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稳妥有序推动“双碳”工作落地见效

来源:内蒙古日报 发布日期:2022-04-12 09:45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实现“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目标,是一项多维、立体的系统性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领域深入推进

●实现“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目标,必须坚持“双轮驱动、内外畅通”原则,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立足战略定位,始终把服务国家安全大局摆在首位,把维护国家生态、能源、粮食、产业安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双碳”工作,扎实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了根本遵循。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是“国之大者”,也是内蒙古发展全局之要者。我们要结合内蒙古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发展阶段等进行科学谋划,稳妥有序推动“双碳”工作落地见效。

增强系统观念

提升生态碳汇能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目标,是一项多维、立体的系统性工程,必须从系统观念和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领域深入推进。

提高全局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注重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既要增强全国一盘棋意识,加强政策措施的衔接协调;又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研究确定各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双碳”行动方案,坚持统筹全局。处理好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又要放眼长远,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坚持循序渐进。

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生态碳汇是对传统碳汇概念的拓展和创新,不仅包含过去人们所理解的碳汇,即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同时还增加了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对碳吸收的贡献,以及土壤、冻土对碳储存碳固定的维持,强调各类生态系统及其相互关联的整体对碳循环的平衡和维持作用。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从不同尺度研究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减排增汇能力,同时加强数据资源共享,完善生态系统碳计量方法和手段,定量评估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活动在减排增汇中的作用。

以系统观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结合实际进行科学谋划,细化实化工作举措,合理分解目标任务,以更坚决、更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系统性变革。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让丰厚的森林、草原碳汇储量为内蒙古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因地制宜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做大碳汇容量,重点推进黄河“几”字弯、西辽河生态廊道和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山脉生态屏障建设,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继续下大力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生态监测和评估体系,研究构建适合内蒙古生态特点的生态质量地面监测指标体系,在生态保护红线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生态空间以及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典型生态系统,建立健全生态质量监测站点和监测样地,实现全区生态质量地面监测全覆盖。

坚持协同推进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目标,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重大课题,必须坚持“双轮驱动、内外畅通”原则,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

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三箭齐发、协同推进。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既要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又要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既要实现生产环节向质量优先、生态优先的绿色生产转化;又要实现流通体系向资源消耗少、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支撑能力强的方式转化,从而协同实现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的多重目标,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

减污、降碳、增绿、增长四位一体、协同推进。把握好减污与降碳、增绿与增长的内在联系,统筹谋划目标任务、管控思路、政策措施。切实发挥好降碳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源头牵引作用,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生态环境制度体系协同促进低碳发展。既要强化源头防控,从产业、能源、交通等结构进行调整;又要突出源头治理,紧盯环境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源头进行治理。既要以降碳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又要以重点领域和行业为抓手,促进形成有利于减污降碳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既要以降碳为重点设计各要素攻坚战略路径,推进大气污染物与碳排放协同控制、固废资源循环与减碳协同增效、生态系统与碳汇能力协同建设;又要以环境质量改善为导向优化降碳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大重点区域结构调整力度,建立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样板。

协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内蒙古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立足资源禀赋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要大力发展智慧能源,加快形成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的供能方式,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减碳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内蒙古由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严控煤炭消费增长,严控煤电项目,有序调整能源生产结构,优先发展急需紧缺的优质资源品种,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向产业高端化、产品精细化方向发展,着力淘汰碳排放量大的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高度重视煤炭清洁利用,积极发展非煤产业和低碳经济,逐步形成煤炭产业和非煤产业占比合理、良性互动的产业格局。推动稀土资源保护性开发、高质化利用、规范化管理,强化“稀土+”协同创新,做精做优做强稀土产业。建设光热发电项目,全力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开发利用。广泛拓展新能源场景应用,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和运维服务业,壮大风光氢储四大产业集群,推动新能源产业从单一发电卖电向全产业链发展转变,努力把内蒙古打造成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全国乃至国际新能源产业高地。

