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口县:科技赋能防沙治沙
发布时间:2024-11-22 23:00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防沙治沙,科技是重要支撑。从人工治沙到机械治沙,从因地制宜到就近取材……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无不展现着治沙人的智慧,显示着科技的力量。一直以来,磴口县在防沙治沙过程中向“新”而行、科技“突围”,因地制宜推进治沙体制机制创新,在作业效率、成本控制方面探索出新模式。
在内蒙古能源集团160万千瓦保障性项目光伏+生态治理现场,蓝色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将无尽的太阳能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
11月15日,这里的光伏阵列间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工人们正在用压沙叉挖沙沟、铺草、压流沙。
“我们提前规划部署,将借助冬季有利时机,在今冬完成160万千瓦保障性项目厂区4.5万亩土地的工程固沙任务。”磴口县蒙晟公司董事长郭常春说,“为了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经过多方探索和积极尝试,我们除了使用传统的稻草固沙外,还采用了包括当地小麦秸秆、玉米秸秆、葵花秸秆和芦苇秸秆在内的5种材料进行工程固沙。”
另一边,压沙帐机轰鸣着,将草嵌入流沙中,牢牢锁住黄沙。
“之前我们一直采用人工压草方格的方式,人工费用高,效率低,每人每天最多压一亩地。今年以来,我们陆续引进了一些压沙机械,效率比过去人工压草的效率翻了一倍,效果也更好,草压得更深更牢固。”项目现场施工人员赵建军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磴口县加大先进机械使用力度,推广运用沙障铺设机、固沙机、自行式压沙机,提高压沙效率和质量,降低人工成本,不仅加快了防沙治沙进程,也为今后的治沙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经验借鉴。
近年来,磴口县主动与中国林科院沙林中心合作,充分发挥其科研优势,相继成功研发荒漠原生树种造林、高压水打孔造林、冷藏苗避风造林及飞封造并举、乔灌草结合、带片网协同、田水沙共治等大量先进适用技术,为当地科学防沙治沙提供了有力支撑。磴口县还加强沙产业研究,先后与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高校签署协议,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肉苁蓉资源;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成立生态修复、经济林、草学等专家工作站,依托当地龙头企业组建内蒙古肉苁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工程研究中心、产业企业研发中心,加快了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沙产业发展步伐。
科技助力之下,磴口县防沙治沙效率大幅提升,绿色版图在乌兰布和沙漠不断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