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技”,让科技赋能高产稳产
发布时间:2023-02-03 10:00 来源:内蒙古日报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通辽市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86.75亿斤,比上年增加7.09亿斤,增幅3.9%,增量占全区59.08%,总产稳居全区第一位。粮食播种面积1888.56万亩,较上年增加28.03万亩,增幅1.5%。其中,大豆播种面积42.56万亩,较上年增加15.74万亩,增幅58.71%,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圆满完成了自治区交给通辽市的任务。粮食作物平均单产988.85斤/亩,较上年增加23.2斤/亩,增幅2.4%,比全区平均增幅高1.8个百分点。
在通辽市科尔沁区敖力布皋镇,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万亩片示范区收割玉米。
粮食增产增效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2022年,通辽市坚持依靠科技创新育良种、提单产、优品质、增效益,良种、良技、良机、良田共同发力,新技术、新方式、新手段组合应用,为农业生产赋能助力。
连年丰收底气足
“选用农牧部门筛选推荐的耐密植、抗倒伏种子,播种后滴水出苗,及早干预确保均匀出苗,分次精量进行水肥一体化滴灌。”通辽市汇民盛丰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马忠臣说,这套模式有很多技术点,但只要严格按照要求把上述环节做好,正常年景下亩产相比之前大幅提高是没有问题的。
今年,马忠臣流转承包的1万多亩玉米,平均亩产也超过了1000公斤。
种子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22年,通辽市坚持引进优选和自主研发相结合,保障农业用种优质安全。推介发布优质、高产、耐密、抗逆、宜机收的玉米新品种10个;建设看禾选种平台10个,引进玉米、大豆、水稻,杂粮杂豆等新品种200余个。普查征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66份,为推动种业自主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奠定了基础。推进南繁北育,通辽市先后选育出“TK601”“宏博701”“宏精269”等多个优质玉米品种以及通杂系列高粱品种、通谷系列谷子品种、通荞系列荞麦品种,促进全市农作物生产用种更新换代。
如今,通辽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良种为粮食连年丰收和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重要支撑。
智能引领创奇迹
“藏粮于技”,如何推进?
国家玉米产业体系专家组在奈曼旗义隆永镇方家营子村现场测产。
眼下,通辽市打造的6个粮食作物示范旗县区,建设58个百亩田、20个千亩方和4个万亩片,示范面积100万亩,辐射带动300万亩。玉米种植密度由4500株/亩逐步增加到5000株/亩以上,增产效果明显——科尔沁区钱家店镇万亩示范区平均单产达到1087.93公斤,刷新东北春玉米区万亩大面积单产纪录;开鲁县开鲁镇千亩示范区平均单产达1227.58公斤,创造了东北春玉米区千亩单产纪录,形成了玉米绿色高产的“通辽模式”。
亩产提高的底气,来自该模式背后的科研力量。通辽市深化与中国农科院等11家科研教学机构的合作,大力推广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模式,集成推广11项关键技术。
这套玉米密植滴灌技术模式的创制,正是基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长期对玉米生长规律、水肥需求规律的科学研究。
“我们每亩种4000多株玉米,他每亩种6000多株,那么密,我以为肯定得倒伏。”“地里播种,咱这大水大肥就得跟上,出苗又快又壮;2022年播种后,合作社托管的地,只滴灌了少量的水肥,出苗很慢,当时我还认为他这产量肯定不行。”2021年当张玉辉带领合作社首次应用玉米密植滴灌技术模式时,周边的农户一度认为他在胡闹。
然而秋收时,张玉辉带领合作社打造出了奈曼旗首个千亩“吨粮田”,这让周边农户惊叹不已。2022年,全村及周边农户的12500亩耕地,全都交由方盈种植专业合作社托管,一举打造出了万亩“吨粮田”。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少昆研究员(右一)在通辽市开鲁县一处千亩片示范田开展工作。
从千亩“吨粮田”到万亩“吨粮田”,都得益于玉米密植滴灌技术模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少昆研究员说,多年来,我国玉米亩产的年均增幅,都维持在较低水平,提高亩产是玉米科研一项重要的长期工作。他们团队经多年研究,创制出了玉米密植滴灌这一节水、省肥、增产的绿色种植新模式。在通辽示范推广的初步成果表明,这项技术不仅适合于西北地区,还能在东北、黄淮、西南等玉米主产区大规模推广,可推广面积达3亿亩,增产前景十分广阔。
“在应用该模式的示范区,每立方米灌溉水可生产5.99公斤玉米,每公斤氮肥生产59.9公斤玉米,较一般农户水平提高1至2倍,实现了产量与资源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产生了巨大的绿色效益。”通辽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叶建全介绍说。
为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通辽市组织开展了冬季师资培训、春季巡回指导、关键季现场观摩演示,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多点多地全面开展,举办培训班1800期,制作发布农技视频768余期,发放各类技术资料44万份,线上线下培训农牧民102万人次,扩大了技术覆盖面,让广大农民持续受益。
其中,通辽市农牧局、科技局与中国农科院等联合培训师资230人,组织专家逐旗县巡回培训两轮,旗县区直接培训到镇、到村、到户,节水增粮、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等主要技术培训做到了全覆盖。
坚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通辽市统一组织了精细整地和精量播种、理化除草、化控防倒、玉米螟绿色防控、水肥管理、籽粒直收观摩周活动,目前已有8个旗县区15个乡镇20个示范基地开展观摩活动40场次,线上、线下直接观摩人数4万人次以上。
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带动,2022年,通辽市精量播种面积达到1900万亩,其中导航播种近200万亩,高效栽培、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推广面积2983万亩,有效提高了广大农户科技种田水平。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举措、一个个成效,反映出通辽市让科技赋能高产稳产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通辽市更坚定了科技创新前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