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中国科技新亮点观察——从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实施看科技创新生动实践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日期:2023-02-27 09:56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

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神舟飞船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新时代10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开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




这是2020年12月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展示国旗的照片。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全景相机环拍成像,五星红旗在月面成功展开,此外图像上方可见已完成表取采样的机械臂及采样器。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近日,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实施10周年座谈会在科技部举行。10年来,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已经建立并持续完善,系统刻画中国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全面反映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从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取得的丰硕成果,可以更好观察中国科技创新的新亮点。


科技人才结构更加优化 经费投入快速增加

国家创新调查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监测评价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性制度,为创新型国家、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创新调查,建立定期监测评估和滚动调整机制。”

这是“着巡合影”图。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2022年,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科学技术统计调查制度和国家创新调查制度,掌握国家科学技术活动基本情况,监测和评价国家创新能力。”

“国家创新调查制度是在科学、规范的统计调查基础上对国家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价的制度安排,由科技部、国家统计局牵头负责,建立了包括18个部门在内的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实施。”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副司长邢怀滨介绍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更加激发了创新的澎湃动力。

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华苑内暖意融融,一场隆重的颁奖大会2月17日在这里举办,何梁何利基金会向2021和2022年度获奖的112位杰出科学家颁出大奖。

此次获奖人员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院士,也有在科技创新前沿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生力军。他们中,最年长的已85岁,最年轻的仅37岁,平均年龄57.1岁,青年创新奖获奖人平均年龄42.4岁。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总量为572万人年,是2012年的1.8倍,稳居世界第一,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由2012年的43人年提高到77人年。

此外,我国也更加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设立3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项目,涌现出一批世界顶尖科技人才。中国内地入选世界高被引科学家数量从2014年的111人增长到2022年的1169人。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长征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二级巡视员关晓静表示,我国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离不开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

据初步测算,2022年我国全社会R&D经费投入达到3.09万亿元,是2012年的3倍,稳居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R&D经费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1.91%提升至2022年的2.55%。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基础研究工作。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研究经费稳步增长。2022年基础研究经费达到1951亿元,是2012年的3.9倍,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重为6.32%,连续稳定在6%以上。投入的增长,为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提供了不竭动能。


这是2022年1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完成转位的模拟图像。新华社发(孙丰晓 摄)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强化 科技创新产出量质齐升

眼下正是多地春耕备耕的关键期,在海拔约2000米的云南省富源县大山深处,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3所航天新气象公司建设的自动气象监测站,不断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重要气象信息。

在富源县,“十里不同天”常被用来形容天气的变幻莫测。特别是暴雨、寒潮、大雾、冰雹等一些气象灾害,往往影响着村民们的收成。



这是在安徽淮北一处试验场准备试飞的无人机(2018年5月13日摄)。由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机载下投探空系统顺利完成试验,填补了国内利用大型无人设备开展气象探测的空白。新华社发(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供图)

为此,航天新气象公司主动扛起企业创新主体责任,充分挖掘航天领域多年来积累的技术资源和能力,在乡村振兴项目中承担了气象自动化站点的加密布局工作,有效提升了当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当前,企业R&D经费占全社会R&D经费比重达到76.9%,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正进一步巩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郭戎介绍,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技术创新企业数达到20.9万家,占全部工业企业比重为47.4%,比2016年提高15.7个百分点。



2022年12月9日拍摄的国产大飞机C919交付全球首家用户东航的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从2012年的4.9万家增加至33万家,增长5.7倍。2021年有683家企业进入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榜单,在无人机、电子商务、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等领域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明确的同时,科技创新产出也呈现出量质齐升的特点。2021年,我国高被引论文数为42920篇,排名世界第2位,是2012年的5.4倍,占世界比重为24.8%,比2012年提高17.5个百分点。

此外,我国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2年的3.2件提升至2021年的19.1件,专利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PCT专利申请量从2012年的1.9万件增至2021年的6.96万件,连续三年位居世界首位。2021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7294亿元,是2012年的5.8倍。



这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调度团队的青年科技人才(2022年7月1日摄)。新华社发(张敬宜 摄)


区域创新高地加快形成 科技创新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2022年,中国有21个区域进入全球创新指数全球科技集群百强,其中,深圳—香港—广州(第2位)、北京(第3位)、上海—苏州(第6位)进入全球前10位。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高新区成为区域创新高地,园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5.3万亿元,增长2.8倍;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10.1%增长至2021年的13.4%,提高3.3个百分点。



这是2021年5月26日拍摄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大城”已经启用的一期西园和二期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大城”是集科研、创新、生态于一体的区域教育高地、医疗高地和创新高地,以生物医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产业。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国家创新调查制度持续监测评价显示,10年来,国家高新区内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超过2.9倍,净利润增长超过3.4倍,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国家高新区数量从2012年的54家增长至2021年的97家。

与此同时,我国科技创新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自2013年起,我国连续发布英文版《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企业创新调查年鉴》等,多次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经济论坛、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欧盟委员会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等国际机构开展实地交流。

邢怀滨表示,未来科技部、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将以统计调查数据为基础,深入开展调研,加强分析研究,准确及时反映科技创新发展状况和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完善数据发布机制和信息化查询平台等工作,让创新调查成果成为观察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窗口。


附件:

