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激荡“新”潮 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来源:内蒙古日报 发布日期:2023-03-20 21:13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潜心科研,捷报频传。2022年我区科技领域屡创佳绩、收获满满。

这一年,我国抗脑胶质瘤原创新药ACT001在鄂尔多斯尚德艾康药业抗癌药物中试基地实现临床用药的批量生产;三峡集团在乌兰察布市投资建设的三峡现代能源创新示范园建成投产,其中的“源网荷储”技术研发试验基地投运了三峡科学技术研究院研发的一批先进科研成果,创下了多个“国内之最”和“行业首次”。

尚德艾康药业工作人员正在胶囊填充车间工作

这一年,我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500家,较上年增长27%;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89家,较上年增长92%。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统计,2022年上半年我区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幅位居全国第二位。

这份成绩单,离不开自治区的有力支撑。一年来,自治区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聚力培育发展新动能,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优化“软环境”  激发“新”活力

近日,内蒙古金科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传来喜讯,生物可降解树脂PBAT合成及其薄膜制品研发示范产品项目主要产品PBAT薄膜顺利进入中试阶段,企业构建绿色循环产业链再次迈上一个新台阶。

走进企业研发中心,只见工作人员紧盯工艺流程,设备信号灯闪烁不停,原料经过投料、加热等环节,产品顺利下线,全流程自动化。

“薄膜产品主要为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种植提供配套,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180天内可实现完全生物降解。”内蒙古金科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郑文强说。

据了解,在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支持下,项目进展顺利,可自主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品化、产业化,相比传统的PVC薄膜产品,PBAT薄膜产品自然条件下完全生物可降解,可有效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

“‘十四五’期间,乌达区可降解塑料、有机硅新材料产业可分别实现产值465亿元和195亿元,赋能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乌海市乌达区经济和工信科技局局长罗波说。

得益于乌海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协调助力,公司项目中试产品同步在巴彦淖尔市666.66公顷农田进行PBAT地膜产业化试验。“公司已接到巴彦淖尔市可降解塑料地膜订单,我们预计在3月完成交付。”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庆和介绍。

这是我区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的一个生动实例。2022年,我区制定印发《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实施方案》,探索通过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代评”和科技计划项目方式支持由科技型中小企业牵头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有了制度保障,还要有“真金白银”支持。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赛区),共有219家企业报名参赛,优选出12家企业给予资金奖励。在科技计划项目中围绕新材料、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和能源、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共支持项目129项,财政投入资金1.1亿元,带动企业投入2.16亿元。

2022年,全区上下坚决贯彻落实研发投入攻坚行动要求,全区财政预算安排科技支出同比增长27%,资金拨付率提高到92.78%,有效带动了企业与社会投入。

自治区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达82.1亿元,同比增长53.5%,其中,国有控股企业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增长87.1%,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0个百分点。

同时,启动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选派科技人员为企业提供政策对接、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创新服务。此外,为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我区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领军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开展首批次科技领军企业申报认定工作。

截至目前,全区备案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75家,入站人数1546人,服务企业3626家,其中服务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961、613、732家。

集聚“新资源”  焕发“新激情”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科技创新主体,企业需不断强化自身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进入“十四五”,自治区把构建企业主导的融通创新生态作为提升科技创新引领支撑能力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引导力度。

“揭榜挂帅”是其中的“重头戏”。需者“出榜”、政府“张榜”、能者“揭榜”、强者“挂帅”,政府部门由“出题方”转为“服务方”,充分调动政府各有关部门、行业领军人才和龙头企业力量,共同分析相关领域产业发展的“难点”和“堵点”,提出相关领域科技创新重大需求,凝练出“瓶颈”问题、专项目标和揭榜条件,向社会发布榜单。

2022年9月,由内蒙古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杜蒙羊新品种,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现场审核,并上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该新品种的成功培育,补齐了我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肉羊单只母羊产肉量低的短板。

作为国家畜禽种业阵型企业,国家打造种业振兴的骨干力量,内蒙古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内蒙古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区内外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组建“内蒙古肉羊种业创新联合体”,成功揭榜2022年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肉羊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创新联合体以实现优质种源自主可控为目标,通过建立优质肉羊联合育种技术体系,聚焦制约肉羊种业的关键核心问题开展联合攻关,推动我区肉羊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实现肉羊产业振兴。

