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气候与生态”——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气候沙龙”第二十一期在兰州举办
发布时间:2019-08-12 00:00 来源:中国科技网
“气候升温导致了祁连山区森林生长季延长、蒸腾耗水量增加,同时也加快了森林土壤呼吸速率,这些变化在未来30-50年仍会持续。”近日在兰州召开的21世纪中心“气候沙龙”上,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何志斌做了首个引导发言,与来自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和代表一道,共话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
沙龙上,科技管理者、决策者、科研人员共同以自由、轻松的方式,聚焦气候变化的热点问题,凝聚应对气候变化共识。“沙龙已举办了二十期,我们一直秉承‘聚焦主题、自由讨论、启发思路、碰撞火花’的理念开展活动,以期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起到补充作用。” 本期沙龙召集人21世纪中心黄晶主任如是说。
“草地面积占国土面积41.7%,是耕地面积的3.2倍,林地面积的2.5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经历着快速的气候变化,整体上有暖湿化的趋势。气候变化对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都产生了影响。”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贺金生介绍。“青藏高原草地的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高寒生态环境,可以考虑适当减少牧区人口压力。”贺金生发出呼吁。
面对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除了人们熟知的温室气体减排,还有哪些途径可以进行有效的应对?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际部主任柴麒敏介绍“自然既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沿阵地。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是系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认识地球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生态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途径。有研究表明,在森林、农业、湿地等领域,NBS每年可减排238亿吨二氧化碳。到2030年NBS将提供1/3减排潜力,2050年提供20%减排潜力。”今年9月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中国将与新西兰联合牵头推动NBS政策主流化、识别优先领域和增加投资力度。
“我国开展多种生态环境权益市场探索,过程曲折但始终向前。”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人虎认为发挥碳市场机制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启动,预计2020年正式交易;河南、福建、四川、浙江已开展用能权交易试点建设。”
来自科研机构、企业、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的嘉宾围绕沙龙主题进行热烈研讨,为解决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新思路: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应该协同推进,一方面要正视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从生态环境保护可以得到启发,探寻应对气候变化的新途径。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可以发挥关键和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