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科技政声

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日期:2023-09-07 15:02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

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 王志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对科技创新进行了顶层谋划和系统部署,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一系列事关科技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论断,并与时俱进开创性提出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构想,立意高远,内涵深刻,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的新境界,开辟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新境界,开辟了新时代创新发展的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形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重要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我国和世界发展的历史新方位,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我国科技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方法进行全面系统总结,对关于创新的各种理论学说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不断拓展新视野、提出新命题、作出新论断,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科技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继承性、时代性、引领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对“什么是生产力”以及“如何发展生产力”作出了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发展动力机制演变规律的准确把握。从“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蕴含了“四重逻辑”。从大历史的维度揭示了国家兴衰的“历史逻辑”,国家之争就是实力之争,根本是生产力之争,核心是科技创新能力之争。纵观人类发展历史,领先科技和尖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竞争力就转向哪里,我国必须走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道路。从时代进步的维度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逻辑”,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从应对风险挑战的维度揭示了科技创新的“倒逼逻辑”,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疫情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大国竞争博弈的角力场,要想掌握国家发展的主动,必须赢得科技创新的主动。从科技创新地位作用的维度揭示了自身发展的“演进逻辑”,科技创新从古希腊时期“闲人的思维体操”,到形成独立的社会建制,今天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要素。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其中一个关键变量,只有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机遇,顺应科技创新的规律,下好前沿科技创新的先手棋,才能在科技革命的浪潮之巅掌握主动权、占据制高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指导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展开,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迈出重大步伐,重大科技任务有序实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至2022年的第11位,是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辟了广阔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全面系统学习理解掌握,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新时代科技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以科技强国建设有力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第一,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我国科技创新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从党的十八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再到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深刻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科技事业发展全局,对科技创新的谋划部署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建立完善了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为我国科技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要完善党对科技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把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体现在科技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科技工作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推进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第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我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迫切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供给,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特点,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充分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各环节,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推进各项工作的逻辑起点,成为找准发展领域、发展重点、发展路径、发展方法的不二选择,在解决“结构”和“动力”上下功夫,为“平衡”和“充分”发展提供重要驱动力。

第三,坚持“四个面向”战略方向,提高科技创新对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支撑引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明确了推进科技事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要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必须向科技创新要方法、要答案,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筋骨”支撑。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以“非对称”策略在前沿领域加快“换道超车”。要紧紧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布局“补短板”和“建长板”并重的创新链,全面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部署实施重大科技任务,突破更多“卡脖子”技术瓶颈。要加大资源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的科技投入和研发攻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

第四,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人才资源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没有强大的人才队伍作后盾,科技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建设科技强国必须有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要围绕重要学科领域和创新方向完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发现机制,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作风学风建设。在重大科技攻关实践中培育锻炼人才,鼓励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构建国际化人才制度和科研环境,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制度体系,让我国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的沃土。

第五,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改革发展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多方面调整,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让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共同转动,目的就是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力强化宏观统筹和重大任务组织实施能力,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从立框架、建制度向提升体系化能力、增强体制应变能力转变,建立完善与科技攻坚和应急攻关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法律政策社会文化环境,充分释放全社会巨大的创新潜能。

第六,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增强国际创新治理的参与度和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辩证统一、并行不悖,开放合作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应有之义,而科技自立自强是能够平等合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坚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创新治理,积极拓展科技对外开放的格局和空间。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全球创新要素集聚和创新资源整合能力,筑牢联通国际大循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根基,积极承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技创新使命,为解决世界性科学难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为深入学习和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更好地指导我国科技改革发展实践,科技部专门成立课题研究组,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和解读,《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一书,就是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阶段性成果,也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成果。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担当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步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文系作者为《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一书所作的序言,题目为编者所加。)

来源:《科技日报》(2023年09月07日 第01版:今日要闻)


附件:

上一篇: 推进国际科技合作 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习近平主席向2023年浦江创新论坛致贺信为科技交流合作...

