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 “政策包”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04-07 23:24 来源:奔腾融媒
今年,自治区围绕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科研平台建设、成果转化支持等多个方面,系统梳理40多个科技政策的120多项条款内容,形成高校院所科技政策包,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4月3日,在内蒙古大学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杨洋正在带领他的动物疫苗研发团队加速推进狂犬病核酸疫苗研发。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杨洋 这个疫苗全球还没有成功研发出来,我们攻关狂犬病核酸疫苗,有望在今年报临床批件。成功的话,可以对相关产品进行迭代升级 。
2015年,杨洋从美国佐治亚大学兽医学院博士毕业回到家乡,进入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10年间,他成功建立、应用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狂犬病毒等多类病毒的基因操作系统。高校科研人员完成的科研成果主要依托所在高校的物质技术条件,属于职务科技成果。他刚来到内蒙古大学时,因为职务科技成果处置难、决策责任风险大、收益分配与激励机制不健全,大量职务科技成果无法转化。内蒙古大学落实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明确了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自主权、处置权和实施权。今年,还实施了横向科研经费包干制。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杨洋 以前,我们拿到项目之后要做预算。做科研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每一年我们实验进度 购买的东西是未知的,所以如果按照其他(预算方式) 。比如说公共管理的(预算)方式进行科研项目管理,那我们的项目(资金使用)会束手束脚,(现在实施)“包干制”和自主管理的意思就是,我们先花钱,项目结题之后我们再把预算整理出来再做项目审计。
在政策激励下,目前,杨洋和他的科研团队已经横向联合金宇保灵等龙头企业共建中试基地,每年可以承接企业委托的10多个项目;纵向还得到科技部、自治区科技厅、产业基金等支持,申报政策性资金超过2000万元。
为了让这样的改革措施在更多高校落地见效,今年,自治区科技厅精心梳理汇编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政策,推出“1+7+N”惠企科技政策包,推动科研人员更好更充分享受自治区科技体制改革红利。政策包围绕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创新能力提升支持、平台建设与创新条件支持等方面,系统梳理了40多个科技政策的120多项条款内容。
自治区科技厅政策法规处工作人员 孙云霞 比如科研人员在哪些情形下可适用容错免责机制,科研经费“包干制”在高校院所如何实施,这些都是我们政策包重点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