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对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55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9-29 12:03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李文忠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建设内蒙古氢能管网加快打造国家绿色氢源保障基地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自治区科技厅高度重视氢能产业科技创新工作,加快塑造氢能全产业创新生态。近年来,以落实“五大任务”、支撑国家重要能源和资源基地建设为目标,以“科技兴蒙”行动为统领,紧扣氢能全产业链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新能源产业科技支撑能力。
一、已开展工作情况
一是超前布局核心关键技术攻关。自治区先后组织实施“氢能、储能”等五大领域科技重大专项、“双碳”“新能源装备”“低碳能源”等领域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以“揭榜挂帅”“创新联合体”协同技术攻关模式,积极探索“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解题”机制,集聚国内一批优势科研团队与我区企业协同开展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并取得技术突破。2020年以来,氢能领域围绕“可再生能源制氢、储氢材料、氢燃料电池、氢基内燃机、氢燃料重卡、纯氢与掺氢管道输送、加氢站”等重点方向,投入专项资金超过1亿元,支持氢能全产业链技术攻关,并在实际场景应用示范。经积极布局,我区已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1500千瓦掺氢天然气内燃机发电机组,达到先进水平;研制了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 70MPa加氢站用隔膜压缩机、加氢机,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开发出基于应用场景的120kW燃料电池牵引车,有效提升了我区新能源重卡领域的科技支撑能力。2024年,我们继续围绕“宽功率波动适应性百千瓦级制氢装备开发”“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核心关键技术进行布局,已发布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技术榜单,并在全国公开张榜,计划投入专项资金1600万元,待立项后启动实施,持续推动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创新。
二是抓好科技“突围”工程的组织实施。聚焦“氢能”“新型储能”等重点方向,前期,我们积极对接专家团队,协调调度盟市,组织领军科学家编制了各专项实施方案,初步形成具体项目的布局建议。“氢能”点位将开展氢能应用技术攻关,重点开展从制氢、储氢、运氢到用氢各环节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解决关键核心装备国产化问题,在内蒙古西部建设氢能管廊,在内蒙古东部建设氢能枢纽,形成绿氢产业方向新质生产力。《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实施方案》已经科技委审定,待下一步系统布局相关领域攻关项目。
三是突出体制创新,强化创新体系布局。积极争取融入能源领域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全力创建怀柔实验室内蒙古基地,确定了内蒙古基地以“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消纳送出、风光火氢储多能互补、可再生能源制氢与燃料电池”为重点研发方向,在怀柔实验室指导下,编制了《怀柔实验室内蒙古基地组建方案》,已由自治区政府报送怀柔实验室并经怀柔实验室报送科技部。为夯实建设基础,立足内蒙古丰富的能源资源与应用场景,以新型电力系统为主攻方向,筹建了大青山实验室,并与怀柔实验室开展实质合作。同时在细分行业领域,高标准建设自治区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形成各类创新平台有机衔接、分工明确、互相支撑的创新体系。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持续强化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组织实施好“氢能”等领域科技“突围”工程和“低碳能源”领域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通过重大项目实施,吸引集聚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加快破解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瓶颈,推动氢能全产业高质量发展。瞄准国内外技术前沿,争取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示范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二是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发挥我区可再生能源、氢能等领域丰富场景优势,全力创建怀柔实验室内蒙古基地,加强与怀柔实验室合作,进一步强化基地内涵建设,夯实建设基础。优化布局全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积极推动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成果在内蒙古落地转化。
三是加强与国内相关领域优势创新团队合作。鼓励我区企业联合大院大所、国家级创新平台等行业高水平科研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与氢能领域优势科研团队开展全方位合作,以“一事一议”“一人一策”方式,有针对性的引进高端人才团队。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在应用基础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方面的支持,大力推进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孕育孵化氢能产业未来新的增长点。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2024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