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乌海市:“风光氢储用”让能源产业向“新”而行

来源:乌海日报 发布日期:2022-07-04 09:38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盛夏时节,在乌海大地上,一个个新能源项目加足马力、加快建设,打造“以风光氢储用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基地”这篇文章在挥毫泼墨间尽显强大张力,让经济高质量发展迸发新活力、萌生新动能、孕育新生机。

当前,乌海市引进实施风光氢储用一体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25个、总投资520亿元。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培育发展新优势,新能源产业已破题起势。

在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内的国华四道泉光伏电站,装机20MW、占地约50公顷横竖成行的光伏发电板整齐地排列着,熠熠生辉,好似一片蓝色的海洋,正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电网输送着“血液”。“该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向电网输送3200万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实现了资源开发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国华四道泉光伏电站负责人魏建平告诉记者。

乌海市风光发电项目已形成123.1万千瓦规模,其中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46万千瓦,在建、拟建光伏发电项目74.1万千瓦、分散式风电项目3万千瓦,总投资43.6亿元,计划2022年完成全部投资。目前,总装机50万千瓦的3个2021年保障性并网集中式光伏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预计12月底并网发电。10万千瓦火电灵活性改造配套光伏发电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12月底并网发电。3.3万千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已全部完成备案,正在编制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工程招标等。海勃湾区10.8万千瓦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项目已确定项目单位,正在开展设计方案编制工作,预计2023年建成。3万千瓦分散式风电项目已建成一台风机且并网发电,其余风机预计12月底前全部并网。

在储能装备制造方面,乌海市引进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电芯、动力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及储能型电池组全产业链零碳工业园项目。

在内蒙古国轩零碳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现场,大型吊装机不时起吊钢材,工人们或捆扎钢筋,或焊接钢架,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该项目计划建设4个石墨化综合车间,总投资约16亿元,2022年2月全面开工。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预计7月底试生产。项目建成后,可年产1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一号车间完成了整体工程量的95%,主要设备开始安装;二号厂房完成了85%,窑炉基础已经完成。”内蒙古国轩零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英说。

利用当地化工资源富集优势,内蒙古国轩零碳科技有限公司在乌海市投资建设负极材料、光伏和生态修复、正极材料、电解液及相关产业链、集装箱储能系统等5大项目,全部落地后可形成184亿元规模产值。

乌海市延伸有机硅、光伏材料产业链,合理布局多晶硅、单晶硅、颗粒硅项目,发展下游配套切片、太阳能电池组件等配套产业,形成光伏材料产业集群。京运通新材料年产5GW高效太阳能级多晶硅及单晶材项目已建成投产。引进了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高纯晶硅以及单晶、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光伏全产业链项目和内蒙古协鑫东立硅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颗粒硅及配套光伏全产业链项目,以上两个项目预计2023年投产。

化工产业完备,每年工业副产氢约80亿立方米,占自治区总量的75%,乌海市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富氢城市,发展氢能源产业条件优越,前景广阔。

海易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依托乌海市工业副产氢资源富集的优势,致力于新能源工矿用车、新能源重卡、新能源电池等产品的制造及研发,去年首批自主打造的纯电装载机交付使用,标志着我市在新能源领域又迈出坚实一步。

“公司将建设一条大功率氢燃料发动机生产线,形成完备的氢能关键零部件研发和生产能力,吸引更多的氢能产业上下游企业落地乌海。”该公司研发中心副部长周致帆说。

抢抓机遇期,下好先手棋,立足工业副产氢资源富集优势,大力发展制氢、储氢、用氢等氢能源产业,乌海市已初步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氢能发展模式。

制氢方面,源通煤化集团焦炉煤气制氢项目、乌海化工年产5万吨氢能源项目、海易通与美方煤焦化合作实施焦炉煤气制高纯氢气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前期工作。

储、运氢方面,东源科技70MPa加氢站用加压加注关键设备研发项目、凯洁燃气中低压纯氢与掺氢燃气管道输送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等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有序推进。

加氢方面,建成投产全国首座民用液氢工厂、自治区首座加氢站(包括固定式母站、撬装站各1座)。

用氢方面,引进5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已投入运行8辆;赛思普建成投产全球领先、国内首条30万吨/年氢基熔融还原高纯生铁生产线。

氢能装备制造方面,海易通建成投产年产量1万组钛酸锂/磷酸铁锂电池组装线及2000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组装线。

乌海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拥有庞大的电力消纳能力和应用场景,在保障周边地区电力供应安全、经济运行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支撑乌海市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的重要工程,5月23日,总投资83.39亿元的乌海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电站建设期将拉动地方产值约350亿元,建成后,对于大幅提升蒙西电网调峰能力,扩大电网接纳风电等清洁能源容量有重要作用,将为乌海市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基地注入强劲动能。

目前,甘德尔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二期)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已取得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出具的项目不在敏感范围内的支持性文件,并按照自治区能源局《关于征求自治区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意见的通知》要求,申请列为《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

立足新阶段,锚定新目标,乌海驭“风”而上,逐“光”而行,“氢”装上阵,抽“水”蓄能,一个个新能源项目齐驱并进,不断引领工业高质量发展“加速跑”。


附件:

