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24-08-30 21:29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处
开栏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做出系统部署,提出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要求,为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创新内蒙古推出“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系列报道,围绕“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培养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等多个角度,梳理回顾自治区近年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实践与成效。敬请垂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为自治区在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力军作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方向。
自治区科技厅把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当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举措,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实施 “双倍增双提升” 行动、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以及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行动等,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持续加强政策支持
建立高企梯次培育体系
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组成部分,科技创新事业的重要策源地。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创新型企业培育、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自治区科技厅先后制定印发了《高新技术企业奖补实施细则》《科技惠企政策二十二条》《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实施方案》《科技领军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政策文件,并牵头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企业研究开发投入财政后补助办法》,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自治区科技厅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双提升”行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为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次性30万元研发奖励,对首次认定的重点领域科技领军企业给予一次性不低于300万元的资金支持。2023年以来,连续两年下达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奖励资金2.5亿元;下达科技领军企业科研项目奖励支持1.17亿元,带动科技领军企业科研投入超过2.7亿元;有效带动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研发投入稳步增长,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阜丰公司企业研发部开展中试实验
作为科技领军企业,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在生物发酵领域技术开发等方面投入在2亿元以上。该公司副总经理孙钦波介绍:“惠企政策的落地落实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高强度的科技创新投入也是企业保持技术引领优势的保障和底气。”
积极构建企业主导的融通创新生态,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政产学研力量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共性技术企业类平台,推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为行业提供全产业链、高质量共性技术供给服务,也是自治区科技厅推动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如支持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围绕“两个基地”目标,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共同筹建“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开展稀土新材料研究和高质化利用,打造稀土原创技术策源地。支持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筹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攻克草业引领性、突破性关键技术,推动草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3年,内蒙古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分别达到1905家和2539家,数量较上年增长超过20%和60%,科技领军企业数量达40家。
启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为切实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专业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自治区科技厅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企业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行动,选拔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科技型企业的专业人才担任工业科技特派员,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及高新技术企业等服务。
乌海市科创中心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氯碱化工等本市重点发展项目及支柱产业,培养了一批懂科技、懂市场、懂产业、懂政策、懂管理的复合型“科技红娘”,促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通辽市实行“订单式”需求与“菜单式”服务精准对接的企业科技特派员选派模式,围绕全市重点产业组建8个产业科技特派团深入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知识产权申请等方面开展服务。
攻坚生产难题、引领科技创新、助力企业发展,目前,全区备案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达到133家,累计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2765人、服务企业8827家,协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项目709项、解决技术难题859项、转移转化科技成果687项。
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通过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增加研发投入“三个全覆盖”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无研发投入、无研发机构、无发明专利“三清零”行动,加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引导力度,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包头市企业科技特派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科技体检”工作
包头市通过开展“科技体检”和“四个一”活动,组建包含市区(旗县)两级科技局、科技服务机构、行业专家在内的10支科技体检工作组,深入企业梳理挖掘企业创新需求,精准掌握企业创新生产过程的“症结”,并根据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开出解决问题的“良方妙剂”。
鄂尔多斯市率先在全区开展规上工业企业“三清零”行动,2023年“三清零”企业达到271家,规上企业研发费用总量、贡献率保持内蒙古第一,成功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2024年2月,“三清零”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达36.1%。该行动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区推广。
组建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是实现科技发展重大突破、推动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自治区科技厅围绕推进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引导支持企业联合行业优势科研团队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关键支撑。
在科技“突围”工程储能点位实施中,自治区科技厅以“部区联动”方式,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我区布局实施,以“定向择优”“揭榜挂帅”等项目组织形式,组建创新联合体引进汤广福、赵天寿、饶宏院士等8位专家及其团队,在“稀土点位”启动“稀土永磁电机”等6大领域的14个标志性工程示范类项目,创新联合体引进李卫、蒋成保院士等4位专家及其团队,聚焦稀土永磁电机应用、永磁材料产业化等方向打造12条首台套中试生产线,支撑稀土“两个基地”建设。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内蒙古运达能源有限公司牵头实施2024年启动的低碳能源领域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该项目联合全国风电整机领军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三峡陆上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等优势科研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通过开展“高效率、高稳定性陆上大型风电设备技术研发及产业示范”,将实现陆上风能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支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内蒙古捷氢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优势科研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宽功率波动适应性兆瓦级 PEM 电解水制氢装备的开发及工程化示范应用”,有望实现PEM电解水规模化应用,降低制氢成本,推动氢能点位科技“突围 ”,开辟从风电到绿氢的“新赛道”……
通过项目牵引,促进了我区企业与国内顶级专家和创新团队对接,开展关键性、前沿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攻关,构建了融通创新生态,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未来,自治区科技厅将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动各项举措落地,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内蒙古朝着“闯新路、进中游”的目标全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