“以前企业创新压力大,现在技术需求在创新联合体内部就能精准解决,不仅可实现铁矿资源综合高效利用与清洁低碳生产,还能缩短我国与欧美等国在高性能钢材制造领域的技术差距。”内蒙古中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说。2022年企业“发榜”后,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创新联合体,成功揭榜“双还原剂低碳富氢冶金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

“双还原剂低碳富氢冶金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签约仪式现场

受种业、“双碳”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牵引,我区目前已组建备案创新联合体52家,累计吸纳区内外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384家,这些创新联合体内已建成相关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208个,自治区创新平台306个,研发团队总人数达到2103人,双碳项目成功吸引到中科院李灿院士在内的24位首席科学家参与揭榜,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资源集聚效应。

自治区科技厅战略规划处处长池波说,自治区科技厅将坚持政策、项目引导与服务引领,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高水平创新联合体,以市场机制为纽带,高效配置科技资源,促进科学家、企业家等各方力量和资本、产业、人才充分耦合,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提升创新体系效能,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产业从渐进式技术创新向颠覆性技术创新升级的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

培育“新尖兵”  扩容“新主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2022年6月5日,内蒙古久泰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氧化碳一步法制芳烃催化剂和成套工业技术在鄂尔多斯市成功落地转化,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首套万吨级工业试验示范线,每生产1吨芳烃约可消耗5.14吨二氧化碳,年利用二氧化碳约3万吨。

其主要产品均四甲苯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可广泛应用于微电子、航天及军工等高科技领域,对推动我区煤化工产业升级具有示范性作用。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企业科技创新正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近年来,内蒙古持续推动“科技兴蒙”行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兴蒙”行动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实施创新型企业“双倍增双提升”行动,加快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为企业创新主体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2022年,我区奖励252家高新技术企业科研经费7560万元,对全区652家企业下达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1.63亿元,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下一步,自治区科技厅将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到2023年底,争取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突破19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00家、科技领军企业达到40家左右。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自治区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我区优势领域,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奏响高质量发展“新”强音。


附件:

上一篇: 呼和浩特市:研发投入强度实现“六连增”

下一篇: 跑出创新发展“加速度”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激荡“新”潮 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发布时间:2023-03-20 21:18  来源:内蒙古日报

潜心科研,捷报频传。2022年我区科技领域屡创佳绩、收获满满。

这一年,我国抗脑胶质瘤原创新药ACT001在鄂尔多斯尚德艾康药业抗癌药物中试基地实现临床用药的批量生产;三峡集团在乌兰察布市投资建设的三峡现代能源创新示范园建成投产,其中的“源网荷储”技术研发试验基地投运了三峡科学技术研究院研发的一批先进科研成果,创下了多个“国内之最”和“行业首次”。

尚德艾康药业工作人员正在胶囊填充车间工作

这一年,我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500家,较上年增长27%;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89家,较上年增长92%。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统计,2022年上半年我区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幅位居全国第二位。

这份成绩单,离不开自治区的有力支撑。一年来,自治区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聚力培育发展新动能,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优化“软环境”  激发“新”活力

近日,内蒙古金科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传来喜讯,生物可降解树脂PBAT合成及其薄膜制品研发示范产品项目主要产品PBAT薄膜顺利进入中试阶段,企业构建绿色循环产业链再次迈上一个新台阶。

走进企业研发中心,只见工作人员紧盯工艺流程,设备信号灯闪烁不停,原料经过投料、加热等环节,产品顺利下线,全流程自动化。

“薄膜产品主要为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种植提供配套,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180天内可实现完全生物降解。”内蒙古金科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郑文强说。

据了解,在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支持下,项目进展顺利,可自主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品化、产业化,相比传统的PVC薄膜产品,PBAT薄膜产品自然条件下完全生物可降解,可有效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

“‘十四五’期间,乌达区可降解塑料、有机硅新材料产业可分别实现产值465亿元和195亿元,赋能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乌海市乌达区经济和工信科技局局长罗波说。

得益于乌海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协调助力,公司项目中试产品同步在巴彦淖尔市666.66公顷农田进行PBAT地膜产业化试验。“公司已接到巴彦淖尔市可降解塑料地膜订单,我们预计在3月完成交付。”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庆和介绍。

