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创前沿 | 李飞:科研星河下的逐梦人
发布时间:2024-12-26 23:42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基础研究与科研条件处 人事处
开栏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涌现出一批领军青年人才,为我区基础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近期,“创新内蒙古”将持续推出“青创前沿”系列宣传报道,将笔触聚焦于基础研究领域的青年人才,讲述他们甘坐“冷板凳”、敢啃“硬骨头”、勇闯“无人区”的创新故事,宣扬他们求实创新、破浪前行的拼搏精神,以朝气蓬勃形象展现新时代青年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首广为传唱的民歌,道出内蒙古草原广袤无垠美景,令人心驰神往。
草原是内蒙古文化的摇篮和承载体,蒙古包、马头琴和炊烟袅袅是天人合一的绝美画卷。内蒙古草原横跨东西约2500公里,总面积近4亿公顷,构筑起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安全走廊。
李飞深入牧户开展生产调查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草地生态遥感与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李飞,这位年轻的80后,带领团队在“星-空-地”的多维空间中不断探索,持续推进原理方法和应用的基础研究,为草地遥感技术发展开辟新航道。
儿时,徐霞客 “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的壮志豪情,在李飞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2020年,他学成归国毅然选择到内蒙古,开启属于自己的科研“遐征”。
近年来,李飞带领团队在生态参量遥感多尺度反演技术创新中,从理论基础到技术应用,逐一攻克难关。面对中国草地地上生物量10米精度制图时,数据精度不足、影像匹配困难等问题接踵而至。他带领团队深入草原腹地采集一手数据。
“烈日炎炎中,草原热浪滚滚,汗水浸透衣衫,脚下的每一步都刻骨铭心。”李飞感叹,草原调查如同基础研究漫长而艰辛,有时仰望草原上的璀璨星河又充满力量,正是因为太难才更有挑战,困难总要有人去突破。
李飞带领团队开展草原遥感测量
李飞与其团队夜以继日,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对不同季节、不同地形的草地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标注。通过不断改进算法,优化数据处理流程,终于成功分析了各变量在不同尺度下的贡献,绘制出了高精度的中国草地地上生物量图,为全球草地生态研究领域增添了璀璨光芒。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与自治区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培育基金的联合支持下,2023年8月11日,李飞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揭示了大气水汽压差增加导致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饱和的现象,为指导全球及我国生态安全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实现了我区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的重大突破。今年7月,关于草地生物量估算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环境遥感》发表,成为实现该领域的又一重要研究突破。
一步一个脚印,蓝图终变实景。202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在李飞的研究基础上,建成“星—空—地”一体化草原智能感知预警平台。这个平台就像一个精准的“智慧大脑”,能够实时、高效对草地资源进行全方位监测和管理,实现草地资源监测与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飞跃,为草原生态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是一场从“0”到“1”的“华丽蜕变”。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李飞说道,作为科研工作者,要勇于攀登科技高峰,聚焦前沿科技,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努力推动重大技术突破,争取在关键核心技术与基础理论上实现更多突破,为内蒙古自治区与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为实现科技强国梦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