振等终端应用项目填补自治区产业空白。科锐微磁粘接磁粉、金蒙汇磁粘接磁体、稀宝医疗等多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北方稀土的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天骄清美公司的稀土抛光粉、瑞鑫公司的稀土金属产能均位居全国第一……

如今,包头稀土已在航天航空、磁制冷、永磁电机、储氢电池、节能环保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产品,填补了粘接磁体、稀土颜料、稀土陶瓷、伺服电机等领域空白,使稀土资源“料成材、材成器、器高端”,逐步掌握了稀土市场话语权、技术控制权、创新引领权。

据了解,包头稀土高新区成立了国内首个稀土产品交易平台。建成交易结算、仓储、物流、质验、供应链金融、信息6大服务体系;建成内蒙古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开展稀土磁性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催化助剂材料等检验检测,为稀土新材料企业和下游应用企业提供技术评价、设计检验、功能验证等服务;驻区80%以上的稀土企业建立了自动控制、在线监控及数据实时传递系统,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显著提升。

据了解,包头市已经制定并印发《促进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促进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兑现细则》,从土地奖补、固定资产投资奖补、原料供应奖补、电价优惠、研发应用新技术奖补、金融扶持奖补、财税奖补等方面扶持稀土企业发展。这些政策,将成为包头市有史以来稀土产业最优惠、支持力度最大的扶持政策。

“我们计划到‘十四五’末,包头市稀土功能材料做到500亿以上的规模,稀土产业集群争取做到1千亿以上的规模。”刘永明说,通过政策的制定和落实,营商环境的打造,以及产业政策、专项资金的支持,包头市有能力、有信心实现预期目标。

最新勘探数据表明,白云鄂博稀土矿中重稀土总储量预计达300万吨,与我国南方七省稀土储量相当。从过去轻稀土储量全球第一,到现在中重稀土的重大发现,包头稀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说:“发现稀土以前,人类也能生活,但发现和运用了稀土以后,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记者 刘向平 通讯员 贾婷婷  图/李学飞)


附件:

上一篇: 科技项目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新活力

下一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特设“揭榜挂帅”项目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稀土之都”令世界刮目相看

发布时间:2021-05-13 15:32  来源:内蒙古日报

汇众磁谷电镀生产线。

中科轩达新型稀土储氢合金电极材料生产线。

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交大福赛尔高纯氧化铝生产线。


稀土应用产业园。

从一片荒地到建成占地120亩的现代化智能工厂;从小批量试生产到建成年产5000吨、速度之快堪称“项目建设奇迹”的钕铁硼磁材生产基地,74岁的靳树森怎么也没想到,花甲之年寄托于包头的“稀土创业梦”,得以成功实现。

2011年,这位拥有56年党龄、28年从业经验的“稀土拓行者”来到包头,一手创办了包头金山磁材有限公司。自2012年企业建成投产以来,研发的“高频永磁电机高性能低涡烧结钕铁硼磁钢制造技术”磁体综合性能超过74,实现了高磁能积、高矫顽力双高磁体在性能方面的重大突破。

“来包头建厂,就是看好了这里的稀土资源优势、投资政策环境和适宜钕铁硼生产的气候条件。”企业董事长靳树森如是说。

在包头拓行的10年里,靳树森不仅成为行业佼佼者、钕铁硼领域的一面旗帜,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包头稀土产业发展的受益者和见证者。

稀土是镧、铈、镨、钕、铽、钆等17种元素的总称,被誉为“现代工业维生素”,广泛应用于高科技产品中。从遨游太空的航天器到妆点城市的霓虹灯,从直冲云霄的战斗机到铺天盖地的电子设备,当今世界,每6项新发明中就有1项与稀土有关。稀土是影响世界未来经济、国防等重要领域发展的战略资源。

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资源”,包头拥有全国83.7%、世界38.7%的储量,是世界最大的全稀土元素矿,被誉为“稀土之都”。

“党的十八大之前,包头市依托稀土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壮大稀土产业,但产品主要集中在资源端,稀土功能材料和终端应用产品发展相对滞后。”包头市稀土专家组常务副组长、原稀土办主任杨万喜说。

