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包头稀土高新区:N个“稀土+”助推产业焕发新活力

来源:包头日报 发布日期:2021-09-28 10:07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英思特磁材组件生产线

“十四五”时期是稀土产业处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机遇期,也是稀土产业实现集群式跨越发展的关键期。近年来,稀土高新区充分发挥稀土资源优势和企业集聚优势,以“项目+科技”双引擎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多维度思辨、关键处落子,不断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加速提升稀土产品科技含量和经济附加值,全力构建全要素全链条创新生态,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研发和产业生成体系,大力营造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衔接贯通的发展环境,积极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资源“撑腰” 产业基础扎实雄厚

眼下,随着包头天和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钕铁硼产品产能的不断增长、订单的快速增加,今年,该企业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16亿元,再创企业发展新高。

天和磁材主要从事稀土永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风力发电、节能家电、消费电子、无线通信、轨道交通及航空航天等领域。

天和磁材钕铁硼生产线

“天和磁材是内蒙古稀土永磁龙头企业,跻身全国行业第一梯队,拥有发明专利50余项。落户包头13年来,得益于包头的原材料和产业政策优势,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钕铁硼和钐钴稀土永磁材料总年产能已达到万吨级,成为全球大型稀土永磁材料制造商之一。”企业综合管理部部长甘梅说。

作为全国最大稀土产业集聚区、发展领航区,稀土高新区稀土企业累计达115家,其中,稀土工业企业99家、稀土科技服务型企业8家、稀土生产设备制造及有关配套企业9家。99家稀土工业企业中,稀土原材料企业8家、稀土新材料企业61家、稀土终端应用企业30家。稀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由稀土原材料到新材料再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并涌现出北方稀土、瑞鑫金属、天骄清美等分别在稀土冶炼分离、稀土金属、抛光粉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形成稀土信息交流、检验检测、产品交易等配套完善的产业发展平台。

目前,稀土高新区稀土永磁、储氢、抛光三大新材料产业的设计产能分别达到6.5万吨、1万吨、3.6万吨。2020年,产量分别达到2.9万吨、2438吨、11161吨。38家规模以上稀土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8.04亿元,同比增长13.4%;永磁、储氢、抛光等稀土新材料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稀土新材料产值占稀土产业总产值比重接近50%,特别是永磁材料提质增效较快,产值占新材料产值比重达到90%。稀土永磁材料毛坯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具备了烧结永磁、粘接永磁、钐钴永磁等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科技“加持” 打造良好创新生态

近日,包头中科宇航抛光材料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企业成功研制出可完全替代美国环球、杜邦公司的抛光液、抛光片,产品实现产业化后附加值将提高30倍以上。

包头中科宇航抛光材料有限公司专营各类抛光粉、抛光液、抛光片、抛光布等稀土抛光类产品。企业董事长张海龙介绍,由于国内生产的抛光粉颗粒的均匀度达不到磨大型玻璃的要求,超过54寸大型玻璃屏用抛光粉99%需要从美国进口,企业新产品的下线,将大大节约相关企业生产成本。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把握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加快集聚科技企业、先进技术、高端人才、投资资金、创新平台等要素,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目前,稀土高新区拥有包头稀土研究院、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内蒙古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四大稀土科研院所。成立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中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成“上海高校十校材料学院联盟包头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大数据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成功举办十二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成为国际性稀土产业前沿科技交流平台、稀土产业科研成果发布平台、稀土产业发展方向探索平台。国家稀土检验检测中心积极打造大型科研检测设备共享中心。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稀土新材料深加工基地、中科院稀土中心产业园、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产业园相继建成,筑巢引凤,为稀土产业的快速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平台。

截至2020年底,稀土高新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6家,占内蒙古自治区10.8%。建成各类各级创新研发平台119个,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级及以上研发平台占比达57%。2020年,稀土高新区技术合同登记额达2.76亿元,占包头市59%。

为促进产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稀土高新区建立“双向征集反馈、院企双向对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跟踪服务、基地承接项目”五项工作机制,以市场化方式与知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创新团队、龙头企业等合作,有效降低了院企对接的时间成本,为加快形成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提供可靠支撑。

