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高新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员,努力打造湾区人才发展新高地,目前,累计以柔性引才方式引进国内外院士25名,引进和培育国家级人才34名、省级人才12名、市级人才55名,培育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培育省市级创新创业团队9个,共有博硕士、高级职称1400多人,人才总量46000多个。
制定政策,构筑体系
“我们不断研究出台人才政策,搭建起全面、立体的人才政策体系,用以指导人才工作实践。”肇庆高新区人才部门负责人说。
肇庆高新区2010年升级国家级高新区后,即开始全面谋划人才工作开展,相继出台了《肇庆高新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快吸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实施意见》《肇庆高新区“123鲲鹏计划”实施办法(2016-2020年)》等系列政策,并在人才工作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形成了“1+N”人才政策体系。
新政出台后,肇庆高新区内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可分别享受最高500万元和300万元的扶持资金,用人单位则可享受最高100万元的人才平台资助、最高20万元的人才服务机构资助、最高10万元的职称评审平台资助等。
在被列入湾区后,该区对“1+N”人才政策体系进行了优化升级,出台了新的指导性“1”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快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人才待遇,强化人才资金保障。
2015至2019年,肇庆高新区成功申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人员300多人次,申报总金额1100多万元,其中,已及时兑现资金800多万元。
“肇庆高新区很早就开始出台有利于我们企业发展的各种人才政策了,对我们企业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建设研发平台、推进技术升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如是说。
内育外引,打好“组合拳”
肇庆高新区面积98平方公里,迁园之前人口数量较少且结构单一。迁园以后,该区从教育着手,开始各阶段办学,增加了人才基数,还吸引和稳定了现有人才,解决了现有人才子女入学的问题。
突出重点,加强高端人才引育。高端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领头雁”。肇庆高新区聚焦广东省、肇庆市重点工程和主导产业需要,积极参加或举办全国性、区域性人才交流大会吸引高端人才,随着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引进人才的吸引力也不断提升。
抢抓高校招聘节点,带领企业“组团”抢才;巧借外力,推进“第三方”引才。除了积极引进高校毕业生群体,当地还依托第三方引才机构,实现精准引才。
打造各类平台载体,依托平台载体引才育才聚才留才。华南师范大学(肇庆)国际光电产业研究院就是肇庆高新区着力打造的一家核心聚才育才平台。2016年下半年,研究院不断加强硬件建设和人才引育,切实推进科研创新。目前,该院集聚各类人才182名,其中包括纳米材料领域专家、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皇家学会院士、美国波士顿大学专家等国际人才。
此外,肇庆高新区还积极鼓励企业建立人才工作站及创新平台,整合各类优势资源,打造“人才驿站”柔性引才公共服务平台。
坚持精细化服务,优化人才环境
肇庆高新区始终坚持当好人才的“亲”,办好人才的“家”,在精细化服务企业、服务人才上下功夫。
深化企业人才服务工作站建设。采取在各个企业建立人才服务工作站的方式,将人才服务的触角延伸至企业用人一线,打通服务人才“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区共建立100家企业人才服务工作站,受到企业和人才的广泛好评。
大力打造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多元化建设人才公寓和人才服务平台。肇庆高新区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居留、出入境、落户、项目申报、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23项“一揽子”服务,为人才提供只租不售的人才公寓作为“过渡性住房”,完善人才公寓多元化的供给体系……
王慧婵是最早入住人才公寓的住户之一,她说,人才公寓让她有私人空间,且享受租金优惠,邻居大多是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方便大家业余时间交流和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