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科研团队在植物多倍体形成方面取得突破
发布时间:2023-04-26 22:13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基础研究处
近日,内蒙古大学熊志勇教授团队结合低覆盖全基因组重测序(是对基因组序列已知的个体进行全基因组范围的测序)手段,利用多倍体研究模式,将植物油菜中的芸苔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芸苔现代细胞遗传学染色体辨认体系,在植物多倍体形成方面取得突破。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
当生物体内细胞染色体组数达到3组或3组以上者,称为多倍体。多倍化(又称基因组加倍)在物种形成和进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被子植物(又称有花的植物)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次从二倍体到多倍体再到二倍化的循环。目前普遍认为多倍体形成的主要途径是二倍体以三倍体为桥梁形成多倍体。但这一过程内在机制是如何形成的尚不完全清楚。
熊志勇教授介绍,为了模拟自然界中芸苔属异源多倍体形成的途径,科研团队通过不同亲本间的杂交构建了不同类型的异源三倍体材料,发现了异源多倍体形成的新途径,提出一种新的机制,并证实通过异源三倍体到异源四倍体的反复轮回不仅维持了新生异源四倍体的种间隔离,还促进了二倍体向异源四倍体基因的流动,为解释新生多倍体物种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该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治区科技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www.pnas.org/doi/10.1073/pnas.221767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