下一篇: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出版发行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科技政声
科技政声

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发布时间:2023-09-07 15:24  来源:科技日报

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

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 王志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对科技创新进行了顶层谋划和系统部署,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一系列事关科技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论断,并与时俱进开创性提出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构想,立意高远,内涵深刻,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的新境界,开辟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新境界,开辟了新时代创新发展的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形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重要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我国和世界发展的历史新方位,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我国科技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方法进行全面系统总结,对关于创新的各种理论学说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不断拓展新视野、提出新命题、作出新论断,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科技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继承性、时代性、引领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对“什么是生产力”以及“如何发展生产力”作出了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发展动力机制演变规律的准确把握。从“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蕴含了“四重逻辑”。从大历史的维度揭示了国家兴衰的“历史逻辑”,国家之争就是实力之争,根本是生产力之争,核心是科技创新能力之争。纵观人类发展历史,领先科技和尖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竞争力就转向哪里,我国必须走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道路。从时代进步的维度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逻辑”,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从应对风险挑战的维度揭示了科技创新的“倒逼逻辑”,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疫情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大国竞争博弈的角力场,要想掌握国家发展的主动,必须赢得科技创新的主动。从科技创新地位作用的维度揭示了自身发展的“演进逻辑”,科技创新从古希腊时期“闲人的思维体操”,到形成独立的社会建制,今天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要素。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其中一个关键变量,只有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机遇,顺应科技创新的规律,下好前沿科技创新的先手棋,才能在科技革命的浪潮之巅掌握主动权、占据制高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指导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展开,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迈出重大步伐,重大科技任务有序实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至2022年的第11位,是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辟了广阔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全面系统学习理解掌握,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新时代科技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以科技强国建设有力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第一,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我国科技创新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从党的十八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再到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深刻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科技事业发展全局,对科技创新的谋划部署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建立完善了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为我国科技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要完善党对科技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把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体现在科技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科技工作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推进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第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我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迫切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供给,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特点,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充分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各环节,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推进各项工作的逻辑起点,成为找准发展领域、发展重点、发展路径、发展方法的不二选择,在解决“结构”和“动力”上下功夫,为“平衡”和“充分”发展提供重要驱动力。

第三,坚持“四个面向”战略方向,提高科技创新对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支撑引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明确了推进科技事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要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必须向科技创新要方法、要答案,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筋骨”支撑。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以“非对称”策略在前沿领域加快“换道超车”。要紧紧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布局“补短板”和“建长板”并重的创新链,全面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部署实施重大科技任务,突破更多“卡脖子”技术瓶颈。要加大资源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的科技投入和研发攻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

第四,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人才资源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没有强大的人才队伍作后盾,科技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建设科技强国必须有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要围绕重要学科领域和创新方向完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发现机制,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作风学风建设。在重大科技攻关实践中培育锻炼人才,鼓励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构建国际化人才制度和科研环境,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制度体系,让我国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的沃土。

第五,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改革发展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多方面调整,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让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共同转动,目的就是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力强化宏观统筹和重大任务组织实施能力,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从立框架、建制度向提升体系化能力、增强体制应变能力转变,建立完善与科技攻坚和应急攻关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法律政策社会文化环境,充分释放全社会巨大的创新潜能。

第六,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增强国际创新治理的参与度和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辩证统一、并行不悖,开放合作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应有之义,而科技自立自强是能够平等合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坚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创新治理,积极拓展科技对外开放的格局和空间。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全球创新要素集聚和创新资源整合能力,筑牢联通国际大循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根基,积极承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技创新使命,为解决世界性科学难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为深入学习和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更好地指导我国科技改革发展实践,科技部专门成立课题研究组,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和解读,《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一书,就是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阶段性成果,也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成果。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担当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步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文系作者为《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一书所作的序言,题目为编者所加。)

来源:《科技日报》(2023年09月07日 第01版:今日要闻)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