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盟市创新

创新力为全区“打样”系列报道⑤|鄂尔多斯,沙漠如何变绿洲?

来源:鄂尔多斯科技发布 发布日期:2023-11-16 22:18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坚定不移贯彻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激发创新在高质量发展全局中的关键作用,不断以“人才引擎”激发城市新活力、以“科创动能”激活发展新动力,加快建设极具吸引力的人才集聚之城、极具承载优势的产教融合之城、极具发展潜质的创新活力之城。相继制定《建设全国一流创新生态实施方案》,实施人才和科技创新驱动三年行动,出台科技新政30条、人才新政30条、支持产业集群发展12条、优化营商环境500条等措施,建立财政科技投入刚性增长机制,累计兑现政策资金3.82亿元。瞩目创新历程,聚焦创新成绩,鄂尔多斯陆续推出《创新力为全区“打样”》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为实现绿色中国梦,鄂尔多斯人高擎绿色之剑,尊重自然、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划破“沙漠不可治理”的坚冰,守住了自己的家园,守卫了九曲母亲河,守护了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创造出了一个沙漠变绿洲的世界奇迹,成就了“库布齐沙漠治理模式”,孕育出“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的“库布其精神”。

黄河似弓,沙漠如弦。黄河几字弯在内蒙古西部犹如一道分割线,将富饶和丰美留在外围,将贫瘠和荒凉留在几字以内,外围是后套平原,内部则为库布齐沙漠。库布齐沙漠在河套平原上黄河“几”字弯的南岸,由于距离北京的直线距离仅800公里,又被称为“悬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这里曾经植物稀少,沙丘遍地,风沙漫天,如今,经过鄂尔多斯人俯身沙海,自己试验和证明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库布其治沙模式,还探索出一条绿富同兴的发展之路。 

人不负绿,绿定不负人。鄂尔多斯久久为功,扎实推进重点区域的生态修复与治理,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发展地方生态工程,在沙产业、生态移民、禁牧休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企业和群众直接支持,有效促进了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生态领域聚集,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农牧民等各方面力量参与沙漠治理,形成多渠道投入、多部门协作、多方面参与的防沙治沙新格局。

今年8月,自杭锦旗黄河“几字弯”荒漠化综合防治库布齐沙漠治理攻坚战全面启动以来,杭锦旗立足不同生态环境、不同地形地貌、不同植被组成的地带性分布规律,遵循“北缘锁边、南部围堵、西部封禁、中部切割”治理思路,按照“两带、三区、两线”整体规划,分区、划带、设线围绕黄河“几字弯”库布齐沙漠及其周边开展荒漠化综合防治工作,全旗各行政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农牧民群众、民兵、学生、志愿者等各行各业代表组成的8支治沙攻坚队,接过作战旗投入到工程固沙沙障栽植作业中。

G242公路作为“两线”规划建设之一,是2023年-2025年重点攻坚任务,计划安排各类林草生态保护建设任务6.3万亩,其中攻坚战攻坚二号点G242道路249公里处,计划向北延伸至沿黄高速公路交接段两侧建成长23公里、宽500米的网格沙障,完成生态治理任务2.5万亩。

甘珠尔庙柠条林场场长李贵林说,“从8月份,我们开始栽植沙障,截至目前,我们攻坚战二号点呼和木独镇巴音温都尔嘎查、查汗淖尔嘎查与吉日嘎朗图镇黄芥壕嘎查交界地带已完成12000多亩的沙障栽植了,预计到年底可以完成25403亩的任务”。

沙柳沙障作为防风固沙及沙区造林的首要措施,是库布齐沙漠境内广泛采用的措施之一,它集合了工程治沙和生物治沙的双重功能,对近地表风速具有极大削弱作用,并能干扰风沙运动。沙障的铺设形式有隐蔽式方格和立体式带状两种,库布齐沙漠境内G242道路沿线两侧主要采用方格沙障,相较于相同布设下的条带状沙障防风阻沙能力更强。此外,铺设沙障对于库布齐沙漠境内的植被恢复有一定作用,与未铺设沙障的流动沙丘相比,铺设沙障后可改变地表的蚀积状况,增强土壤抗蚀性,为植被在流沙上定居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

