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风采 | 胡志德:永葆军医本色 争当科研尖兵
发布时间:2023-12-19 23:57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成果管理与转化处 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我硕士毕业的时候就在济南军区总医院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岁的胡志德,追忆起16年的军医生涯,满是自豪。
从“天府”到“魔都”求学,从“泉城”到“青城”扎根,2018年,胡志德放弃长三角、成渝等经济发达地区优厚条件,以人才引进方式进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内蒙古这片广袤大地上挥洒青春、成就梦想。“原来我只是内蒙女婿,现在我也是地地道道的内蒙人了。”胡志德打趣说道。
初到附属医院的胡志德,就开始积极规划自己的科研方向,组建科研团队。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初步确定了胸腔积液和重症医学这两个研究方向,并积极开始申请各级基金、开展科学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2019年,他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0年,他获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培育基金,是当年全区医疗卫生系统唯一的杰青获得者;2021年,他又获批教育厅和卫健委的科技计划;2022年,以胡志德作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获批内蒙古医科大学科技创新团队。
“我们团队成员来自呼吸、检验、病理、输血、胸外和基础医学等多个专业,尽管平均年龄不足40周岁,但在过去几年已申请到近200万的科研经费,在国际学术杂志发表2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胡志德介绍,在科室和医院领导的支持下,他成功组建了内蒙古医科大学生物标志物重点实验室,并担任实验室负责人。
长期从事生物标志物研究的胡志德很早就意识到,只有构建了高质量的临床队列,才可能在生物标志物领域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2018年9月,经过周密的准备之后,他牵头启动了一项预注册、双盲的胸腔积液标志物的研究,并着手构建临床队列。经过三年的沉淀和积累,该队列在2021年构建完成。依托该队列的标本和病历资料,他带领团队连续在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了20余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同意大利、美国和西班牙等国同行建立起了良好的学术合作关系,他的学术成绩很快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
因在胸腔积液标志物领域的突出贡献,胡志德受邀担任医学检验领域全球排名第三的Clin Chem Lab Med编委,并应邀为医学检验领域顶级杂志Crit Rev Clin Lab Sci 撰写特约综述。从2010年开始,胡志德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身份在SCI收录的杂志上累计发表论文超过60篇,被引证超过1300次,个人H指数为21。先后主编专著5本,其中2015年主编的《傻瓜统计学》一书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临床研究中的统计学问题,深受读者喜爱,销量已经突破两万本。科研做尖兵,育人用匠心。胡志德十分注重科研反哺教学,让科研成为教学的“源头活水”。胡志德2019年起开始负责课题组研究生的带教工作,研究生录取后就开始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包括读书笔记的撰写、综述的写作等,并通过组会、电子邮件等方式及时解答研究生课题中遇见的各种难题。
“小到实验设计细节和论文的遣词造句,大到课题设计和研究进度规划,他都会亲力亲为,指导我们开展科研活动。”研究生赵雯如是说。
过去几年中,胡志德所带研究生作为第一完成人在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共16篇,5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3名硕士毕业后被天津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录取为博士研究生,指导1名本科生在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
对于获得2022年度自治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胡志德表示:“退伍不褪色,坚守科研报国初心情怀,坚持奉献造福百姓。”从部队到地方,从南国到北疆,胡志德不曾忘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带领科研团队在内蒙古医疗卫生领域不断攻克“卡脖子”难题,向新时代新征程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