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以科技创新为引擎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22 15:11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乌海市科学技术局
近年来,乌海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扎实推进“科技兴蒙”行动,全力推动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财政研发投入逐年递增,平台载体建设稳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屡破新高,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开拓新局面。
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自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国家高新区列为全市“一号工程”以来,我市持续高位推进创建工作。组建工作专班、出台实施方案,推动创建工作稳步开展。召开市创建国家高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调度会议,对创建工作再动员、再部署。由市科技局牵头,会同第三方服务机构和相关部门全力推进“两个规划”编制工作,相关材料已提交市领导审阅。出台《2023年创建国家高新区重点任务清单》,坚持周调度和月通报机制,确保重点工作落实落细。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出台《乌海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印发《乌海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乌海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4个政策,明确我市“十四五”期间科技重点任务,补齐了科技资金管理短板。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奖补30万元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奖补5万元举措纳入《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乌海市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持续优化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兑现1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科研奖补500万元。
“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取得实效。近年来,全市财政研发投入持续保持23%增速。2021年,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推动54户企业加计扣除金额达到5.37亿元,减免企业所得税1.34亿元。2022年,落实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1035.5万元,同比增长242.94%。深入开展研发费用归集工作,对42家重点企业“一对一”指导,推动R&D经费投入达到7.8亿元,同比增长32.65%,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09%,位列自治区第三。全市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71亿元,同比增长34.6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1.51%,位列自治区第二。推动专项资金拨付率达到100%,位列自治区第一。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队伍壮大。出台《乌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培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制定了四个方面10条工作举措,全力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涌现、创新型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工作的通知》,实施月调度机制,建成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0家,培育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达到42家,认定科技领军企业2家。成功备案“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云博科技企业特派员工作站”“乌海市科创中心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3家工作站,工作站覆盖高校院所、国有企业和科技型民营企业,推动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向纵深拓展,目前已入库企业科技特派员88人,服务企业总数达到214家。培育乌海市网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的内蒙古网讯创客俱乐部通过国家众创空间备案资格。持续推动乌海市科技创新孵化中心建设,目前已完成土地挂牌摘地、土地测绘、勘界、可研报告编制、施工图设计招标等工作,正在进行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预计2024年12月完成建设。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提升。2022年,登记认定各类技术合同43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近4亿元,位列自治区第四。围绕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实际和企业技术需求,备案2家自治区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提升科技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引进华东师范大学赵晨博士团队与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展CO2与焦炉煤气重整增产甲醇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创新主体进行技术升级。引进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科技人才团队实施“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湖泊底泥污染控制与生态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实现乌海湖底泥淤泥安全处置与生态高值化利用。推动内蒙古东源科技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马凡华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科技人才团队开展《掺氢天然气内燃机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项目。2023年3月23日,乌海市人民政府与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产业技术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创新人才培育、企业培育孵化、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积极推进与清华大学在创建国家级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下一步,乌海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为宗旨,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坚持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建立健全激励措施、加强科普宣传引导,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落实“三个全覆盖”计划,全面开展“双倍增”行动,为我市实现“三高目标”发挥科技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