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走进内蒙古 问计献计医药卫生事业
发布时间:2024-08-17 22:00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战略研究中心
八月,万物并秀,群贤毕至。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松、唐佩福、江涛、陈士林一行专家学者齐聚内蒙古,开展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我国医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战略研究”调研活动,深入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医学类高校、制药企业、医疗机构以及新兴产业问计献策。
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制高点,也是内蒙古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内蒙古生物医药产业有着独特的发展潜力,如何将研发、审批、生产、流通、安全、医保、管理、战略存在问题和待挖掘的潜力进行综合分析梳理,更好服务国家医疗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造福人民,是院士专家此次调研主要目的。
8月14日,院士专家组一行到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参观骨伤科、血液病科、布病科、蒙药房、传统正骨科、包氏正骨科、名老蒙医专家门诊等蒙医特色科室,与出诊专家深入交流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情况。
(唐佩福院士参观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传统正骨科)
“蒙医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逐步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和独特理论体系、临床特点的民族传统医学。”唐佩福院士充分肯定了该院各项事业所取得的长足发展,并表示,将推动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内蒙古设立分中心,以国家级的科研和临床优势,提升传统蒙医创新能力,促进内蒙古骨科与运动康复医学事业发展。
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院士专家们边走边问,详细了解该校在药物研发、民族药科研创新工作等情况,现场并针对药学学科和民族医药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院士专家组调研内蒙古医科大学实验室)
“在重大新药创制、医药卫生领域,要未雨绸缪,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百姓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陈士林院士指出,学校要积极发挥教育、科研、医疗等方面优势,开展有组织科研,打造生命健康领域原始创新策源地和高能级创新平台,扎实推动药学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以科技创新提升蒙医药标准化水平,为“健康内蒙古”“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内蒙古医科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贾永峰说:“就院士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会尽快研究,结合医科大学实际,不断创新医学教育模式,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努力为内蒙古医疗健康事业发展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8月15日,院士专家组马不停蹄赶赴乌兰察布市,调研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内蒙古乌兰察布东阳光化成箔有限公司,随后与当地高校、企业、医疗机构等8家单位代表进行座谈交流。
(李松院士同与会代表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形成新增长极的重大国家战略。”李松院士在座谈中表示,内蒙古有很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进步空间很大。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立足自身特色,强化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向高端、智能、绿色、安全方向更新升级,加速形成产业集群,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江涛院士在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观察患者治疗情况)
“乌兰察布在化药、生物药、蒙医药领域都有很好的产业基础,要加大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相结合,更好推动产业发展。”江涛院士说,要从源头出发,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开展创新药研究,充分挖掘整合各方资源,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对待人才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观念,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人才流动机制,紧密围绕产业建造新平台、塑造新优势。
院士专家围绕各自研究领域结合地方实际提出了一系列中肯建议,带来更多的期盼、更坚定的信心,让与会者感触颇深。
“院士专家为医院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指导性意见,指明了方向。”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院长汪英男说,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是我国工程科技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在服务国家科学决策、推动重大战略落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2023年,自治区和中国工程院共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内蒙古研究院,聚焦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战略咨询项目,共实施“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保护修复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等10个战略咨询项目,得到39位院士大力支持,集聚28个区内外高校院所和180多名本土专家共同参与项目研究。
自治区科技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张文韬表示,热切盼望有更多的院士来内蒙古搞研发、出成果,希望以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内蒙古研究院为纽带,充分发挥院士专家高端智库优势,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咨询研究,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高水平战略支撑。推动院士团队融入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将创新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积极培育新产业新赛道,助力科技“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