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福建打造一支扎根宁夏的科特派队伍
发布时间:2020-11-13 00:00 来源:福建科技
乡村振兴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视域下科技特派员工作创新、基于人工智能的作物精准种植技术研究……11月10日,2020年“宁夏科技特派员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榕开班。本次培训班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和福建省科技厅联合主办,旨在提升宁夏科技特派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农业创新创业中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福建省科技厅厅长陈秋立表示,多年来,福建充分发挥科特派“机制活”的优势,选派一批以优秀科特派为代表的专家团队,把沿海地区的先进理念、技术、项目等带到宁夏,为当地培育、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技术带头人、科特派队伍,探索新时代“造血式”扶贫的科技援宁新路子。
据不完全统计,单在食用菌领域,该省先后为宁夏培训农业技术员、科技特派员、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等1500多人次,这批技术骨干已成为宁夏食用菌产业的中坚力量。
立足福建科技优势,为宁夏产业协同创新赋能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福建省科技厅副厅长游建胜说,近年来,福建省科技厅始终把闽宁东西部扶贫协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持续加大帮扶力度,针对西部对口地区资源特色和当地的科技需求,立足福建的科技优势,坚持科技帮扶,实施科技项目带动战略,为当地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据游建胜介绍,在科技援宁工作中,福建省科技厅与宁夏科技厅从加强东西部省域间科技交流与合作,聚焦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重大科技需求,搭建科技合作平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共建与合作,努力创建东西部协作新途径、新模式、新典范。
如建立了协同合作推进机制和多元化科技创新合作与推广模式,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和地方精准脱贫产业,重点在绿色高效种养、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通过共建研发平台(基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试验示范推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专业人才培训培育等多种形式,推动对口省区相关产业升级发展,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在产业需求对接方面,去年9月,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科院有关专家赴宁夏实地考察了固原市原州区闽宁“四个一”林下经济科技示范基地、闽宁协作产业园、宁夏农林科学院望洪科研基地、闽宁镇食用菌和肉牛企业等项目,深入了解闽宁科技合作成效,并对宁南山区发展食用菌、林草、中药材、肉牛等脱贫产业技术需求进行了分析。
期间,宁夏科技厅组织宁夏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市和原州区政府相关同志与福建调研组召开座谈会,双方针对强化人才柔性引进、研发平台建设、专家团队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宁夏特色农业产业升级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规划。
教技术建平台,培育一批扎根宁夏的技术扶贫能人
“苦瘠甲天下”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西海固的代名词,20世纪末,联合国粮农组织将这里列为“中国西部生态环境最恶劣地区之一”。彭阳县便是其中典型贫困县之一。改变当地农村深度贫困面貌,不能仅靠“输血式”的资金帮扶,怎么办?
“要有一个产业、一个平台,和一批扎根当地技术能人。”14年前,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林戎斌高级农艺师以闽宁科技对口帮扶项目为依托,开启一场持续14年、3000多公里的闽宁扶贫行动。
林戎斌多方争取经费3000多万元,在彭阳县建立“闽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基地”,引进福建省的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建成自动化无菌接种生产线、液体菌种生产线、智能菇房,实现工厂化生产食用菌,提高食用菌生产的成功率和效率。
同时,林戎斌等人还引进香菇、秀珍菇、灵芝等品种,在固原市原州区寨洼村、上黄村等地试种获得成功,使食用菌产业承载了闽宁协作深情厚谊,传承了闽宁协作精神,起到典型引路,辐射带动的作用,成为闽宁协作惠民工程的亮点。
人才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础。林戎斌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福建省食用菌专家33批56人次在宁夏举办18场食用菌培训;在福建举办7次培训,组织21批次近百名当地科技特派员和技术骨干到福建等地培训、实习。
如今,彭阳县闽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产值达3800万元,双孢蘑菇每平方米单产提高了15%,杏鲍菇产量每袋提高了20%,鸡腿菇、杏鲍菇等通过了有机认证,“六盘山珍”品牌已获得市场认可,带动一批贫困户走向致富之路。
取得累累硕果,多个科技项目对口援宁成效显著
技术服务、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福建科技项目对口帮扶宁夏取得了累累硕果。福建省科技厅对外合作处处长李海明告诉记者,省科技厅充分发挥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优势,支持福建科技人才到宁夏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先后以项目合作的形式支持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宁夏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开展科技交流合作,提升宁夏相关领域科技水平。
此外,福建省科技厅还持续推进该省科研机构与宁夏有关科教机构、企业合作。2019年4月,福建省农科院与宁夏农林科学院在宁夏共同建设“闽宁食用菌研发中心”。福建省农科院已确定食用菌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所、数字农业研究所3个研究所作为技术支撑单位,食用菌、农业信息化等领域的15人专家队伍组成3个研究团队,下达3个“闽宁协作”项目,与宁夏农林科学院的农业经济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种质资源研究所、固原分院开展积极对接,为宁夏食用菌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此外,厦门大学与宁夏大学、宁夏东梦新材料有限公司等高校和企业,在水溶性生物高分子及系列高效生物基肥料研发、EDM法制备晶体硅技术研发等方面实现了项目对接。目前,正在筹建万吨级示范生产线。生物基水溶性有机肥、生物基固沙保水剂产品已成功完成野外试验示范,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
李海明表示,今后将在宁夏“所需”和省科技厅“所能”中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结合宁夏实际需求,积极做好当地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脱贫产业培育、科技特派员人才交流、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对接服务工作,深化拓展闽宁科技合作的路径,助力为宁夏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