上一篇: “兵工造”柠条平茬收获机 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篇: 呼和浩特市:构建“全链发力”乳业发展新格局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中国科技新亮点观察——从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实施看科技创新生动实践

发布时间:2023-02-27 09:35  来源:新华社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

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神舟飞船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新时代10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开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




这是2020年12月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展示国旗的照片。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全景相机环拍成像,五星红旗在月面成功展开,此外图像上方可见已完成表取采样的机械臂及采样器。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近日,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实施10周年座谈会在科技部举行。10年来,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已经建立并持续完善,系统刻画中国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全面反映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从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取得的丰硕成果,可以更好观察中国科技创新的新亮点。


科技人才结构更加优化 经费投入快速增加

国家创新调查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监测评价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性制度,为创新型国家、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创新调查,建立定期监测评估和滚动调整机制。”

这是“着巡合影”图。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2022年,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科学技术统计调查制度和国家创新调查制度,掌握国家科学技术活动基本情况,监测和评价国家创新能力。”

“国家创新调查制度是在科学、规范的统计调查基础上对国家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价的制度安排,由科技部、国家统计局牵头负责,建立了包括18个部门在内的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实施。”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副司长邢怀滨介绍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更加激发了创新的澎湃动力。

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华苑内暖意融融,一场隆重的颁奖大会2月17日在这里举办,何梁何利基金会向2021和2022年度获奖的112位杰出科学家颁出大奖。

此次获奖人员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院士,也有在科技创新前沿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生力军。他们中,最年长的已85岁,最年轻的仅37岁,平均年龄57.1岁,青年创新奖获奖人平均年龄42.4岁。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总量为572万人年,是2012年的1.8倍,稳居世界第一,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由2012年的43人年提高到77人年。

此外,我国也更加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设立3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项目,涌现出一批世界顶尖科技人才。中国内地入选世界高被引科学家数量从2014年的111人增长到2022年的1169人。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长征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二级巡视员关晓静表示,我国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离不开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

据初步测算,2022年我国全社会R&D经费投入达到3.09万亿元,是2012年的3倍,稳居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R&D经费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1.91%提升至2022年的2.55%。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基础研究工作。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研究经费稳步增长。2022年基础研究经费达到1951亿元,是2012年的3.9倍,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重为6.32%,连续稳定在6%以上。投入的增长,为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提供了不竭动能。


这是2022年1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完成转位的模拟图像。新华社发(孙丰晓 摄)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强化 科技创新产出量质齐升

眼下正是多地春耕备耕的关键期,在海拔约2000米的云南省富源县大山深处,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3所航天新气象公司建设的自动气象监测站,不断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重要气象信息。

在富源县,“十里不同天”常被用来形容天气的变幻莫测。特别是暴雨、寒潮、大雾、冰雹等一些气象灾害,往往影响着村民们的收成。



这是在安徽淮北一处试验场准备试飞的无人机(2018年5月13日摄)。由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机载下投探空系统顺利完成试验,填补了国内利用大型无人设备开展气象探测的空白。新华社发(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供图)

为此,航天新气象公司主动扛起企业创新主体责任,充分挖掘航天领域多年来积累的技术资源和能力,在乡村振兴项目中承担了气象自动化站点的加密布局工作,有效提升了当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当前,企业R&D经费占全社会R&D经费比重达到76.9%,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正进一步巩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郭戎介绍,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技术创新企业数达到20.9万家,占全部工业企业比重为47.4%,比2016年提高15.7个百分点。



2022年12月9日拍摄的国产大飞机C919交付全球首家用户东航的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从2012年的4.9万家增加至33万家,增长5.7倍。2021年有683家企业进入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榜单,在无人机、电子商务、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等领域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明确的同时,科技创新产出也呈现出量质齐升的特点。2021年,我国高被引论文数为42920篇,排名世界第2位,是2012年的5.4倍,占世界比重为24.8%,比2012年提高17.5个百分点。

此外,我国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2年的3.2件提升至2021年的19.1件,专利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PCT专利申请量从2012年的1.9万件增至2021年的6.96万件,连续三年位居世界首位。2021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7294亿元,是2012年的5.8倍。



这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调度团队的青年科技人才(2022年7月1日摄)。新华社发(张敬宜 摄)


区域创新高地加快形成 科技创新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2022年,中国有21个区域进入全球创新指数全球科技集群百强,其中,深圳—香港—广州(第2位)、北京(第3位)、上海—苏州(第6位)进入全球前10位。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高新区成为区域创新高地,园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5.3万亿元,增长2.8倍;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10.1%增长至2021年的13.4%,提高3.3个百分点。



这是2021年5月26日拍摄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大城”已经启用的一期西园和二期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大城”是集科研、创新、生态于一体的区域教育高地、医疗高地和创新高地,以生物医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产业。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国家创新调查制度持续监测评价显示,10年来,国家高新区内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超过2.9倍,净利润增长超过3.4倍,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国家高新区数量从2012年的54家增长至2021年的97家。

与此同时,我国科技创新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自2013年起,我国连续发布英文版《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企业创新调查年鉴》等,多次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经济论坛、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欧盟委员会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等国际机构开展实地交流。

邢怀滨表示,未来科技部、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将以统计调查数据为基础,深入开展调研,加强分析研究,准确及时反映科技创新发展状况和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完善数据发布机制和信息化查询平台等工作,让创新调查成果成为观察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窗口。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