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创新联合体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发布时间:2022-12-22 09:46 来源:内蒙古日报
日前,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的国家乳业创新中心奶牛核心育种场,赛科星集团的奶牛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团队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涌院士团队成功培育出2头克隆奶牛,实现了奶牛克隆胚胎生产效率和移植受体妊娠率等主要技术指标的突破性提升。
今年,自治区科技厅以“揭榜挂帅”方式启动实施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首次明确由自治区种业龙头企业牵头,与区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在此背景下,赛科星集团牵头组建了内蒙古高端奶牛种源挖掘及高效繁育关键技术创新联合体,并成功揭榜“高端奶牛种源挖掘及高效繁育关键技术创新”项目。
“在影响奶业发展的诸多技术要素中,奶牛的遗传品质是最重要的因素,良种和群体遗传改良技术的贡献率占40%以上。而核心奶牛种源自主培育和奶牛良种快速扩繁技术是整个行业的短板,依靠传统单打独斗式的创新很难突破。”赛科星研究院院长、项目主持人李喜和博士介绍,在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引领带动下,赛科星研究院主动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内蒙古大学等5家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优势互补,着力解决我国奶牛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高端奶牛种源缺乏、高效育种繁殖核心关键技术薄弱、高端种源供种能力与产品核心竞争力不足等关键技术难题,培育世界一流奶牛种公牛,打造国际标准的奶牛育种与繁殖技术平台和国际视野的奶牛育种科技创新团队,实现奶牛种源及高端种业产品自主可控、育种繁殖关键核心技术国际领先。
“这是一场需求与供给的双向奔赴。”该创新联合体成员、内蒙古大学教授那顺布和表示,赛科星在家畜种业与繁育生物技术领域有着旺盛的技术需求和丰富的应用场景,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入创新联合体后,可以针对企业需求开展基础研究,成果直接转移到企业生产工艺中,检验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是否能进行规模生产,这就形成了有效的技术产业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是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关键。“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要发挥好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出题人、答题人和阅卷人的作用,以产学研融合推进企业创新,引领行业进步。”自治区科技厅战略规划处处长池波表示,进入“十四五”,自治区科技厅把构建企业主导的融通创新生态作为提升科技创新引领支撑能力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引导力度。
记者了解到,2021年自治区启动的首批技术攻关类“揭榜挂帅”榜单需求全部由企业提出,2022年启动的种业、双碳领域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全部要求由创新联合体承担。今年以来,由企业牵头实施的自治区重大专项、重点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金占比达到77.65%,区内龙头骨干企业共牵头组建备案创新联合体52家,累计吸纳区内外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384家,集聚了500多个国家、自治区级创新平台的创新资源,研发团队总人数达到2103人,成功吸引中科院李灿院士在内的24位首席科学家参与重大项目揭榜,体现出强大的产学研凝聚力。
池波表示,自治区科技厅将坚持政策、项目引导与服务引领,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高水平创新联合体,以市场机制为纽带,高效配置科技资源,促进科学家、企业家等各方力量和资本、产业、人才充分耦合,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提升创新体系效能,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产业从渐进式技术创新向颠覆性技术创新升级的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