坚守安全底线

努力防范风险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是一项紧迫任务,必须坚持防范风险原则,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

全面推动能源安全新战略向纵深发展。确保能源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既要确保能源安全和保障供应,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又要继续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统筹发挥煤电基础性作用,扎实提升电力安全保供能力,加强能源安全运行预测预警。既要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坚持先立后破、有序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加强政策措施落地实施和监督检查;又要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既要完善能源法治体系,提升能源安全监管效能;又要巩固拓展能源国际合作平台,积极引导企业有序开展合作,防范化解海外项目风险。

建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确保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要从整个产业链层面进行战略布局,抓住战略机遇,培育壮大新动能;同时分行业精准做好供应链设计,有的放矢地制定有针对性的研发投入策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灵活性。

把握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把粮食安全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支撑,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做到手中有粮,确保心中不慌。既要保障总量的安全,又要实现结构的安全;既要保障数量的安全,又要确保质量的安全;既要保障生产的安全,又要保证供给的安全;既要保障当下的安全,又要接续长久的安全。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内蒙古要立足战略定位,始终把服务国家安全大局摆在首位,把维护国家生态、能源、粮食、产业安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要扎实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统筹协调“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建设,在节能环保降碳约束下进一步优化能源资源要素配置,为国家提供安全绿色的能源供给、农畜产品供给和产业链供应链保障。平衡好降碳、转型和安全的关系,避免“一刀切”关停企业。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力度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技术水平,增强安全稳定性,推进新旧能源有序替代,优化煤炭和新能源组合,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平稳过渡。要压实责任,严守生态红线和安全底线,有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严防以保供的名义搞野蛮粗暴式开发,严防安全生产不达标的煤矿“搭便车”。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布局组建创新创业生态培育中心,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着力保障粮食安全,压茬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健全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机制,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项复杂工程、长期任务。在这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必须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真正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化细化,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作者单位:内蒙古北宸智库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附件:

上一篇: 加快生物育种创新

下一篇: 稀土高新区 立足特色优势 做强产业支撑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稳妥有序推动“双碳”工作落地见效

发布时间:2022-04-12 09:45  来源:内蒙古日报

●实现“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目标,是一项多维、立体的系统性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领域深入推进

●实现“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目标,必须坚持“双轮驱动、内外畅通”原则,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立足战略定位,始终把服务国家安全大局摆在首位,把维护国家生态、能源、粮食、产业安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双碳”工作,扎实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了根本遵循。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是“国之大者”,也是内蒙古发展全局之要者。我们要结合内蒙古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发展阶段等进行科学谋划,稳妥有序推动“双碳”工作落地见效。

增强系统观念

提升生态碳汇能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目标,是一项多维、立体的系统性工程,必须从系统观念和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领域深入推进。

提高全局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注重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既要增强全国一盘棋意识,加强政策措施的衔接协调;又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研究确定各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双碳”行动方案,坚持统筹全局。处理好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又要放眼长远,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坚持循序渐进。

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生态碳汇是对传统碳汇概念的拓展和创新,不仅包含过去人们所理解的碳汇,即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同时还增加了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对碳吸收的贡献,以及土壤、冻土对碳储存碳固定的维持,强调各类生态系统及其相互关联的整体对碳循环的平衡和维持作用。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从不同尺度研究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减排增汇能力,同时加强数据资源共享,完善生态系统碳计量方法和手段,定量评估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活动在减排增汇中的作用。

以系统观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结合实际进行科学谋划,细化实化工作举措,合理分解目标任务,以更坚决、更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系统性变革。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让丰厚的森林、草原碳汇储量为内蒙古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因地制宜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做大碳汇容量,重点推进黄河“几”字弯、西辽河生态廊道和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山脉生态屏障建设,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继续下大力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生态监测和评估体系,研究构建适合内蒙古生态特点的生态质量地面监测指标体系,在生态保护红线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生态空间以及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典型生态系统,建立健全生态质量监测站点和监测样地,实现全区生态质量地面监测全覆盖。