治沙工人秦佐峰说,“先用犁在沙地上勾出沟壕,再将裁割好的沙柳依次栽植下去,围绕成1米乘以1米的方格。这个裁好的干沙柳总长是50公分,地下栽植30公分,地面留20公分。这样沙障能保持三年左右而不被风沙掩埋,三年之后这个植被也恢复了”。

沙里淘金,释放活力。库布齐沙漠治理主要采用生态治沙增汇与光伏治沙减排相结合的双向碳中和模式:一方面持续推进沿黄河流域库布齐沙漠碳汇林种植、保护黄河生态,另一方面同步协调推进立体化新型产业模式,释放更多绿色发展红利。

治沙和光伏具有资源互补的先天优势,光伏治沙的成功探索,也是库布其治沙“中国经验”的一大亮点。大量的荒漠光照为光伏发电提供了所需的土地资源和光照资源,通过光伏发电可以产生直观经济效应,而且大范围大规模的安装光伏组件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利于植物保持水分,更利于植物生长,有助于荒漠绿化和种植的开展,实现“生态修复、土地增值、光伏产业、种养殖产业、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循环收益。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鄂尔多斯用产业拉动防沙治沙,在生态产业链上做文章。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30年倾心治沙,他与当地政府合作、与农牧民携手,构筑起特色农牧业、生物碳基复合肥、沙漠光伏产业、生态旅游业、药材种植加工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把大片沙漠变成了绿洲,让杭锦旗实现企业发展、地方兴业、百姓增收。

库布齐沙漠经过30多年的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资源逐步恢复,形成了独特的沙漠治理模式,成功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附件:

上一篇: 鄂尔多斯“三清零”“双倍增”成效显著 研发费用快速增长

下一篇: 兴安盟举行2023年度研发投入倒计时攻坚会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盟市创新
盟市创新

创新力为全区“打样”系列报道⑤|鄂尔多斯,沙漠如何变绿洲?

发布时间:2023-11-16 22:32  来源:鄂尔多斯科技发布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坚定不移贯彻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激发创新在高质量发展全局中的关键作用,不断以“人才引擎”激发城市新活力、以“科创动能”激活发展新动力,加快建设极具吸引力的人才集聚之城、极具承载优势的产教融合之城、极具发展潜质的创新活力之城。相继制定《建设全国一流创新生态实施方案》,实施人才和科技创新驱动三年行动,出台科技新政30条、人才新政30条、支持产业集群发展12条、优化营商环境500条等措施,建立财政科技投入刚性增长机制,累计兑现政策资金3.82亿元。瞩目创新历程,聚焦创新成绩,鄂尔多斯陆续推出《创新力为全区“打样”》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为实现绿色中国梦,鄂尔多斯人高擎绿色之剑,尊重自然、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划破“沙漠不可治理”的坚冰,守住了自己的家园,守卫了九曲母亲河,守护了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创造出了一个沙漠变绿洲的世界奇迹,成就了“库布齐沙漠治理模式”,孕育出“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的“库布其精神”。

黄河似弓,沙漠如弦。黄河几字弯在内蒙古西部犹如一道分割线,将富饶和丰美留在外围,将贫瘠和荒凉留在几字以内,外围是后套平原,内部则为库布齐沙漠。库布齐沙漠在河套平原上黄河“几”字弯的南岸,由于距离北京的直线距离仅800公里,又被称为“悬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这里曾经植物稀少,沙丘遍地,风沙漫天,如今,经过鄂尔多斯人俯身沙海,自己试验和证明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库布其治沙模式,还探索出一条绿富同兴的发展之路。 

