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五答 带你了解《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方案》
发布时间:2022-08-29 09:36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基础研究处
近日,自治区科技厅印发了《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计划用两年时间,通过充实、调整、整合、撤销及新建等方式,分批次分领域开展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工作。为帮助大家详细了解政策内容,自治区科技厅基础研究处负责人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问:《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重点解决重点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哪些问题?
答:重点实验室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孕育重大原始创新、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科技力量,对解决国家和自治区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经过近些年发展,我区建设了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55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分布在农牧业、能源、材料、信息、医药等各个领域,汇聚了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产出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推动自治区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新形势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与国家和自治区重大需求不适应、定位不明确、布局不合理、规模偏小,投入强度不高、原始创新和产学研融通能力不强等问题,既不符合体系化、组织化科研的时代要求,同时也制约了重点实验室作用的发挥,亟待完善重点实验室体系,提升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和水平。
问:优化重组后重点实验室要承担什么样的使命定位,优化重组后将达到什么目标?
答:重点实验室要切实转变观念,摆脱传统路径依赖,针对国家、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科学问题,组织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提出新问题、发现新现象、认识新规律、获得新知识、建立新理论、发展新方法,支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聚焦本领域未来技术更新换代和新兴产业发展中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的前沿引领技术开展研究,聚集一批优秀科技人才,产出重大科技成果,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国家和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做本领域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科技“特长生”。
经优化重组后,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的布局将更加合理,使命定位更加明确,科研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激励制度不断完善,团队学术影响力持续扩大,支撑自治区行业产业的源头创新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形成具有内蒙古特色的重点实验室体系。
问: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涉及的时间节点怎么设计,涉及的领域有哪些?
答: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各重点实验室要在数理、化学、天文与空间、地球科学、环境、生物、医药、农牧业、信息、材料、制造、工程、能源等领域中确定所属研究领域,两年重组期内参加优化重组,且只能参加一次优化重组,两年后未参加优化重组的实验室视为自动放弃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资格。
问: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有哪些重点内容?
答:《方案》从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机制体制和保障措施四个方面为实验室优化重组指明方向。主要体现以下4方面重点内容。
优化重组政策导向。本次优化重组是在重点实验室“硬性条件”达到《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标准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软性条件”,包括符合国家和自治区战略需求且清晰的使命定位、更为灵活的科研组织和人才激励机制、更为高效的体制机制等。
灵活的优化重组方式。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通过充实、调整、整合、撤销等方式先行对重点实验室开展优化重组。充实主要是在研究方向、科研人员、体制机制、实验室场地、设备等方面进行充实和提升,调整主要是针对研究方向前沿属性和需求属性不突出,研究方向过宽或过窄、已不适应发展要求、科研能力偏弱、体制机制僵化等问题进行调整,整合就是对于研究对象相同、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重点实验室将按照每个细分领域保留一家的原则进行整合,并由依托单位率先对本单位重点实验室进行整合,撤销主要是对研究力量弱化、长期没有成果、不符合发展要求、达不到“管理办法”要求的重点实验室予以撤销。
牵好实验室主任负责制这个“牛鼻子”。实验室主任是重点实验室的“灵魂人物”,要在政治上靠得住,人品上信得过,方向上有思路,工作中有本领,长期在科研一线。在本次优化重组中,还要解决实验室主任对学科发展方向把握不准、超龄超届任职、缺乏统筹协调的学术领导能力、离开依托单位、无法在重点实验室全时工作等问题。
压实依托单位主体责任。压实依托单位重点实验室建设主体责任,激发依托单位主体责任和建设积极性,从经费投入、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先“动起来”,进行自我优化和重组,科技厅结合重点实验室组建方案、单位优化分析报告对重点实验室进行优化重组。
问:如何处理优化重组和新建重点实验室的关系,新建实验室涉及的领域有哪些?
答:新建重点实验室作为优化重组实验室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此次优化重组中一起考虑,一起实施。我们将围绕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十二条产业链”和学科发展前沿,兼顾学科交叉融合,在碳达峰碳中和、生物育种、生命健康、生物医药、现代农牧业、新能源、大规模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生态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新一代人工智能、安全应急等方向以及事关自治区重大需求领域布局新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形成相对合理的重点实验室新格局。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突出实验室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