“今年,稀土高新区将认真学习其他国家级高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做法,构建全要素创新生态,在提升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新主体三方面实现新突破。”稀土高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王黎莉表示。

瞄准“双碳” 锻造绿色发展链条

连月来,在稀土高新区科技和信息化局的积极引导推动下,内蒙古希捷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研制的60孔清洁高效稀土基烟气脱硝催化剂,可以在0.02平方米的横截面上分布3600孔,烟气催化有效接触面积增加了8倍,脱硝能力大幅提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目前,我们已经累计获得上级科技资金1622.5万元,开发出35孔、40孔、60孔等多款新产品,实现稀土产业链的延伸和绿色化转型。今年,我们在做好已成熟技术转移转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科技含量更高、应用领域更广的新产品研发。”希捷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志民说。

希捷环保生产车间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如何推进生态与稀土产业融合发展,对于高新区来说至为重要。近年来,稀土高新区稀土企业强力推进绿色制造。

思变谋新,循绿向前。从产业并跑到领跑,从注重经济效益到注重绿色环保,高新区作为稀土产业的领舞者,正全力锻造稀土产业发展的“绿色金链条”,逐步缩小稀土原材料企业比例,精心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新材料企业和终端应用企业,使稀土产业的价值链由“低杠”翻上“高杠”,真正实现了稀土产业以“稀”为贵的华丽转变。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抓住“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加快医疗产业项目引入,推动稀宝方元消毒设备生产项目、稀宝通用眼科检查设备、稀宝医疗移动磁共振单元筛查项目等项目建设。

抓住国家发展氢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机遇,发挥储氢材料优势,加强与区外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大力发展镍氢动力电池、启动电源或应急电源、大型储氢储能装置等应用产业。

推动稀土陶瓷、稀土磁制冷装置、稀土微肥、稀土光学玻璃、稀土纳米材料、稀土磁致伸缩材料、稀土光功能材料、稀土靶材等项目尽快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稀土应用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稀土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不断推进稀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

政策“滴灌” 精准高效服务企业

从一片荒地到建成占地120亩的现代化智能工厂;从小批量试生产到建成年产5000吨、速度之快堪称“项目建设奇迹”的钕铁硼磁材生产基地,74岁的靳树森怎么也没想到,花甲之年寄托于包头的“稀土创业梦”,得以成功实现。

2011年,这位拥有56年党龄、28年从业经验的“稀土拓行者”来到包头,一手创办了包头金山磁材有限公司。自2012年企业建成投产以来,研发的“高频永磁电机高性能低涡烧结钕铁硼磁钢制造技术”磁体综合性能超过74,实现了高磁能积、高矫顽力双高磁体在性能方面的重大突破。

“来包头建厂,就是看好了这里的稀土资源优势、投资政策环境和适宜钕铁硼生产的气候条件。”企业董事长靳树森如是说。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积极发挥政策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全力落实《包头市关于进一步加快稀土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支持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区发展十条政策》,配套出台《稀土高新区对稀土新材料企业给予销售奖励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从原料保障供应、用地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电价优惠、产业基金、销售奖励及贷款贴息等10个方面加大稀土产业支持力度。

围绕产业布局,厚植招商“沃土”,通过大力推行“拿地即开工改革”“容缺预审+企业承诺机制”“审批流程精简再造”等模式,提升项目配套服务能力,加大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优强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速推进稀土产业的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与此同时,稀土高新区推行“保姆式”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协助大地熊等企业申报电力多边交易政策;协助金力永磁、利晨科技、创科技、海亮科技等重点项目协调相关部门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组织稀土企业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进行对接,解决企业发展贷款、资金问题;协助解决恒宇磁源、永真静平、天和磁材等企业职工子女入学问题。

全力落实相关政策,组织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高新区科技奖励资金、科技小巨人认定等工作;组织园区企业参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培训班、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专项培训会、科技项目标准化管理培训、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及技术交易后补助政策培训班等;组织驻区稀土企业进行高级人才信息采集,建立在岗副高职称和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实现高端人才点对点服务。


附件:

