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盟市创新

呼和浩特市多措并举吸引集聚院士专家团队广泛开展科技合作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呼和浩特市科技局 发布日期:2022-10-27 08:30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制定出台吸引人才政策10条和配套实施细则,持续举办三届“创新青城”院士论坛、两届“院士青城行”活动,吸引集聚了一批以院士专家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推动建立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依托项目和平台柔性引进院士20人、知名专家团队100余人,聚焦重点领域实施院士专家合作项目20余项,通过开展战略咨询、联合技术攻关、共建创新平台、培养科技人才等方式,多措并举吸引集聚院士专家团队广泛开展科技合作,助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合作引领示范成效显著。

大力举办院士青城行活动

引领呼和浩特市高质量发展

成功举办院士青城行活动

作为国家顶尖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群体,院士专家资源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更是一个城市创新发展的宝贵财富,呼和浩特市立足全市创新发展战略布局,出台政策全方位吸引人才,积极对接各领域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在持续举办三届“创新青城”院士论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院士论坛的影响力,推动院士专家团队发挥引领作用,大力举办两届“院士青城行”活动,建立院士专家与呼和浩特市的长效合作机制,不断强化与院士专家团队的深层次合作,进一步深化合作模式、拓宽合作领域,把一批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引进呼和浩特市、引入企业,并转化一批院士科研成果,培育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行业高端创新项目,为呼和浩特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

借力增强创新能力

为更好地引进院士专家资源,助力企事业单位技术创新,呼和浩特市聚焦新材料、动物胚胎工程、电子信息、中蒙医药等重点领域,推动建立了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其中2家外籍院士专家工作站对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建站单位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对接发展需求和技术难题,向院士专家团队借力、借智,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自主创新能力和行业地位得到全面提升。

其中,引进胡文瑞院士的半导体材料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衬底工艺及关键制备设备研发,在国家重大“卡脖子”碳化硅晶体生长技术方面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已完成2英寸碳化硅中试生产,目前进入4英寸碳化硅生长工艺优化研发。引进张涌院士的家畜种质资源与胚胎生物工程技术联合院士专家工作站围绕优质高产牛羊种质资源创制与利用、蒙古高原特有家畜遗传资源挖掘与利用,已累计培育后备奶牛种公牛88头,并初步形成世界首个“蒙古高原动物遗传资源库与信息平台”。引进赵鹏大院士的地理信息及地测遥感院士专家工作站在自治区矿产资源勘查、水文监测等领域,深入开展了北斗产业推广应用与课题研究,并构建了区内首个北斗导航产业化应用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了我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引进蒙古国德·策仁达嘎瓦院士的蒙医治疗骨质疏松国际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了蒙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加味通拉嘎—5”治疗肝性骨病的临床研究,已出版论著《蒙医骨病诊疗文献汇编》,提升了我区蒙医药临床水平。引进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叶列梅叶夫院士的数字化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针对人工智能决策支持平台方面的技术难题,已展开具体项目指导,致力提升企业智能化服务能力。引进新加坡李德纮院士的智慧城市院士专家工作站主要围绕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开展技术研发与应用,提升全区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智慧化和科学化水平。

院士专家领衔

强力打造高水平研发平台

呼和浩特市聚焦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和推动重点产业发展,支持重点研发平台引进院士专家团队。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已邀请任发政院士担任技术咨询委员会主任,并邀请乳产业科研领域的权威院士专家张涌、孙宝国等领衔建设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的4个研究分中心,目前通过聘任研究中心主任、技术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方式已集聚9位院士和80多位行业专家团队,开展了高水平协同创新,在突破乳业“卡脖子”关键技术方面已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为全国乳业发展提供了战略科技力量。内蒙古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引进兰州大学南志标院士专家团队,积极创建国家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已展开共建“内蒙古草种资源开发利用联合实验室”,并成功揭榜2022年自治区种业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项目“重要乡土育种新技术研发与新品种培育推广”,培养了一批本土草种业科技人才,提升了自治区草种业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已引进陈润生院士,拟在京创建动物RNA疫苗联合创新中心,重点建设免疫原设计平台、RNA递送平台等4家平台,开展口蹄疫mRNA疫苗、蓝耳病mRNA疫苗等4个疫苗研发。

深化院士专家合作

赋能地方产业发展

呼和浩特市以六大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创新需求为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与院士专家团队深度开展合作,强化高质量产业技术创新供给,加快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聚焦乳业、草种业、新材料、农业种植、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领域,突破了一批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强有力支撑了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方智远院士在武川县壕赖山乡考察冷凉蔬菜院士专家试验站建设情况