怎样改变简单“挖土卖土”的粗放型开发模式,把稀土这篇文章做好,包头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稀土产业提档升级步伐,设立15亿元重点产业投资基金和1亿元科技创新基金,出台《关于加快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稀土十条》《科技十条》《人才十条》等多项政策措施,实施产业链“链长制”,规划推进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区建设,构建了稀土永磁、储氢、催化、抛光、合金5条产业链,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和技术研发、测试评价、电子交易、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配套服务体系,有力推动了稀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而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更大大增强了稀土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过去在稀土原材料的开发利用方面,我们一直是在缓慢走路,现在已经开始领跑。特别是在钕铁硼新材料研发上,已经形成从京津冀、浙江宁波地区向包头转移的集聚效应。”靳树森说。

由初级迈向中高端,由粗放发展到精细化转型,和金山磁材一样,众多稀土企业正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节拍寻找着全新的竞争优势。

2008年入驻包头的天和磁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钕铁硼和钐钴稀土永磁材料总产能达到万吨级,成为全球最大稀土永磁材料制造商之一。占地1万平方米的磁材智能化工厂三期项目旨在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建设、与国际接轨,目前已经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2011年落户包头的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主要磁材生产商之一,具备年产1500吨以上烧结钕铁硼永磁体、300吨以上粘接钕铁硼以及钐钴永磁体的生产能力,企业生产的3C系列高端消费品磁组件已成为微软、三星、华为等重要供应商。

2020年来包头投资的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包头成立子公司,正是看中包头稀土原材料保障能力和产业配套服务能力。金力永磁将生产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可大大增强包头高性能磁材产业的影响力,助力包头“磁都”建设。

目前,包头已成为世界最大稀土原材料科研生产基地和应用产品研发基地。稀土冶炼产能全球第一,全市141家稀土企业实现5大功能材料全覆盖,磁材、抛光、储氢材料产能位居世界前列。稀土功能材料已形成5.6万吨永磁、2.3万吨抛光、1.1万吨储氢、4万吨催化助剂、180万吨稀土合金产能规模。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由40%提高到85%,稀土功能材料及应用产业占比由20%提高到50%,稀土开发利用从原材料、粗加工的初级阶段逐步迈向新材料、终端应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谈起包头稀土产业的发展方向,包头市工信局局长刘永明表示:“稀土产业要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追比赶超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在稀土应用上的成果。”

聚智聚才,创新创业。2015年春,在泥土中搞了多年农业项目的中科院专家池建义受命到包头筹备组建稀土研发中心。春寒料峭中,他们仅用1个月时间,就将“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的牌子挂了出来。

随后,80后硕士田磊、周效等青年科技人才也加入了这一团队,开启攻坚克难的新征程。2016年10月1日,世界首条坩埚隧道窑中试生产线在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中科产业园建成,稀土硫化物环保着色剂从实验室正式走向市场。

紧接着,以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张洪杰院士、李成宇研究员、庞然副研究员为核心科学家的“绿色环保稀土着色剂研发团队”、以中科院沈阳金属所李依依院士、李殿中研究员、栾义坤研究员为核心科学家的“金属材料与装备制造研发团队”、以中科院力学所夏原研究员、李光博士、许忆博士为核心科学家的“表面防护研发团队”等多家科研团队相继入驻包头。6年来,这些团队累计追踪高技术成果40项、孵化落地高科技企业20家、建立中试示范线10条、产业化项目6个。

同年7月揭牌成立的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依托包头市产业特点,重点推进电子通讯用稀土镁合金材料、高纯铝低成本规模制备工艺等技术成果产业化。目前已累计孵化落地高科技项目18个,建立中试线8条,产业化项目5个,并有多项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时间,这些新型研究机构成为人才的吸金石、投资者的强磁场。

目前,包头已集聚10余家稀土研究机构、3家专业稀土科研院所、6个稀土相关院士工作站和8000多名稀土研发人才,起草国家稀土行业标准170余项,占全国的65%以上,形成推动产业发展、加速稀土转型的“最强大脑”。

