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动研发投入破冰攻坚——包头市科学技术局“有解思维”案例
发布时间:2023-09-08 18:34 来源:包头市科学技术局
一、背景和起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针对包头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差距的实际,包头市科学技术局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牢固树立“有解思维”,主动靠前、多措并举,以抓实干成的决心和干劲,奋力实现“研发投入强度达到并努力争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奋斗目标。
二、举措与成效
(一)深入一线,主动上门。成立包头市科学技术局主要领导包地区,全体机关干部包企业,地区科技管理部门、科技服务机构及专家配合的下沉企业精准服务工作小组,按照“不落一地、不漏一企”的原则,深入企业一线实地查看,与主要负责人及科研创新人员座谈交流,积极向企业宣讲市委1号文件精神、发放《包头市科技创新和改革政策汇编》300余册及线上“科技政策包”,持续深化与企业的沟通联系,着力做好政策宣传解读,解决企业提出的政策支持、高企申报等需求。在此基础上,近年来,积极推荐企业累计承担内蒙古自治区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等300余项,年均争取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资金2亿元以上,引导企业累计投入超50亿元,获得经济效益368亿元以上。
(二)打造平台,升级服务。聚焦科技型企业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归集难、申报难”和“盼指导、盼服务”问题,积极拓展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开发推出“包头市科技要素大数据统计分析平台系统”,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高企认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工作一次性录入、智能核算、一键导出各口径数据、报表及备查材料等功能上线,实现“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截至目前,已有232家企业注册使用,实现支持企业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36.73亿元,税率优惠减免9.54亿元,兑现研发费用后补助和包头市落实“科技兴蒙”25条等政策1000万元。
(三)集中培训,提升能力。与统计部门密切配合,以“部门横向协同、市区纵向联动”模式,分地区、“一对一”“面对面”,常态化开展研发统计归集、科小高企申报、创新平台建设等业务培训。截至目前,累计组织专题培训60余场,为全市400余家企业培训科技、财务、科研助理等专职人员近3000名。推动“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特种车辆及其传动系统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列入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序列。建成覆盖金属冶炼、装备制造、稀土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等多个领域的国家级创新平台14家,内蒙古自治区级创新平台329家。实现全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01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4家、正在公示46家。
(四)借势助力,精准对接。重视科技特派员具备的政策、技术等优势,充分发挥其作用,组织派出企业科技特派员153名,深入震雄铜业、威丰电磁等364家企业开展精准对接服务。借助技术服务型特派员掌握的各类科技创新资源,为包钢西北创业建设有限公司、弘元新材料等171家企业推荐匹配西安交大、上交大、北京有色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等高校院所的专家团队86个、科研专家135位,导入专家102人、对接科技成果77项,搭建创新平台15个。汇集上报2022年全社会R&D投入130亿元,现已上报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待审核,预计2022年全社会R&D投入和强度2项指标蝉联各盟市第一。
三、经验与启示
(一)政企联系要紧密再紧密。要紧盯企业科技创新“两难两盼”问题,坚持深入企业一线,做到科技体检常态化“问诊把脉”、科创会客厅定期化“联合会诊”、企业科技特派员定制化“开具处方”,切实与企业建立起紧密再紧密的联系,有效打通与企业沟通联络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及时有效的掌握企业科技创新需求,有针对性的为企业提供精准帮助和指导,帮助企业实现惠企政策合规尽享。
(二)向上争取要紧凑再紧凑。近年来,受大环境影响仅靠包头一市之力,难以支撑庞大的研发投入。因此,需要我们结合项目实施、关键技术攻关、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等工作开展,千方百计、紧盯抢抓,积极争取上级及社会各界的各类支持投入,切实形成良好带动撬动作用,实现以点带面、百花齐放。
(三)获得路径要集约再集约。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技术,进一步拓展创新工作思路举措,依托“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大数据应用,结合企业科技创新需求,持续丰富完善“包头市科技要素大数据统计分析平台系统”功能内容,在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归集质量的同时,大幅降低数据报送劳动强度,有力促进惠企政策“应享尽享”、研发投入“应统尽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