其中,聚焦乳产业领域,依托任发政院士专家团队,在乳制品营养基础研究方面开展了多项研究,解决了儿童牛奶原生DHA、母乳化蛋白等乳中营养成分功能评价的技术难题,推动了乳制品新品开发;依托张涌院士专家团队,已突破奶牛体外胚胎生产技术瓶颈,性别控制准确率和生产效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依托沈建忠院士专家团队,开展了原奶污染物转化规律研究,探索了原奶中氯化石蜡和多氯萘等新污染物的污染途径和管控方法等关键问题,填补了原奶新污染物监测数据的空白。聚焦草种业领域,依托兰州大学草业科学领域的南志标院士专家团队,已展开草种业乡土草资源开发与良种育繁技术攻关,为呼和浩特市挖掘培育出三河偃麦草、巴尔虎草木樨状黄芪等一批优良乡土新品种,并培养了一批本土草种业科技人才。聚焦动物疫苗产业领域,依托陈润生院士团队,已展开口蹄疫、蓝耳病等4个mRNA疫苗研发联合攻关,超前布局mRNA疫苗市场,预测4个疫苗研发成功市场估值200亿人民币。聚焦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领域,依托胡文瑞院士专家团队,重点研发碳化硅晶体生长及关键制备设备的“卡脖子”技术,已完成2英寸碳化硅晶体研发,设备和工艺均实现国产化,取得6项发明专利,目前进入4英寸碳化硅晶体技术攻关,进一步弥补市场短缺。聚焦特色农业种植领域,依托方智远院士冷凉蔬菜专家团队,在武川县已筛选出适宜本地栽培的甘蓝、结球白菜系列品种7个,并制定冷凉区域甘蓝、结球白菜高效栽培模式和施肥参数指标,拟进一步开展基于化肥减量增效的冷凉蔬菜水肥一体化绿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依托朱健康院士团队的基因编辑技术力量,正在开展藜麦千斤丰产栽培技术集成种植试验,致力提升藜麦丰产栽培技术水平;依托李玉院士专家团队,正在推动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合作,拟在武川县启动建设内蒙古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开展高原蘑菇产业化项目合作。聚焦北斗产业应用的行业人才短缺和行业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依托赵鹏大院士专家团队技术力量,已开展本土应用人才的联合培养和北斗产业应用推广项目,提升了行业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了自治区北斗产业应用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结合产业发展重大创新需求,持续加大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强化呼和浩特市科技人才供给与支撑。一是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加强各类研发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联合实施重大技术攻关,形成“项目+平台”的院士引进依托模式。二是用好吸引人才政策10条,积极搭建科技人才交流平台,推动院士青城行活动提档升级,吸引集聚院士专家团队在呼和浩特市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三是依托院士专家合作,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为呼和浩特市培养一批乳业、草种业、生物医药等产业的战略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


附件:

上一篇: 巴彦淖尔市举办农牧业重点科技成果现场推介会

下一篇: 鄂尔多斯市科技局:科技惠企政策"云培训"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盟市创新
盟市创新

呼和浩特市多措并举吸引集聚院士专家团队广泛开展科技合作

发布时间:2022-10-27 08:00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呼和浩特市科技局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制定出台吸引人才政策10条和配套实施细则,持续举办三届“创新青城”院士论坛、两届“院士青城行”活动,吸引集聚了一批以院士专家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推动建立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依托项目和平台柔性引进院士20人、知名专家团队100余人,聚焦重点领域实施院士专家合作项目20余项,通过开展战略咨询、联合技术攻关、共建创新平台、培养科技人才等方式,多措并举吸引集聚院士专家团队广泛开展科技合作,助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合作引领示范成效显著。

大力举办院士青城行活动

引领呼和浩特市高质量发展

成功举办院士青城行活动

作为国家顶尖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群体,院士专家资源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更是一个城市创新发展的宝贵财富,呼和浩特市立足全市创新发展战略布局,出台政策全方位吸引人才,积极对接各领域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在持续举办三届“创新青城”院士论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院士论坛的影响力,推动院士专家团队发挥引领作用,大力举办两届“院士青城行”活动,建立院士专家与呼和浩特市的长效合作机制,不断强化与院士专家团队的深层次合作,进一步深化合作模式、拓宽合作领域,把一批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引进呼和浩特市、引入企业,并转化一批院士科研成果,培育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行业高端创新项目,为呼和浩特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

借力增强创新能力

为更好地引进院士专家资源,助力企事业单位技术创新,呼和浩特市聚焦新材料、动物胚胎工程、电子信息、中蒙医药等重点领域,推动建立了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其中2家外籍院士专家工作站对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建站单位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对接发展需求和技术难题,向院士专家团队借力、借智,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自主创新能力和行业地位得到全面提升。