上一篇: 推动高质量发展向“新”而动 三峡现代能源创新示范园投产

下一篇: 稀土高新区全力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乌海市:“风光氢储用”让能源产业向“新”而行

发布时间:2022-07-04 09:23  来源:乌海日报

盛夏时节,在乌海大地上,一个个新能源项目加足马力、加快建设,打造“以风光氢储用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基地”这篇文章在挥毫泼墨间尽显强大张力,让经济高质量发展迸发新活力、萌生新动能、孕育新生机。

当前,乌海市引进实施风光氢储用一体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25个、总投资520亿元。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培育发展新优势,新能源产业已破题起势。

在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内的国华四道泉光伏电站,装机20MW、占地约50公顷横竖成行的光伏发电板整齐地排列着,熠熠生辉,好似一片蓝色的海洋,正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电网输送着“血液”。“该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向电网输送3200万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实现了资源开发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国华四道泉光伏电站负责人魏建平告诉记者。

乌海市风光发电项目已形成123.1万千瓦规模,其中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46万千瓦,在建、拟建光伏发电项目74.1万千瓦、分散式风电项目3万千瓦,总投资43.6亿元,计划2022年完成全部投资。目前,总装机50万千瓦的3个2021年保障性并网集中式光伏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预计12月底并网发电。10万千瓦火电灵活性改造配套光伏发电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12月底并网发电。3.3万千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已全部完成备案,正在编制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工程招标等。海勃湾区10.8万千瓦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项目已确定项目单位,正在开展设计方案编制工作,预计2023年建成。3万千瓦分散式风电项目已建成一台风机且并网发电,其余风机预计12月底前全部并网。

在储能装备制造方面,乌海市引进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电芯、动力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及储能型电池组全产业链零碳工业园项目。

在内蒙古国轩零碳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现场,大型吊装机不时起吊钢材,工人们或捆扎钢筋,或焊接钢架,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该项目计划建设4个石墨化综合车间,总投资约16亿元,2022年2月全面开工。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预计7月底试生产。项目建成后,可年产1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一号车间完成了整体工程量的95%,主要设备开始安装;二号厂房完成了85%,窑炉基础已经完成。”内蒙古国轩零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英说。

利用当地化工资源富集优势,内蒙古国轩零碳科技有限公司在乌海市投资建设负极材料、光伏和生态修复、正极材料、电解液及相关产业链、集装箱储能系统等5大项目,全部落地后可形成184亿元规模产值。

乌海市延伸有机硅、光伏材料产业链,合理布局多晶硅、单晶硅、颗粒硅项目,发展下游配套切片、太阳能电池组件等配套产业,形成光伏材料产业集群。京运通新材料年产5GW高效太阳能级多晶硅及单晶材项目已建成投产。引进了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高纯晶硅以及单晶、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光伏全产业链项目和内蒙古协鑫东立硅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颗粒硅及配套光伏全产业链项目,以上两个项目预计2023年投产。

化工产业完备,每年工业副产氢约80亿立方米,占自治区总量的75%,乌海市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富氢城市,发展氢能源产业条件优越,前景广阔。

海易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依托乌海市工业副产氢资源富集的优势,致力于新能源工矿用车、新能源重卡、新能源电池等产品的制造及研发,去年首批自主打造的纯电装载机交付使用,标志着我市在新能源领域又迈出坚实一步。

“公司将建设一条大功率氢燃料发动机生产线,形成完备的氢能关键零部件研发和生产能力,吸引更多的氢能产业上下游企业落地乌海。”该公司研发中心副部长周致帆说。

抢抓机遇期,下好先手棋,立足工业副产氢资源富集优势,大力发展制氢、储氢、用氢等氢能源产业,乌海市已初步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氢能发展模式。

制氢方面,源通煤化集团焦炉煤气制氢项目、乌海化工年产5万吨氢能源项目、海易通与美方煤焦化合作实施焦炉煤气制高纯氢气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前期工作。

储、运氢方面,东源科技70MPa加氢站用加压加注关键设备研发项目、凯洁燃气中低压纯氢与掺氢燃气管道输送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等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有序推进。

加氢方面,建成投产全国首座民用液氢工厂、自治区首座加氢站(包括固定式母站、撬装站各1座)。

用氢方面,引进5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已投入运行8辆;赛思普建成投产全球领先、国内首条30万吨/年氢基熔融还原高纯生铁生产线。

氢能装备制造方面,海易通建成投产年产量1万组钛酸锂/磷酸铁锂电池组装线及2000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组装线。

乌海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拥有庞大的电力消纳能力和应用场景,在保障周边地区电力供应安全、经济运行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支撑乌海市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的重要工程,5月23日,总投资83.39亿元的乌海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电站建设期将拉动地方产值约350亿元,建成后,对于大幅提升蒙西电网调峰能力,扩大电网接纳风电等清洁能源容量有重要作用,将为乌海市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基地注入强劲动能。

目前,甘德尔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二期)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已取得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出具的项目不在敏感范围内的支持性文件,并按照自治区能源局《关于征求自治区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意见的通知》要求,申请列为《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

立足新阶段,锚定新目标,乌海驭“风”而上,逐“光”而行,“氢”装上阵,抽“水”蓄能,一个个新能源项目齐驱并进,不断引领工业高质量发展“加速跑”。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