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改革开放内蒙古实践 | 创新致胜 科技“突围”
发布时间:2024-07-17 23:58 来源: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7月15日在北京开始举行,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的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新闻再观察》推出系列节目——《新时代改革开放内蒙古实践》,全景式展现内蒙古全面深化改革、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的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往前赶、向上攀的支撑。内蒙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地落实国家给予的一系列政策支持,找准在科技强国建设中的定位,以实施科技“突围”工程为主抓手,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集中资源力量推进科技创新,为办好两件大事、闯新路进中游提供强劲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聚焦八大产业集群和18条重点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自治区同时加大国家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 、创新科研组织机制,推行“揭榜挂帅”和“赛马制”,启动实施种业、双碳、新能源装备、稀土、防沙治沙等重大项目,吸引全国科研团队揭榜攻关,一些领域走在国家前列。
在包头稀土研究院天津分院,科研人员正在对国内首创的新型稀土纤维产品进行技术完善。这个产品叫稀土红外反射中空隔热聚酰胺纤维,因为加入了新型稀土镧铈材料,能够大幅减少对太阳光热辐射的吸收。同时,它还具有更高的透气性和蓬松感,能够将人体汗液快速导出。
包头稀土研究院天津分院稀土纺织材料研发中心主任 时文婧 因为稀土能级很丰富,对光的吸收性很多样,夏天我们叫稀土宽幅降温面料,它的生产的工艺也基本打通了,能够开拓了更多的应用场景,然后把它真正的用到生活中去,把它的这个应用量给提上来。
稀土新材料研究是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突围的重要点位。今年,自治区聚焦中国钢研集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水平科研团队,与自治区稀土企业和科研力量联合,通过重大平台建设和重大项目实施转化,实现稀土创新能力提升。
包头稀土研究院常务副书记 副院长 李波 我们要利用轻稀土+这个战略,去布局我们的研发方向,把镧铈的应用进一步拓展,把它的用量也提升上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的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我们稀土行业快速发展、 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内蒙古以非常之举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构建以科技“突围”工程为核心的创新布局。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找准点位、找好团队、找对模式,“一点位一方案一政策”推进科技“突围”工程实施。
3月,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点位两项重点项目率先实施,实现从“掌握核心技术”向“创造核心技术”的重大跨越。
4月,1项“特色乳业”和14项稀土点位项目先后启动,通过大院大所、行业头部企业产学研合作,助推乳业、稀土等优势特色领域相关产业加速实现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5月,“空天跨尺度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与高性能光栅产业化”项目在和林格尔新区启动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高精度、大幅面光栅连续制造难题,实现国家高端装备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蓬勃脉动的科技“突围”工程,以“起跑就领先”的奋进姿态,抢占核心科技和未来赛道。
内蒙古工业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 张璐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也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的安全。科技要“突围”,咱们需要精心的谋划,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组织实施、建设,具体项目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科技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让咱们的科学技术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经济转型、产品升级的第一力量。
真金白银支持科技创新,今年自治区本级预算安排科技支出34亿元,同比增长20%,重点用于低碳能源,煤化工,生物医药、种业,防沙治沙等领域,采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在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中,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和平团队主持参与了乳酸菌资源挖掘产业化示范项目,将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搭建的乳酸菌基因组数据库,创建高通量乳酸菌精准筛选技术,解决我国乳酸菌筛选技术落后和菌株匮乏难题,进一步实现乳酸菌菌种的自有化。
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和平 乳酸菌基因组数据库,对我们今后乳酸菌的开发利用是非常重要的,打破了多年国外在菌种、菌株技术方面的垄断,实现了乳酸菌方面的科技的自强自立。
基于35年的科研积累,依托全球最大乳酸菌种质资源库,团队于2018年启动了“乳酸菌万株基因组计划”,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乳酸菌基因组、功能研究数据共享数据库和平台。预计今年底,可完成3万组基因组数据的测定 , 有效解决乳酸菌制剂被国外产品和技术垄断的“卡脖子”问题。
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和平 科技成果和产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离开了产业,我们天天抱着一本书,在实验室写了一篇文章落不了地。
科技成果研发出来不能躺在实验室睡大觉,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而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堵点,正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项重点。
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李莹 为了加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这些问题,所以我们要加快科技的体制机制改革,有助于我们提升科技实力、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性。