其中,引进胡文瑞院士的半导体材料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衬底工艺及关键制备设备研发,在国家重大“卡脖子”碳化硅晶体生长技术方面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已完成2英寸碳化硅中试生产,目前进入4英寸碳化硅生长工艺优化研发。引进张涌院士的家畜种质资源与胚胎生物工程技术联合院士专家工作站围绕优质高产牛羊种质资源创制与利用、蒙古高原特有家畜遗传资源挖掘与利用,已累计培育后备奶牛种公牛88头,并初步形成世界首个“蒙古高原动物遗传资源库与信息平台”。引进赵鹏大院士的地理信息及地测遥感院士专家工作站在自治区矿产资源勘查、水文监测等领域,深入开展了北斗产业推广应用与课题研究,并构建了区内首个北斗导航产业化应用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了我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引进蒙古国德·策仁达嘎瓦院士的蒙医治疗骨质疏松国际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了蒙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加味通拉嘎—5”治疗肝性骨病的临床研究,已出版论著《蒙医骨病诊疗文献汇编》,提升了我区蒙医药临床水平。引进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叶列梅叶夫院士的数字化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针对人工智能决策支持平台方面的技术难题,已展开具体项目指导,致力提升企业智能化服务能力。引进新加坡李德纮院士的智慧城市院士专家工作站主要围绕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开展技术研发与应用,提升全区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智慧化和科学化水平。

院士专家领衔

强力打造高水平研发平台

呼和浩特市聚焦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和推动重点产业发展,支持重点研发平台引进院士专家团队。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已邀请任发政院士担任技术咨询委员会主任,并邀请乳产业科研领域的权威院士专家张涌、孙宝国等领衔建设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的4个研究分中心,目前通过聘任研究中心主任、技术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方式已集聚9位院士和80多位行业专家团队,开展了高水平协同创新,在突破乳业“卡脖子”关键技术方面已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为全国乳业发展提供了战略科技力量。内蒙古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引进兰州大学南志标院士专家团队,积极创建国家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已展开共建“内蒙古草种资源开发利用联合实验室”,并成功揭榜2022年自治区种业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项目“重要乡土育种新技术研发与新品种培育推广”,培养了一批本土草种业科技人才,提升了自治区草种业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已引进陈润生院士,拟在京创建动物RNA疫苗联合创新中心,重点建设免疫原设计平台、RNA递送平台等4家平台,开展口蹄疫mRNA疫苗、蓝耳病mRNA疫苗等4个疫苗研发。

深化院士专家合作

赋能地方产业发展

呼和浩特市以六大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创新需求为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与院士专家团队深度开展合作,强化高质量产业技术创新供给,加快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聚焦乳业、草种业、新材料、农业种植、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领域,突破了一批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强有力支撑了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方智远院士在武川县壕赖山乡考察冷凉蔬菜院士专家试验站建设情况

其中,聚焦乳产业领域,依托任发政院士专家团队,在乳制品营养基础研究方面开展了多项研究,解决了儿童牛奶原生DHA、母乳化蛋白等乳中营养成分功能评价的技术难题,推动了乳制品新品开发;依托张涌院士专家团队,已突破奶牛体外胚胎生产技术瓶颈,性别控制准确率和生产效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依托沈建忠院士专家团队,开展了原奶污染物转化规律研究,探索了原奶中氯化石蜡和多氯萘等新污染物的污染途径和管控方法等关键问题,填补了原奶新污染物监测数据的空白。聚焦草种业领域,依托兰州大学草业科学领域的南志标院士专家团队,已展开草种业乡土草资源开发与良种育繁技术攻关,为呼和浩特市挖掘培育出三河偃麦草、巴尔虎草木樨状黄芪等一批优良乡土新品种,并培养了一批本土草种业科技人才。聚焦动物疫苗产业领域,依托陈润生院士团队,已展开口蹄疫、蓝耳病等4个mRNA疫苗研发联合攻关,超前布局mRNA疫苗市场,预测4个疫苗研发成功市场估值200亿人民币。聚焦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领域,依托胡文瑞院士专家团队,重点研发碳化硅晶体生长及关键制备设备的“卡脖子”技术,已完成2英寸碳化硅晶体研发,设备和工艺均实现国产化,取得6项发明专利,目前进入4英寸碳化硅晶体技术攻关,进一步弥补市场短缺。聚焦特色农业种植领域,依托方智远院士冷凉蔬菜专家团队,在武川县已筛选出适宜本地栽培的甘蓝、结球白菜系列品种7个,并制定冷凉区域甘蓝、结球白菜高效栽培模式和施肥参数指标,拟进一步开展基于化肥减量增效的冷凉蔬菜水肥一体化绿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依托朱健康院士团队的基因编辑技术力量,正在开展藜麦千斤丰产栽培技术集成种植试验,致力提升藜麦丰产栽培技术水平;依托李玉院士专家团队,正在推动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合作,拟在武川县启动建设内蒙古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开展高原蘑菇产业化项目合作。聚焦北斗产业应用的行业人才短缺和行业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依托赵鹏大院士专家团队技术力量,已开展本土应用人才的联合培养和北斗产业应用推广项目,提升了行业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了自治区北斗产业应用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结合产业发展重大创新需求,持续加大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强化呼和浩特市科技人才供给与支撑。一是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加强各类研发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联合实施重大技术攻关,形成“项目+平台”的院士引进依托模式。二是用好吸引人才政策10条,积极搭建科技人才交流平台,推动院士青城行活动提档升级,吸引集聚院士专家团队在呼和浩特市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三是依托院士专家合作,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为呼和浩特市培养一批乳业、草种业、生物医药等产业的战略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