包头市副市长王秀莲介绍说,几十年来,包头建设了近百项稀土产业工程,进行了千余项次的稀土技术研发,取得发明专利110多项。截至2020年,包头稀土产业已实现产值218.8亿元。

作为包头稀土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全国稀土产业发展的领航区、风向标,承载稀土产业发展国家使命的包头稀土高新区及稀土产业,与包头稀土创新转型交相辉映、同频共振。

包头稀土高新区以包头稀土研究院、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为依托,打造了中科院产业园、上海交大产业园、昊明新能源产业园、中科机器人产业园和稀宝博为医疗器械产业园5大创新基地,构建了“两院五园”协同创新的稀土研发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包头稀土高新区稀土企业数量逐步占据包头市总量的82%,并通过永磁、催化、合金‘三主’产业的推动,带动发光、抛光、储氢‘三辅’产业发展,稀土新材料增速连年达到30%以上,储氢和抛光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磁材产量已提升到全国第三,并连续5年保持30%以上增速。”包头稀土高新区稀土和高新技术产业局局长李志峰说,目前,包头稀土高新区115家稀土企业中,新材料企业和终端应用企业占比分别为63.2%和29.5%,稀土新材料产量连续保持20%以上增速、产值约占稀土产业总产值的50%。

一代代稀土人成就了稀土的发展,一个个世界第一、国内首创的稀土成果让世界对“稀土之都”刮目相看。

利用稀土永磁材料,包头研制出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共振诊疗车驰影A30,其车载集成型磁共振和扁鹊飞救远程系统等多项技术属世界首创。包头市拓又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全球首款“Halbach阵列的盘式无铁心稀土永磁风力发电机”技术。中科雨航稀土抛光粉产品粒径达到纳米级,抛光液、抛光片替代了美国杜邦公司、环球公司产品。中科院高纯稀土金属项目,突破稀土在钢中规模化工业应用时存在的瓶颈,填补国际空白。国六催化剂项目,可有效去除汽车柴油尾气中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填补了国内催化剂市场的空白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金蒙汇磁、英思特等企业的电声类磁性材料、磁组件等产品在同行业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江馨微电机智能驱动电机、中科世纪稀土硫化铈着色剂、北方稀土超导磁共振等终端应用项目填补自治区产业空白。科锐微磁粘接磁粉、金蒙汇磁粘接磁体、稀宝医疗等多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北方稀土的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天骄清美公司的稀土抛光粉、瑞鑫公司的稀土金属产能均位居全国第一……

如今,包头稀土已在航天航空、磁制冷、永磁电机、储氢电池、节能环保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产品,填补了粘接磁体、稀土颜料、稀土陶瓷、伺服电机等领域空白,使稀土资源“料成材、材成器、器高端”,逐步掌握了稀土市场话语权、技术控制权、创新引领权。

据了解,包头稀土高新区成立了国内首个稀土产品交易平台。建成交易结算、仓储、物流、质验、供应链金融、信息6大服务体系;建成内蒙古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开展稀土磁性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催化助剂材料等检验检测,为稀土新材料企业和下游应用企业提供技术评价、设计检验、功能验证等服务;驻区80%以上的稀土企业建立了自动控制、在线监控及数据实时传递系统,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显著提升。

据了解,包头市已经制定并印发《促进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促进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兑现细则》,从土地奖补、固定资产投资奖补、原料供应奖补、电价优惠、研发应用新技术奖补、金融扶持奖补、财税奖补等方面扶持稀土企业发展。这些政策,将成为包头市有史以来稀土产业最优惠、支持力度最大的扶持政策。

“我们计划到‘十四五’末,包头市稀土功能材料做到500亿以上的规模,稀土产业集群争取做到1千亿以上的规模。”刘永明说,通过政策的制定和落实,营商环境的打造,以及产业政策、专项资金的支持,包头市有能力、有信心实现预期目标。

最新勘探数据表明,白云鄂博稀土矿中重稀土总储量预计达300万吨,与我国南方七省稀土储量相当。从过去轻稀土储量全球第一,到现在中重稀土的重大发现,包头稀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说:“发现稀土以前,人类也能生活,但发现和运用了稀土以后,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记者 刘向平 通讯员 贾婷婷  图/李学飞)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