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草种业创新“孤岛”
发布时间:2023-04-26 22:49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
雨生百谷,草木繁荣。在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科研人员创制的一批苜蓿、羊草、偃麦草、野大麦等抗逆、高产、优质新种质材料应时萌动,长势良好,这些新材料将为草种遗传改良与新品种选育提供种质基础。
“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羊草不利性状进行遗传改良,创制出高生物量、高种子产量、低木质素等新种质,为羊草‘三低’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以‘公农1号’等优良苜蓿品种为底盘资源,进行了苜蓿高效遗传转化与基因编辑技术体系开发,解决了当前紫花苜蓿基因编辑效率低、成本高等技术难题。创制了大叶、多叶、抗旱的苜蓿新种质,明年,将在呼和浩特市引入种植多叶苜蓿新种质。”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秘书长苑峰介绍,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加快草种业育种进程,实现优良草品种的定向培育。依托草种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中心已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内34家草业领域科研优势突出的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签订了共建协议,共同打造草业领域战略科技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创新联合体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以市场机制有效整合政产学研力量,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支持组建一批领军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探索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创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草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绿色屏障,也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资料。内蒙古自治区拥有13亿亩草原,发达的畜牧业保障着全国1/4的羊肉、1/10的牛肉和1/5的牛奶,是我国重要的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和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我国草业科技创新与草原保护修复的主战场。针对当前草业种源存在牧草育成品种少、品种进口依赖度高、丰富的乡土牧草资源未得到充分发掘利用、先进育种技术未充分应用等共性问题,迫切需要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草种业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为强化草种业领域科技战略支撑,集中力量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增强草业源头供给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2022年5月,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国内草种业领域的17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组建了“内蒙古草种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科研团队形成了较健全的集草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保存,常规育种手段与化学诱变、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分子育种、基因克隆及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草育种技术体系,覆盖了良种繁育技术研究、高产栽培技术、草种产业化示范推广、草种收获加工机械化等草种业全产业链。联合体成功揭榜自治区草种业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
草种业科研人员
得益于创新联合体的资源集聚优势,打破了草种业科技创新“孤岛”,打通了成果转化“梗阻”。牵头单位蒙草集团,将蒙草种业中心的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圃、实验室及各地的科研、良繁基地提供给创新联合体,进行试验示范,保障了基础设施设备;成员单位以“最强团队、最优成果、最新技术”加入联合体,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在前沿技术领域的支撑作用;联合体聘请领军型专家作为首席科学家,对草种业关键核心技术实施方案进行把关定向,确保实现预期目标。在揭榜过程中,体现了纵向“保育繁推”一体化产业推进,横向“跨学科、跨地域、跨主体”优势互补、联合攻关,提升了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高起点、全方位,为创新联合体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草种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组建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员单位间的合作更加紧密。蒙草集团与兰州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建“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种资源开发利用实验室”;与中国农科院草原所签署草业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建“草优良品种高效繁育与加工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合作,建设“内蒙古自治区特色草种遗传改良创新平台”;在草种业创新联合体的基础上,加快创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
蒙草种质资源库
创新联合体通过实施种业“揭榜挂帅”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收集300余份冰草资源,18种720份草木樨资源,在内蒙古收集了100余份扁蓿豆资源。发掘了苜蓿、羊草、冰草、扁蓿豆、草木樨状黄芪、新麦草等相关优异基因,并创制了一批优异种质材料。登记苜蓿地方品种1个,育成高产优质苜蓿新品系一个;审定通过草木樨状黄芪、偃麦草新品种2个;审定登记羊草新品种2个。在内蒙古东中西部布局了羊草、冰草及扁蓿豆等繁育基地,成功转化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所“中苜10号”高产紫花苜蓿、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3号”抗逆杂花苜蓿,建成原种良繁基地4000亩。
今年,创新联合体将继续围绕苜蓿、羊草、冰草和扁蓿豆、无芒雀麦、草木樨等重要乡土草资源的鉴定评价,高产、抗逆等关键基因挖掘,优质农艺性状育种新材料群体创制,新品系种子扩繁试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羊草、冰草专用种子播种机及清选设备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一些突破性科研成果也将在优质饲草饲料生产和草地生态修复中转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