上一篇: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下一篇: 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内蒙古这样做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包头稀土高新区:N个“稀土+”助推产业焕发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1-09-28 10:27  来源:包头日报

英思特磁材组件生产线

“十四五”时期是稀土产业处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机遇期,也是稀土产业实现集群式跨越发展的关键期。近年来,稀土高新区充分发挥稀土资源优势和企业集聚优势,以“项目+科技”双引擎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多维度思辨、关键处落子,不断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加速提升稀土产品科技含量和经济附加值,全力构建全要素全链条创新生态,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研发和产业生成体系,大力营造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衔接贯通的发展环境,积极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资源“撑腰” 产业基础扎实雄厚

眼下,随着包头天和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钕铁硼产品产能的不断增长、订单的快速增加,今年,该企业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16亿元,再创企业发展新高。

天和磁材主要从事稀土永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风力发电、节能家电、消费电子、无线通信、轨道交通及航空航天等领域。

天和磁材钕铁硼生产线

“天和磁材是内蒙古稀土永磁龙头企业,跻身全国行业第一梯队,拥有发明专利50余项。落户包头13年来,得益于包头的原材料和产业政策优势,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钕铁硼和钐钴稀土永磁材料总年产能已达到万吨级,成为全球大型稀土永磁材料制造商之一。”企业综合管理部部长甘梅说。

作为全国最大稀土产业集聚区、发展领航区,稀土高新区稀土企业累计达115家,其中,稀土工业企业99家、稀土科技服务型企业8家、稀土生产设备制造及有关配套企业9家。99家稀土工业企业中,稀土原材料企业8家、稀土新材料企业61家、稀土终端应用企业30家。稀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由稀土原材料到新材料再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并涌现出北方稀土、瑞鑫金属、天骄清美等分别在稀土冶炼分离、稀土金属、抛光粉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形成稀土信息交流、检验检测、产品交易等配套完善的产业发展平台。

目前,稀土高新区稀土永磁、储氢、抛光三大新材料产业的设计产能分别达到6.5万吨、1万吨、3.6万吨。2020年,产量分别达到2.9万吨、2438吨、11161吨。38家规模以上稀土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8.04亿元,同比增长13.4%;永磁、储氢、抛光等稀土新材料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稀土新材料产值占稀土产业总产值比重接近50%,特别是永磁材料提质增效较快,产值占新材料产值比重达到90%。稀土永磁材料毛坯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具备了烧结永磁、粘接永磁、钐钴永磁等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科技“加持” 打造良好创新生态

近日,包头中科宇航抛光材料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企业成功研制出可完全替代美国环球、杜邦公司的抛光液、抛光片,产品实现产业化后附加值将提高30倍以上。

包头中科宇航抛光材料有限公司专营各类抛光粉、抛光液、抛光片、抛光布等稀土抛光类产品。企业董事长张海龙介绍,由于国内生产的抛光粉颗粒的均匀度达不到磨大型玻璃的要求,超过54寸大型玻璃屏用抛光粉99%需要从美国进口,企业新产品的下线,将大大节约相关企业生产成本。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把握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加快集聚科技企业、先进技术、高端人才、投资资金、创新平台等要素,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目前,稀土高新区拥有包头稀土研究院、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内蒙古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四大稀土科研院所。成立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中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成“上海高校十校材料学院联盟包头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大数据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成功举办十二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成为国际性稀土产业前沿科技交流平台、稀土产业科研成果发布平台、稀土产业发展方向探索平台。国家稀土检验检测中心积极打造大型科研检测设备共享中心。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稀土新材料深加工基地、中科院稀土中心产业园、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产业园相继建成,筑巢引凤,为稀土产业的快速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平台。

截至2020年底,稀土高新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6家,占内蒙古自治区10.8%。建成各类各级创新研发平台119个,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级及以上研发平台占比达57%。2020年,稀土高新区技术合同登记额达2.76亿元,占包头市59%。

为促进产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稀土高新区建立“双向征集反馈、院企双向对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跟踪服务、基地承接项目”五项工作机制,以市场化方式与知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创新团队、龙头企业等合作,有效降低了院企对接的时间成本,为加快形成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提供可靠支撑。

