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林西县: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4-22 10:48 来源:赤峰市科技局
松漠大地万象新,风起春潮逐浪高。在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中,赤峰市林西县以产业“攀高向新”之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以项目“拔节生长”之势,助推经济发展之“进”;以创新“突破跃升”之举,实现经济发展之“腾”,点燃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今年,“新质生产力”成为最热词汇,林西县如何向“新”而行,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记者进企业、入园区、看项目,寻找答案。
走进林西县十二吐乡达康产业园,现代农业种植大棚排列整齐,棚内绿意盎然,一串串成熟的番茄挂在枝头,惹人喜爱。最惹眼的是数字化智能应用监测设备,24小时在岗 “守护”。
种植户兰国利拿出手机展示着“智慧农业”管理小程序的便捷之处。他说:“打开手机,就能查看棚内温湿度、光照强度、蔬菜长势,根据数据变化,随时调控棚内设备,真正实现了‘云端’种菜。”
十二吐乡达康产业园的2000余个日光温室大棚,从外观上看和普通蔬菜大棚没有异样,但“内核”却大有不同,看似“空无一人”的温室大棚,却拥有“科技大脑”,在物联网控制下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各类传感器、全自动放风机、智能水肥一体机等智慧农业“好帮手”轮番上阵,带来了蔬菜产量与质量的飞跃式提升。
据介绍,通过智慧赋能,相比传统的栽培模式,新技术使每亩番茄增产20%、减肥25%、节水和减药30%,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产品品质得到大幅提升,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得到平衡。截至目前,该园区已实现智能化设备全覆盖,蔬菜年产量可达3950万斤,产值突破2.5亿元。
这仅是林西县依靠智慧农业助农增收的一个缩影。现在,新质生产力赋能农牧业,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近两年,林西县实施基础母牛扩群提质工程,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努力扩大肉牛胚胎移植、常规冷配业务覆盖面,实现标准化冷配站点乡镇全覆盖、万头肉牛养殖小区全覆盖,使全县基础母牛改良三代(含)以上的占比达80%以上,助推农牧业跑出“加速度”。
走进林西县工业园区,机器轰鸣,原材料源源不断入仓,经过各环节先进设备的“智能”加工后,尾矿含铜、精矿平均品位等生产技术指标均优于历史水平。中色集团富邦铜业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总监杨宾红告诉记者:“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公司加强科技创新,渣选1000吨节能减排技术升级项目已处于试投产阶段,数据比较可观,真正实现了低碳、绿色、环保、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佰惠生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林西县龙头企业,也正朝着“高新技术企业”这一目标努力迈进。该企业通过建立智慧农业、智慧工厂,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推动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正着力建设甜菜制糖智慧工厂应用研究项目,通过改造6条生产线,将配置数据中心、计量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数据整合,提升50%的传统工作效率,逐步实现制糖生产无人化管理。
发展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无疑是推动传统企业完善“造血”功能的“利器”。今年,林西县实施工业转型项目35个,总投资294亿元,计划完成投资68亿元。其中,聚焦传统冶金产业延链补链、技改升级实施项目7个;聚焦鲁元矿业、大井矿业深部探转采,利拓、金源、天成等矿山企业技改升级,实施矿业领域项目9个,以新质生产力打造创新发展新优势。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今年,林西县加大新能源开发和相关产业的培育引进力度,谋划新能源项目10个,将新能源基础存量由170万千瓦增至1468万千瓦,并探索运用新能源+冶金、新能源+化工、新能源+硅产业和新能源+大数据4个应用场景,大力增强新能源消纳能力。投资46亿元建设开银蒙东大数据产业园和30万千瓦园区绿色供电项目,为部分金融机构和主流互联网企业提供云计算及数据存储服务,投产达效后,年可实现产值4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