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晓!2024年公众关注的内蒙古十大科技新闻
发布时间:2025-01-13 00:36 来源:创新内蒙古
2024年,内蒙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找准内蒙古在科技强国建设中的定位,以实施科技“突围”工程为主抓手,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集中资源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全区科技创新事业收获丰硕成果,为办好两件大事、闯新路进中游提供强劲动力。日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科技日报社内蒙古记者站与社会公众共同评选出2024年公众关注的内蒙古十大科技新闻,以点带面展示内蒙古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风采。
01
内蒙古全局谋划纵深推进
科技“突围”工程
2024年,内蒙古在科技创新领域启动实施科技“突围”工程,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超前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自治区党委、政府高位统筹,组建自治区党委科技委,召开全区科技工作会议,组建自治区科技咨询委员会,确定“找点位、找团队、找模式”工作路径,聚焦国家所需、内蒙古所能,自治区层面首批选定“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稀土”“氢能”“特色乳业”以及“光栅大科学装置”“4+1”个突围点位,集中部署启动36项重大攻关任务,所有任务均由企业或企业组建的重大创新平台牵头承担,共吸引72家区内外科研单位参与攻坚,资金总投入达到28.17亿元,引导带动各地各部门以“突围”意识谋划科技创新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搞创新、集中资源谋突围的良好创新态势。
02
内蒙古构建
“1+7”科技政策体系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关于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意见》新闻发布会
2024年,内蒙古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指导内蒙古未来科技创新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以实施科技“突围”工程为牵引,着眼解决我区科技统筹不够效果不强、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不足、创新主体能力不强、创新体制机制不活、成果转化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出台7个方面26项改革措施,并在自治区党委科技委统筹领导下,强化各相关部门的政策衔接与配套落实。在《意见》牵引下,自治区密集出台《关于实施“英才兴蒙”工程若干政策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体系优化改革方案》《关于深化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工作容错免责清单(试行)》等一系列改革政策举措,构建起以创新规划、实施细则、科技人才、科技金融、经费改革为支撑的“1+7”科技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政策从“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衔接协同,有力提升政策整体效能。
03
“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
开启聚变模式
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教授团队与内蒙古科拓生物有限公司通过“蒙科聚”平台签订2000万元“功能性乳酸菌菌株所有权及其知识产权转化”合同
2024年,内蒙古以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放大“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的资源聚合、聚变效应。年初,北京、上海等11个地区的34家协同创新合作机构加速建成,“一总多分飞地协同”科创服务网络正式落地。4月,“蒙科聚”积分奖励政策实施,依据创新业绩给用户积分,吸引资源、激励研发,推动成果转化。同时,内蒙古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探索职务科技成果单列、“先使用后付费”等模式,聚焦重点产业创新需求,构建“专题—重点—重大”成果发布体系,举办“蒙科聚”品牌发布会,促进科研成果走向市场。在此期间,多项亮眼成果涌现:内蒙古工业大学与久泰新材料公司经该平台签下千万元成果转化合同,实现学校历史性突破;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教授团队和科拓生物公司达成2000万元“功能性乳酸菌菌株”转让合同,创自治区高校之最;全区首单“中试综合保险”落地赤峰;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路战远团队借助平台,5天完成300万元线上大额科技成果交易……在“蒙科聚”聚合聚变效应引导下,2024年,全区技术合同登记量、成交额分别达到2414项和82.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9%和34.13%,双双刷新纪录,为地区发展注入了澎湃新动能。
04
内蒙古区域创新能力
综合排名上升4位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
在2024年11月2日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中,内蒙古区域创新能力进步明显,位列全国第24位,较上年提升4位,是排名上升8个省份的西部创新转型典型。报告显示,2024年,内蒙古在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5个一级指标中,表现最好的是知识获取和企业创新,其中知识获取排第18位,较上年度上升2位;企业创新排第18位,较上年度上升10位。在138个基础指标中,内蒙古多项排名均居全国前列。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增长率为45.84%,排名全国第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增长率为32.5%,排名全国第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外部支出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均排名全国第3位。这些数据表明,近年来,内蒙古深入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凸显。
05
内蒙古获得
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奖
路战远、张和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2024年6月24日北京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内蒙古提名的2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成果分别是由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张和平主持完成的“优良乳酸菌种质资源挖掘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创制及应用”项目和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路战远主持完成的“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退化农田地力培育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打破了自2017年以来区内研发机构作为成果主要完成方国家科技奖励长期空缺的状况。同时,由我区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参与的“猪用重组口蹄疫0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的创制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内蒙古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肉鸭高效育种技术创建与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名高端引进人才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06