人不负绿,绿定不负人。鄂尔多斯久久为功,扎实推进重点区域的生态修复与治理,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发展地方生态工程,在沙产业、生态移民、禁牧休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企业和群众直接支持,有效促进了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生态领域聚集,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农牧民等各方面力量参与沙漠治理,形成多渠道投入、多部门协作、多方面参与的防沙治沙新格局。

今年8月,自杭锦旗黄河“几字弯”荒漠化综合防治库布齐沙漠治理攻坚战全面启动以来,杭锦旗立足不同生态环境、不同地形地貌、不同植被组成的地带性分布规律,遵循“北缘锁边、南部围堵、西部封禁、中部切割”治理思路,按照“两带、三区、两线”整体规划,分区、划带、设线围绕黄河“几字弯”库布齐沙漠及其周边开展荒漠化综合防治工作,全旗各行政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农牧民群众、民兵、学生、志愿者等各行各业代表组成的8支治沙攻坚队,接过作战旗投入到工程固沙沙障栽植作业中。

G242公路作为“两线”规划建设之一,是2023年-2025年重点攻坚任务,计划安排各类林草生态保护建设任务6.3万亩,其中攻坚战攻坚二号点G242道路249公里处,计划向北延伸至沿黄高速公路交接段两侧建成长23公里、宽500米的网格沙障,完成生态治理任务2.5万亩。

甘珠尔庙柠条林场场长李贵林说,“从8月份,我们开始栽植沙障,截至目前,我们攻坚战二号点呼和木独镇巴音温都尔嘎查、查汗淖尔嘎查与吉日嘎朗图镇黄芥壕嘎查交界地带已完成12000多亩的沙障栽植了,预计到年底可以完成25403亩的任务”。

沙柳沙障作为防风固沙及沙区造林的首要措施,是库布齐沙漠境内广泛采用的措施之一,它集合了工程治沙和生物治沙的双重功能,对近地表风速具有极大削弱作用,并能干扰风沙运动。沙障的铺设形式有隐蔽式方格和立体式带状两种,库布齐沙漠境内G242道路沿线两侧主要采用方格沙障,相较于相同布设下的条带状沙障防风阻沙能力更强。此外,铺设沙障对于库布齐沙漠境内的植被恢复有一定作用,与未铺设沙障的流动沙丘相比,铺设沙障后可改变地表的蚀积状况,增强土壤抗蚀性,为植被在流沙上定居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

治沙工人秦佐峰说,“先用犁在沙地上勾出沟壕,再将裁割好的沙柳依次栽植下去,围绕成1米乘以1米的方格。这个裁好的干沙柳总长是50公分,地下栽植30公分,地面留20公分。这样沙障能保持三年左右而不被风沙掩埋,三年之后这个植被也恢复了”。

沙里淘金,释放活力。库布齐沙漠治理主要采用生态治沙增汇与光伏治沙减排相结合的双向碳中和模式:一方面持续推进沿黄河流域库布齐沙漠碳汇林种植、保护黄河生态,另一方面同步协调推进立体化新型产业模式,释放更多绿色发展红利。

治沙和光伏具有资源互补的先天优势,光伏治沙的成功探索,也是库布其治沙“中国经验”的一大亮点。大量的荒漠光照为光伏发电提供了所需的土地资源和光照资源,通过光伏发电可以产生直观经济效应,而且大范围大规模的安装光伏组件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利于植物保持水分,更利于植物生长,有助于荒漠绿化和种植的开展,实现“生态修复、土地增值、光伏产业、种养殖产业、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循环收益。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鄂尔多斯用产业拉动防沙治沙,在生态产业链上做文章。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30年倾心治沙,他与当地政府合作、与农牧民携手,构筑起特色农牧业、生物碳基复合肥、沙漠光伏产业、生态旅游业、药材种植加工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把大片沙漠变成了绿洲,让杭锦旗实现企业发展、地方兴业、百姓增收。

库布齐沙漠经过30多年的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资源逐步恢复,形成了独特的沙漠治理模式,成功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