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吉林:实现新突破 展现新作为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日期:2021-05-12 09:18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作者:史守林(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东北振兴和吉林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吉林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规划了实践路径。吉林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在走出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快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上展现新作为。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吉林立足人文科教优势,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95户,科技小巨人企业1049户,取得了时速400公里高速动车组成功下线、“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创造亚洲纪录、“吉林一号”在轨卫星达25颗等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加快智能制造、核心光电子器件和高端芯片、战略性先进材料、新能源高效利用、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努力建成吉林大学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长春光机所大口径空间光学载荷综合环境试验中心、长春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中心,继续实施具有吉林特色的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一汽、吉化、长客等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集成创新试点,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创建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用好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长吉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促进成果转化。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吉林坚持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并重,在2018年人才政策18条基础上又出台了人才政策2.0升级版。实施“长白山人才工程”,推进装备制造、大数据、医药、环保、金融、企业经营管理等重点领域专项引才计划。建立域外人才引进常态化机制,引进和使用“候鸟型”人才,打造“吉林人才服务联盟”品牌,努力形成东北亚地区科技人才汇聚高地。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壮大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吉林大力推进“数字吉林”建设,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取得了红旗牌汽车、复兴号高铁、“吉林一号”卫星等标志性成果。推进制造业升级发展,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支持一汽创建世界一流汽车企业,努力把长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国际汽车城;支持长客“走出去”,推动动车组、城轨车等新型高端化产业融入国际市场。进一步壮大石油化工、医药健康、冶金建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千亿级规模优势产业;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商用卫星、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经济,壮大旅游产业,建设冰雪、避暑双产业,做足冰雪文章。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好东北抗联、四战四平、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抗美援朝等宝贵资源,把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民俗旅游、边境旅游等结合起来,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全面实施“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公主岭划归长春代管,推进实施新基建“761”工程,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长吉图战略,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全面深化与浙江对口合作,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长春新区加快建设,形成对外开放新优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吉林贯彻“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总要求,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大工程”,加快推进乡村“五大振兴”。作为粮食大省,吉林肩负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2020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760.6亿斤,居全国第5位,粮食总产量已连续8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大力推进东北平原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超过8500万亩。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培育“吉系”新品种,打造种业创新高地。探索建立东部固土保肥、中部用养结合、西部抗旱培肥等不同模式,切实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2020年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1852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任务552万亩。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做大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把“吉字号”品牌做大做强。

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吉林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省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162个,贫困户户均增收5778元。在15个脱贫县中选择12个县作为乡村振兴省级重点县集中支持,在1489个脱贫村中每年选择300个村创建3A级标准示范村。加强乡村治理,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增强乡村文化吸引力。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建设美丽吉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吉林坚持保护生态与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型经济。中部黑土地保护、东部天然林保护、西部河湖连通工程效益凸显,蓝天、碧水、青山、黑土地、草原湿地“五大保卫战”全面实施,查干湖、东辽河治理保护等标志性战役取得重大成果。河湖连通工程累计连通湖泡203个,恢复和改善湿地面积3700平方公里。完成造林绿化168万亩,草原生态保护修复40.18万亩。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0%左右。落实国家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调整能源结构,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巩固长白山区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成果,加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环境保护恢复,强化河湖长制,推行林草长制,完善森林、草原、湿地等保护长效机制。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2日 08版)


附件:

上一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特设“揭榜挂帅”项目

下一篇: 磁性石墨烯产业化的拦路虎被解决了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吉林:实现新突破 展现新作为

发布时间:2021-05-12 09:4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史守林(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东北振兴和吉林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吉林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规划了实践路径。吉林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在走出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快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上展现新作为。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吉林立足人文科教优势,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95户,科技小巨人企业1049户,取得了时速400公里高速动车组成功下线、“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创造亚洲纪录、“吉林一号”在轨卫星达25颗等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加快智能制造、核心光电子器件和高端芯片、战略性先进材料、新能源高效利用、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努力建成吉林大学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长春光机所大口径空间光学载荷综合环境试验中心、长春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中心,继续实施具有吉林特色的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一汽、吉化、长客等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集成创新试点,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创建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用好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长吉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促进成果转化。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吉林坚持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并重,在2018年人才政策18条基础上又出台了人才政策2.0升级版。实施“长白山人才工程”,推进装备制造、大数据、医药、环保、金融、企业经营管理等重点领域专项引才计划。建立域外人才引进常态化机制,引进和使用“候鸟型”人才,打造“吉林人才服务联盟”品牌,努力形成东北亚地区科技人才汇聚高地。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壮大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吉林大力推进“数字吉林”建设,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取得了红旗牌汽车、复兴号高铁、“吉林一号”卫星等标志性成果。推进制造业升级发展,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支持一汽创建世界一流汽车企业,努力把长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国际汽车城;支持长客“走出去”,推动动车组、城轨车等新型高端化产业融入国际市场。进一步壮大石油化工、医药健康、冶金建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千亿级规模优势产业;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商用卫星、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经济,壮大旅游产业,建设冰雪、避暑双产业,做足冰雪文章。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好东北抗联、四战四平、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抗美援朝等宝贵资源,把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民俗旅游、边境旅游等结合起来,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全面实施“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公主岭划归长春代管,推进实施新基建“761”工程,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长吉图战略,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全面深化与浙江对口合作,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长春新区加快建设,形成对外开放新优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吉林贯彻“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总要求,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大工程”,加快推进乡村“五大振兴”。作为粮食大省,吉林肩负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2020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760.6亿斤,居全国第5位,粮食总产量已连续8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大力推进东北平原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超过8500万亩。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培育“吉系”新品种,打造种业创新高地。探索建立东部固土保肥、中部用养结合、西部抗旱培肥等不同模式,切实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2020年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1852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任务552万亩。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做大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把“吉字号”品牌做大做强。

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吉林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省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162个,贫困户户均增收5778元。在15个脱贫县中选择12个县作为乡村振兴省级重点县集中支持,在1489个脱贫村中每年选择300个村创建3A级标准示范村。加强乡村治理,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增强乡村文化吸引力。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建设美丽吉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吉林坚持保护生态与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型经济。中部黑土地保护、东部天然林保护、西部河湖连通工程效益凸显,蓝天、碧水、青山、黑土地、草原湿地“五大保卫战”全面实施,查干湖、东辽河治理保护等标志性战役取得重大成果。河湖连通工程累计连通湖泡203个,恢复和改善湿地面积3700平方公里。完成造林绿化168万亩,草原生态保护修复40.18万亩。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0%左右。落实国家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调整能源结构,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巩固长白山区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成果,加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环境保护恢复,强化河湖长制,推行林草长制,完善森林、草原、湿地等保护长效机制。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2日 08版)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