这是我区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的一个生动实例。2022年,我区制定印发《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实施方案》,探索通过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代评”和科技计划项目方式支持由科技型中小企业牵头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有了制度保障,还要有“真金白银”支持。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赛区),共有219家企业报名参赛,优选出12家企业给予资金奖励。在科技计划项目中围绕新材料、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和能源、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共支持项目129项,财政投入资金1.1亿元,带动企业投入2.16亿元。

2022年,全区上下坚决贯彻落实研发投入攻坚行动要求,全区财政预算安排科技支出同比增长27%,资金拨付率提高到92.78%,有效带动了企业与社会投入。

自治区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达82.1亿元,同比增长53.5%,其中,国有控股企业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增长87.1%,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0个百分点。

同时,启动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选派科技人员为企业提供政策对接、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创新服务。此外,为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我区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领军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开展首批次科技领军企业申报认定工作。

截至目前,全区备案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75家,入站人数1546人,服务企业3626家,其中服务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961、613、732家。

集聚“新资源”  焕发“新激情”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科技创新主体,企业需不断强化自身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进入“十四五”,自治区把构建企业主导的融通创新生态作为提升科技创新引领支撑能力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引导力度。

“揭榜挂帅”是其中的“重头戏”。需者“出榜”、政府“张榜”、能者“揭榜”、强者“挂帅”,政府部门由“出题方”转为“服务方”,充分调动政府各有关部门、行业领军人才和龙头企业力量,共同分析相关领域产业发展的“难点”和“堵点”,提出相关领域科技创新重大需求,凝练出“瓶颈”问题、专项目标和揭榜条件,向社会发布榜单。

2022年9月,由内蒙古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杜蒙羊新品种,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现场审核,并上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该新品种的成功培育,补齐了我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肉羊单只母羊产肉量低的短板。

作为国家畜禽种业阵型企业,国家打造种业振兴的骨干力量,内蒙古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内蒙古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区内外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组建“内蒙古肉羊种业创新联合体”,成功揭榜2022年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肉羊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创新联合体以实现优质种源自主可控为目标,通过建立优质肉羊联合育种技术体系,聚焦制约肉羊种业的关键核心问题开展联合攻关,推动我区肉羊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实现肉羊产业振兴。

“以前企业创新压力大,现在技术需求在创新联合体内部就能精准解决,不仅可实现铁矿资源综合高效利用与清洁低碳生产,还能缩短我国与欧美等国在高性能钢材制造领域的技术差距。”内蒙古中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说。2022年企业“发榜”后,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创新联合体,成功揭榜“双还原剂低碳富氢冶金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

“双还原剂低碳富氢冶金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签约仪式现场

受种业、“双碳”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牵引,我区目前已组建备案创新联合体52家,累计吸纳区内外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384家,这些创新联合体内已建成相关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208个,自治区创新平台306个,研发团队总人数达到2103人,双碳项目成功吸引到中科院李灿院士在内的24位首席科学家参与揭榜,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资源集聚效应。

自治区科技厅战略规划处处长池波说,自治区科技厅将坚持政策、项目引导与服务引领,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高水平创新联合体,以市场机制为纽带,高效配置科技资源,促进科学家、企业家等各方力量和资本、产业、人才充分耦合,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提升创新体系效能,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产业从渐进式技术创新向颠覆性技术创新升级的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

培育“新尖兵”  扩容“新主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2022年6月5日,内蒙古久泰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氧化碳一步法制芳烃催化剂和成套工业技术在鄂尔多斯市成功落地转化,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首套万吨级工业试验示范线,每生产1吨芳烃约可消耗5.14吨二氧化碳,年利用二氧化碳约3万吨。

其主要产品均四甲苯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可广泛应用于微电子、航天及军工等高科技领域,对推动我区煤化工产业升级具有示范性作用。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企业科技创新正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近年来,内蒙古持续推动“科技兴蒙”行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兴蒙”行动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实施创新型企业“双倍增双提升”行动,加快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为企业创新主体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2022年,我区奖励252家高新技术企业科研经费7560万元,对全区652家企业下达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1.63亿元,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下一步,自治区科技厅将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到2023年底,争取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突破19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00家、科技领军企业达到40家左右。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自治区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我区优势领域,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奏响高质量发展“新”强音。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