怀柔实验室与自治区政府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怀柔实验室与自治区政府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4年7月14日上午,怀柔实验室与自治区政府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怀柔实验室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聚焦能源领域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科技创新。自治区能源资源丰富,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按照协议,双方将遵循“优势互补、平台公用、资源共享”的原则,以内蒙古能源研究院为纽带,从新技术实证验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人才引育互派、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筑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基石,有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07
我区首个大型科技基础设施
在呼和浩特开建
空天跨尺度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建设效果图
2024年5月28日,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空天跨尺度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与高性能光栅产业化项目在和林格尔新区启动建设。该项目总投资约12.5亿元,由内蒙古智能制造研究院作为技术牵头单位,联合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单位、秦宁(内蒙古)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产业化实体单位共同实施。项目技术支撑团队来自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航天科技集团等优势单位团队,建设国内首个对标国际领先水平的空天跨尺度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有效解决高精度、大幅面光栅连续制造难题,实现国家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工业母机等重点产业计量体系与智能测控技术的自主可控。项目已组建专业的国家技术团队,将建筑结构与科学装置融为一体,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全面对齐国际最高水平,二期工程建设目标是实现产业化和技术突破引领。
08
我国首台专门用于行星际闪烁观测的射电望远镜在锡林郭勒建成
坐落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
2024年5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牵头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设备之一——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顺利通过工艺测试。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是我国首台专门用于行星际闪烁观测的射电望远镜,坐落于锡林郭勒盟,由1个主站、2个辅站构成。3个台站之间两两连线,可以组成一个近似等边三角形,站间距约200公里。主站拥有目前我国最大的抛物柱面射电望远镜,由3排南北长140米、东西宽40米的抛物柱面天线组成。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通过探测天文致密源的射电辐射,感知太阳风湍流引起的流量闪烁信号,遥测行星际太阳风的径向速度和密度变化,是行星际空间天气日常监测的高效地基设备。该望远镜由我国自主研制,在327、654、1400兆赫兹的频段上实现宇宙极弱瞬变射电信号的高灵敏度捕捉,其主站的天线口径、噪声温度、探测灵敏度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09
科技特派员下沉让
戍边户吃上新鲜蔬菜
科技特派员关慧明与戍边户分享蔬菜收获喜悦
2024年,乌兰察布市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的科技特派员关慧明带领科技特派团下沉到四子王旗和额济纳旗的9个边境乡镇53个戍边户、连队,针对边境地区蔬菜供应难题开展科技指导和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他们以四子王旗江岸苏木为试点为戍边户建设智能小型温室,创新性自主研发出“蔬菜盒”冬季蔬菜供给技术,使46户戍边户实现了在冬季每月能够稳定获取15斤新鲜蔬菜的重大突破,填补了当地冬季蔬菜自给的空白。同时,该团队结合时令特征,在用水很少情况下,以沙子为基质、以羊粪作为养分种植获得成功,为5户戍边户建设了60平方米的蔬菜小拱棚,成功种植5至6种蔬菜,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种植技术。截至目前,科技特派员团队已在边境地区成功建设小型智能温室37座,让戍边户一年四季都吃上了新鲜蔬菜。这一民生改善举措,不仅提升了戍边户的生活质量,更激发了他们建设边疆、守护家园的热情与信心。
10
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夯实内蒙古粮仓根基
中国农科院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试验示范区大获丰收
2024年,内蒙古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推进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和优质高效增粮行动,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模式集成推广典型不断涌现,有力支撑内蒙古粮食产量迈上800亿斤新台阶。其中,兴安盟扎赉特旗、科右前旗推广“大豆大垄密植浅埋滴灌栽培技术”和“大豆提质固氮ARC耦合绿色增产技术”,内蒙古大兴安岭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呼伦贝尔市莫旗红彦镇中储粮北方公司推广“大豆大垄高台栽培技术”,呼伦贝尔市阿荣旗推广“大豆垄三栽培技术”等5个案例创造了多个大豆高产纪录,最高亩产321.7公斤,入选2024年全国大豆大面积高产典型案例。中国农业科学院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通过“科技包县”机制,在全区11个盟市50余个旗县开展玉米密植精准调控与规模高产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推广面积达1000多万亩,创自治区东部区和西部区小面积、大面积高产纪录,东部区万亩片平均产量为1247.22公斤/亩,西部区百亩方产量为1473公斤/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