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城关镇友谊村,蔬菜大棚用上了地暖。这个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热空气,通过换热管道储存在土壤中,保障蔬果四季绿色供应。这项技术是内蒙古工业大学太阳能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常泽辉教授科研团队研发的。2013年起,常泽辉就开始研究太阳能聚光集热技术,但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却遇到了审批流程多、程序复杂、资金压力大等困难。2020年,自治区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试点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把握政策机遇,常泽辉带领团队开展工程示范并成功转化。今年,成果转化技术产生的经济规模突破1.4亿元。
内蒙古工业大学太阳能应用技术工程中心主任 常泽辉 特别是在今年学校拨出专款,在已进行科研成果落地应用的全区10余个示范工程和基地建设设施农牧业智慧数据平台,实现了产业端和科技端、研发端和应用端、需求端和供应端的之间的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的互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发布“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十五条”,深化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同时还将引进的高端人才团队纳入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瞅准内蒙古得天独厚的稀土产业优势以及良好的政策环境,今年,北京科技大学张新房教授被引进到内蒙古科技大学担任副校长,并得到1000万元科研经费和1700万元实验室建设资金扶持。
内蒙古科技大学党委委员 副校长 张新房 筹建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材料电子冶金技术与应用的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家科技前沿,解决稀土在材料中的应用问题。
内蒙古工业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 张璐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突出管理作用,把制度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精益管理等摆上突出重要位置,以管理效率服务带动科技创新转化效率的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建立政府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自治区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打造“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今年截至6月,合同成交额超过20亿元,同比增长61.16%。自治区“创新综合潜力”居全国第10位,研发人员占比增幅、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企业占比增幅居全国前列。
自治区科技厅党组成员 副厅长 于潍 优化科技创新合作模式,利用内蒙古独特的应用场景和资源禀赋,加强与国家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务实合作,瞄准国际前沿,找准最有可能的突破口,高效整合创新资源全力攻关。
这里是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大青山实验室,目前刚刚投入使用,像风光火氢储多种能源互补和综合调节、可再生能源制取低碳零碳的燃料电池等这些方面,都将在这里展开研究。大青山实验室和鄂尔多斯实验室立足内蒙古丰富的能源资源与应用场景,分别以新型电力系统和煤化工为主攻方向,按照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行方式,跨机构、跨地域联合国内外优势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集聚一批顶尖科学家、中青年技术人才及高层次管理人才,打造若干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研发公共平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大青山实验室主任 浙江大学教授 严建华 密切地把科技创新做好,把大学研究单位的基础研究成果,在内蒙古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鄂尔多斯实验室主任 清华大学教授 魏飞 利用内蒙古的煤炭资源、风光电的资源,实现它的深度的转化。我们通过这样一些技术创新,不仅是服务于内蒙古,也服务于全国的这样一个新能源的转型和发展。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针对人才培养、评价、激励、引进等关键环节,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支持科学家大胆探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7月11日下午,记者见到了刚刚从长春赶回来的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路战远。
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 院长 路战远 这次我去长春开的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关于国际黑土地保护利用的一个学术会议,那么我去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向大会报告内蒙古黑土地保护的一些重大成就,也是争取国际组织、包括各国科学家对内蒙古关注。
经过39年的努力,路战远团队破解了风蚀退化农田“用、养”失衡难题,集成创建了不同等级退化农田地力培育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换来2亿多亩农田的新生,增产粮食200多亿斤,增收节支230多亿元。
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 院长 路战远 这一系列成果在广大的农村、在我们广阔的田野当中都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所以60岁对我来讲,尽管是一个转折,也可能是一个新的开端。
7月8日,全区科技工作会议解读了《关于实施“英才兴蒙”工程若干政策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从人才引进,资金支持,制度管理等方面进行支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新如潮涌。“蒙”字号稀土新材料享誉世界,自主研发的乳业技术拿下多项“世界之最”,绿色算力位列国家第一梯队……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近10年来增长了近5倍,2023年内蒙古“创新综合潜力”位列全国第10位,进入新时代,科技创新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科技自立自强”已然成为创新型内蒙古建设的坚实基础,科学精神正在成为内蒙古各项事业开拓创新的思想动力。
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李莹 科技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这个动力源,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有助于我们生产力的跃迁,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巨大潜能,我们一定能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优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书写新的光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