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科技厅工作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优秀成果推介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成果管理与转化处 自治区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发布日期:2024-02-02 22:15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

优秀科技成果推介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由鄂尔多斯市政府、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鄂尔多斯国家高新区合作共建,是自治区重点打造的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聘请中国工程院武强院士担任首任院长,正在聚焦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和实施“科技兴蒙”行动战略需求,推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优势学科、团队与自治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深度合作,促进优质创新资源与应用场景紧密对接,全面提升鄂尔多斯市在煤炭资源绿色开采与清洁利用、矿区生态建设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平台载体建设、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以及人才培养与引进水平,助力推进鄂尔多斯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建设。

日前,在自治区科技厅、鄂尔多斯市政府、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主办的“蒙科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科技成果发布会上,来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院士专家团队发布了4项高水平成果,以下为成果详情。

大型露天矿机器人化自主运输装卸技术与应用示范

运输车线控精准执行与精准感知系统样机

成果介绍

本项目为2022“智能机器人”专项,是首个“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面向复杂、危险、恶劣环境下的大型露天矿场无人驾驶运输作业需求,以“工艺体系+关键技术+系统集成+规模应用+评价示范”为主线,研制大型露天矿机器人化自主运输装卸系统,并在典型露天矿开展75台运输车的应用示范。

车路协同融合感知系统

目前已在国能准能黑岱沟露天矿开展10台运输车应用示范,发表论文18篇,制定企业标准5项,申请专利4项目,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各关键指标均已达到国内先进、国际领先水平,极大推动了我国智能矿山的发展。

联系方式

【成果发布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

【联系人】杨健健 13426073846


鄂尔多斯市煤矿水害隐患排查专家会诊

项目专家团队为鄂尔多斯市煤矿进行水害隐患排查会诊

成果介绍

鄂尔多斯市水害防控技术中心由鄂尔多斯市能源局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成立。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成立项目部,武强院士任项目负责人,每个会诊专家组由5名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2名具有生产一线工作经验的资深专家参与,项目部编制了《鄂尔多斯市煤矿水害隐患排查专家会诊项目实施方案》。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对鄂尔多斯市68个煤矿围绕煤矿水害隐患威胁程度和防治水工作能力两个方面进行了会诊,检查出问题805条、建议176条。编制了68份煤矿会诊报告、11份旗(区)会诊总结、2份全市会诊工作报告。

通过本次隐患排查专家会诊,查清了鄂尔多斯煤矿防治水工作基本情况和水害隐患、指出了防治水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煤矿的具体条件提出了水害防治合理化建议,煤矿防治水工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并为市能源局执法检查、督促整改提供了依据,有效防范了水害事故的发生。

联系方式

【成果发布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

【联系人】李沛涛 17610153628


煤矿突水体安全深贮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井上回注示意图

成果介绍

项目面向鄂尔多斯沉积盆地保供煤矿高强度开采下顶板富水区识别率低、低渗透回注层贮水库容小且回注时间短等难题,重点开展矿井顶板水害超前判识、矿井水自适应高效处理、矿井水异位超深封贮控制、矿井水地下封贮风险评价预警技术与综合管控系统等技术装备研发,并开展综合应用示范,提高鄂尔多斯地区高强度疏排水煤矿的重大工程地质灾害和地下水资源损失的可测与可控性。为引领西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与地下水环境保护高质量协调发展、遏制采动诱发的脆弱地下水生态环境恶化和工程地质灾害现象提供科学依据,并完成示范。

联系方式

【成果发布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

【联系人】董东林 18601281200


深部煤制气及碳封存技术

成果介绍

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基于深部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需求,开发了以稳定气化工艺为核心的科学选址、气化炉构建、测量控制、安全环保、集输处理等全流程技术体系,可有效控制煤层中氧气的分布与消耗,将逆向燃烧与正向气化相结合,实现了连续生产,掌握了复杂煤系地层中的建炉与运行参数,取得了现场试验重复操作经验与参数,发展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路线。面向商业化大规模生产,构建煤田井工厂产气模式,形成煤层气—原位煤制气—热量利用—CCS整体开发利用解决方案。

深部煤炭原位气化开发可以与CCS、CCUS耦合,将地下煤炭原位转化为以氢气和甲烷为主的低碳气态能源输出,具有显著成本优势,有望有效缓解“富煤”和“气不足”之间的矛盾。其突破有望给我国氢能及天然气产量带来跨越式增长,对于煤炭资源低碳清洁高效利用及保障我国能源战略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联系方式

【成果发布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

【联系人】刘淑琴 13910526026


附件:

上一篇: 科普在路上 童真正飞扬——全区少年科普讲解大赛活动侧记

下一篇: 内蒙古:高能级创新平台助力科技“突围”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科技厅工作
科技厅工作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优秀成果推介

发布时间:2024-02-02 22:00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成果管理与转化处 自治区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

优秀科技成果推介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由鄂尔多斯市政府、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鄂尔多斯国家高新区合作共建,是自治区重点打造的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聘请中国工程院武强院士担任首任院长,正在聚焦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和实施“科技兴蒙”行动战略需求,推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优势学科、团队与自治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深度合作,促进优质创新资源与应用场景紧密对接,全面提升鄂尔多斯市在煤炭资源绿色开采与清洁利用、矿区生态建设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平台载体建设、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以及人才培养与引进水平,助力推进鄂尔多斯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建设。

日前,在自治区科技厅、鄂尔多斯市政府、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主办的“蒙科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科技成果发布会上,来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院士专家团队发布了4项高水平成果,以下为成果详情。

大型露天矿机器人化自主运输装卸技术与应用示范

运输车线控精准执行与精准感知系统样机

成果介绍

本项目为2022“智能机器人”专项,是首个“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面向复杂、危险、恶劣环境下的大型露天矿场无人驾驶运输作业需求,以“工艺体系+关键技术+系统集成+规模应用+评价示范”为主线,研制大型露天矿机器人化自主运输装卸系统,并在典型露天矿开展75台运输车的应用示范。

车路协同融合感知系统

目前已在国能准能黑岱沟露天矿开展10台运输车应用示范,发表论文18篇,制定企业标准5项,申请专利4项目,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各关键指标均已达到国内先进、国际领先水平,极大推动了我国智能矿山的发展。

联系方式

【成果发布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

【联系人】杨健健 13426073846


鄂尔多斯市煤矿水害隐患排查专家会诊

项目专家团队为鄂尔多斯市煤矿进行水害隐患排查会诊

成果介绍

鄂尔多斯市水害防控技术中心由鄂尔多斯市能源局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成立。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成立项目部,武强院士任项目负责人,每个会诊专家组由5名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2名具有生产一线工作经验的资深专家参与,项目部编制了《鄂尔多斯市煤矿水害隐患排查专家会诊项目实施方案》。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对鄂尔多斯市68个煤矿围绕煤矿水害隐患威胁程度和防治水工作能力两个方面进行了会诊,检查出问题805条、建议176条。编制了68份煤矿会诊报告、11份旗(区)会诊总结、2份全市会诊工作报告。

通过本次隐患排查专家会诊,查清了鄂尔多斯煤矿防治水工作基本情况和水害隐患、指出了防治水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煤矿的具体条件提出了水害防治合理化建议,煤矿防治水工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并为市能源局执法检查、督促整改提供了依据,有效防范了水害事故的发生。

联系方式

【成果发布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

【联系人】李沛涛 17610153628


煤矿突水体安全深贮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井上回注示意图

成果介绍

项目面向鄂尔多斯沉积盆地保供煤矿高强度开采下顶板富水区识别率低、低渗透回注层贮水库容小且回注时间短等难题,重点开展矿井顶板水害超前判识、矿井水自适应高效处理、矿井水异位超深封贮控制、矿井水地下封贮风险评价预警技术与综合管控系统等技术装备研发,并开展综合应用示范,提高鄂尔多斯地区高强度疏排水煤矿的重大工程地质灾害和地下水资源损失的可测与可控性。为引领西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与地下水环境保护高质量协调发展、遏制采动诱发的脆弱地下水生态环境恶化和工程地质灾害现象提供科学依据,并完成示范。

联系方式

【成果发布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

【联系人】董东林 18601281200


深部煤制气及碳封存技术

成果介绍

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基于深部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需求,开发了以稳定气化工艺为核心的科学选址、气化炉构建、测量控制、安全环保、集输处理等全流程技术体系,可有效控制煤层中氧气的分布与消耗,将逆向燃烧与正向气化相结合,实现了连续生产,掌握了复杂煤系地层中的建炉与运行参数,取得了现场试验重复操作经验与参数,发展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路线。面向商业化大规模生产,构建煤田井工厂产气模式,形成煤层气—原位煤制气—热量利用—CCS整体开发利用解决方案。

深部煤炭原位气化开发可以与CCS、CCUS耦合,将地下煤炭原位转化为以氢气和甲烷为主的低碳气态能源输出,具有显著成本优势,有望有效缓解“富煤”和“气不足”之间的矛盾。其突破有望给我国氢能及天然气产量带来跨越式增长,对于煤炭资源低碳清洁高效利用及保障我国能源战略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联系方式

【成果发布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

【联系人】刘淑琴 13910526026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