“今年,稀土高新区将认真学习其他国家级高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做法,构建全要素创新生态,在提升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新主体三方面实现新突破。”稀土高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王黎莉表示。

瞄准“双碳” 锻造绿色发展链条

连月来,在稀土高新区科技和信息化局的积极引导推动下,内蒙古希捷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研制的60孔清洁高效稀土基烟气脱硝催化剂,可以在0.02平方米的横截面上分布3600孔,烟气催化有效接触面积增加了8倍,脱硝能力大幅提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目前,我们已经累计获得上级科技资金1622.5万元,开发出35孔、40孔、60孔等多款新产品,实现稀土产业链的延伸和绿色化转型。今年,我们在做好已成熟技术转移转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科技含量更高、应用领域更广的新产品研发。”希捷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志民说。

希捷环保生产车间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如何推进生态与稀土产业融合发展,对于高新区来说至为重要。近年来,稀土高新区稀土企业强力推进绿色制造。

思变谋新,循绿向前。从产业并跑到领跑,从注重经济效益到注重绿色环保,高新区作为稀土产业的领舞者,正全力锻造稀土产业发展的“绿色金链条”,逐步缩小稀土原材料企业比例,精心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新材料企业和终端应用企业,使稀土产业的价值链由“低杠”翻上“高杠”,真正实现了稀土产业以“稀”为贵的华丽转变。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抓住“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加快医疗产业项目引入,推动稀宝方元消毒设备生产项目、稀宝通用眼科检查设备、稀宝医疗移动磁共振单元筛查项目等项目建设。

抓住国家发展氢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机遇,发挥储氢材料优势,加强与区外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大力发展镍氢动力电池、启动电源或应急电源、大型储氢储能装置等应用产业。

推动稀土陶瓷、稀土磁制冷装置、稀土微肥、稀土光学玻璃、稀土纳米材料、稀土磁致伸缩材料、稀土光功能材料、稀土靶材等项目尽快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稀土应用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稀土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不断推进稀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

政策“滴灌” 精准高效服务企业

从一片荒地到建成占地120亩的现代化智能工厂;从小批量试生产到建成年产5000吨、速度之快堪称“项目建设奇迹”的钕铁硼磁材生产基地,74岁的靳树森怎么也没想到,花甲之年寄托于包头的“稀土创业梦”,得以成功实现。

2011年,这位拥有56年党龄、28年从业经验的“稀土拓行者”来到包头,一手创办了包头金山磁材有限公司。自2012年企业建成投产以来,研发的“高频永磁电机高性能低涡烧结钕铁硼磁钢制造技术”磁体综合性能超过74,实现了高磁能积、高矫顽力双高磁体在性能方面的重大突破。

“来包头建厂,就是看好了这里的稀土资源优势、投资政策环境和适宜钕铁硼生产的气候条件。”企业董事长靳树森如是说。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积极发挥政策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全力落实《包头市关于进一步加快稀土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支持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区发展十条政策》,配套出台《稀土高新区对稀土新材料企业给予销售奖励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从原料保障供应、用地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电价优惠、产业基金、销售奖励及贷款贴息等10个方面加大稀土产业支持力度。

围绕产业布局,厚植招商“沃土”,通过大力推行“拿地即开工改革”“容缺预审+企业承诺机制”“审批流程精简再造”等模式,提升项目配套服务能力,加大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优强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速推进稀土产业的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与此同时,稀土高新区推行“保姆式”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协助大地熊等企业申报电力多边交易政策;协助金力永磁、利晨科技、创科技、海亮科技等重点项目协调相关部门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组织稀土企业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进行对接,解决企业发展贷款、资金问题;协助解决恒宇磁源、永真静平、天和磁材等企业职工子女入学问题。

全力落实相关政策,组织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高新区科技奖励资金、科技小巨人认定等工作;组织园区企业参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培训班、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专项培训会、科技项目标准化管理培训、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及技术交易后补助政策培训班等;组织驻区稀土企业进行高级人才信息采集,建立在岗副高职称和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实现高端人才点对点服务。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