坚持协同推进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目标,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重大课题,必须坚持“双轮驱动、内外畅通”原则,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

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三箭齐发、协同推进。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既要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又要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既要实现生产环节向质量优先、生态优先的绿色生产转化;又要实现流通体系向资源消耗少、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支撑能力强的方式转化,从而协同实现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的多重目标,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

减污、降碳、增绿、增长四位一体、协同推进。把握好减污与降碳、增绿与增长的内在联系,统筹谋划目标任务、管控思路、政策措施。切实发挥好降碳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源头牵引作用,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生态环境制度体系协同促进低碳发展。既要强化源头防控,从产业、能源、交通等结构进行调整;又要突出源头治理,紧盯环境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源头进行治理。既要以降碳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又要以重点领域和行业为抓手,促进形成有利于减污降碳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既要以降碳为重点设计各要素攻坚战略路径,推进大气污染物与碳排放协同控制、固废资源循环与减碳协同增效、生态系统与碳汇能力协同建设;又要以环境质量改善为导向优化降碳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大重点区域结构调整力度,建立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样板。

协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内蒙古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立足资源禀赋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要大力发展智慧能源,加快形成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的供能方式,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减碳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内蒙古由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严控煤炭消费增长,严控煤电项目,有序调整能源生产结构,优先发展急需紧缺的优质资源品种,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向产业高端化、产品精细化方向发展,着力淘汰碳排放量大的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高度重视煤炭清洁利用,积极发展非煤产业和低碳经济,逐步形成煤炭产业和非煤产业占比合理、良性互动的产业格局。推动稀土资源保护性开发、高质化利用、规范化管理,强化“稀土+”协同创新,做精做优做强稀土产业。建设光热发电项目,全力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开发利用。广泛拓展新能源场景应用,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和运维服务业,壮大风光氢储四大产业集群,推动新能源产业从单一发电卖电向全产业链发展转变,努力把内蒙古打造成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全国乃至国际新能源产业高地。

坚守安全底线

努力防范风险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是一项紧迫任务,必须坚持防范风险原则,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

全面推动能源安全新战略向纵深发展。确保能源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既要确保能源安全和保障供应,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又要继续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统筹发挥煤电基础性作用,扎实提升电力安全保供能力,加强能源安全运行预测预警。既要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坚持先立后破、有序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加强政策措施落地实施和监督检查;又要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既要完善能源法治体系,提升能源安全监管效能;又要巩固拓展能源国际合作平台,积极引导企业有序开展合作,防范化解海外项目风险。

建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确保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要从整个产业链层面进行战略布局,抓住战略机遇,培育壮大新动能;同时分行业精准做好供应链设计,有的放矢地制定有针对性的研发投入策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灵活性。

把握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把粮食安全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支撑,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做到手中有粮,确保心中不慌。既要保障总量的安全,又要实现结构的安全;既要保障数量的安全,又要确保质量的安全;既要保障生产的安全,又要保证供给的安全;既要保障当下的安全,又要接续长久的安全。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内蒙古要立足战略定位,始终把服务国家安全大局摆在首位,把维护国家生态、能源、粮食、产业安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要扎实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统筹协调“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建设,在节能环保降碳约束下进一步优化能源资源要素配置,为国家提供安全绿色的能源供给、农畜产品供给和产业链供应链保障。平衡好降碳、转型和安全的关系,避免“一刀切”关停企业。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力度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技术水平,增强安全稳定性,推进新旧能源有序替代,优化煤炭和新能源组合,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平稳过渡。要压实责任,严守生态红线和安全底线,有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严防以保供的名义搞野蛮粗暴式开发,严防安全生产不达标的煤矿“搭便车”。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布局组建创新创业生态培育中心,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着力保障粮食安全,压茬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健全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机制,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项复杂工程、长期任务。在这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必须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真正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化细化,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作者单位:内蒙古北宸智库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