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倾力打造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发布时间:2024-08-06 21:12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农牧业与社会发展科技处 鄂尔多斯市科技局 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心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2022年7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鄂尔多斯市以“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掀开了鄂尔多斯“走好新路子 建设先行区”的崭新篇章。
从2020年开始,自治区科技厅持续投入科技专项资金,支持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围绕“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主题,重点针对“生态建设产业化程度低,制约荒漠化防治提质增效”“资源型产业链条短,制约经济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两大问题,组织实施荒漠化防治提质增效、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现代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速、人才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五大行动”,推动实施24项重大工程,39个重点项目,打造“绿、业、新、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典范,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有效模式,对推动荒漠化地区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形成示范效应,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实践经验,贡献中国智慧。
高擎“绿”的可持续
打造世界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样板区
荒漠化是全球性挑战,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均占全国的近1/4,是我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针对“生态建设产业化程度低,制约荒漠化防治提质增效”这一难题,示范区全力探索创新路径,努力让荒漠止步、让绿洲蔓延。
横贯达拉特旗全境的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盛夏的库布其热焰蒸腾,航拍镜头下一幅由深蓝色光伏板拼接而成的巨型骏马跃然眼前,这里便是位于沙漠腹地的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该基地2021年全容量并网,年发电量近20亿度,相当于每年可以节约标煤 68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58万吨。基地通过“林光互补”“草光互补”等生态技术,与种植养殖、生态旅游等“光伏+”项目相结合,在形成“板上产绿电、板下生绿金、板外带旅游”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的同时,有效治理了库布齐沙漠面积6万多亩,成为示范区探索光伏治沙新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
巨型骏马图光伏电站
在示范区实施的“荒漠化防治提质增效行动”中,绿色矿山是重点工程之一。国能准能集团在矿区生态修复中探索的“采—复—农—园”绿色协同发展模式,将120平方公里沟壑纵横的“鸡爪子山”变成了 18 万亩良田,成功打造出一个以绿色农牧业和矿区工业旅游为特色的现代绿色矿区,为在产矿山走出开发与保护的困局提供了范本。大唐集团国源龙王沟煤矿,通过智能化技术攻关和智能化装备升级改造,建成了国内首个 20米以上特厚煤层智能综放工作面,实现了工作全部设备的自主协同控制和智能开采的目标,为煤炭行业智能开采提供了典型示范。目前,全市已有155座煤矿开展智能化建设,121座煤矿建成绿色矿山。
国能准能集团矿山生态修复“采—复—农—园”绿色协同发展模式
“以主力先锋姿态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示范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矿城”综合治理,积极探索“防沙治沙+新能源”一体化模式,规划建设库布齐沙漠“光伏长城”和毛乌素沙地“一廊多点”项目,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治理率分别达到32%、75%,实现荒沙“双减少”和增绿“双提高”。目前,已取得治沙科技创新成果290多项,累计治理荒漠化土地1800多万亩。获批新能源装机规模5800万千瓦,到2030年新能源总装机将达1.5亿千瓦,将完成1500万亩治沙任务。库布齐沙漠治理区被联合国确立为“生态经济示范区”,库布其防沙治沙的成功实践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绿色名片”。
高擎“业”的可持续
打造现代能源经济和绿色低碳引领区
资源型产业链条短,是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面对的制约经济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主要问题。围绕国家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要求,示范区聚焦“进中游”和“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目标,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努力打造世界级能源产业、世界级现代煤化工产业、世界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世界级羊绒产业,全面构建创新驱动、多元协同的现代能源经济体系,努力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
开发利用替代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同时做好能源消纳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走进鄂尔多斯市图克工业园区,这里正在建设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绿氢+”煤制烯烃产业基地,该项目创新地采用绿氢与现代煤化工融合协同生产工艺,在年产260万吨煤制烯烃基础上,用绿电制取绿氢替代煤炭生产,配套 40 万吨/年绿氢耦合制烯烃生产能力,实现以氢换煤、减碳增效,是全球唯一规模化用绿氢替代化石能源生产高端化工产品的项目,助力内蒙古提升能源消费清洁化水平,构建节约高效、清洁低碳生产模式。
神华煤直接液化装置
向“新”而行,绿能彭拜。我国首个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纳日松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落户准格尔旗,并成功产出氢气。项目紧密结合太阳能与氢能,用绿电电解水制氢,探索绿电制氢新模式以解决能源消纳问题,为我国绿电制氢规模化、商业化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助力提升氢能“制—储—输—用”产业链整体水平。
随着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成为示范区着力解决问题、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在伊金霍洛旗蒙苏经济开发区建设的零碳产业园成为推动 这一战略落实的成功范例。产业园基于“新型电力系统”“零碳数字操作系统”和“绿色新工业集群”三大创新支柱而打造,培育新能源电池、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三大千亿级产业,实现园区100%的绿色电力供给。
让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让新兴产业“强筋壮骨”,让未来产业“星火燎原”,示范区打造现代能源经济和绿色低碳引领区的步履铿锵。相继建设6个国家级、自治区级创新平台,持续引领羊绒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最大规模的“沙戈荒”库布其风光基地;新能源装备制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8%,率先在全区建成“工业硅—多晶硅—单晶拉棒切片—电池片—组件”全链条产业集群;宝丰烯烃、卓正新材料等一批煤化工及延链补链重大项目全面启动;2023年鄂尔多斯市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
高擎“新”的可持续
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和创新驱动先行区
鄂尔多斯市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深入实施科技“突围”工程,2023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19亿元、增长55.7%,较2021年实现翻番。加大企业科技投入、加强科创平台建设、加快科创人才引进等一系列举措,为示范区塑造新优势、打造新引擎注入强大动力。
不久前,2024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会上发布的7项重大前沿科技成果,标志着鄂尔多斯市在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首个“零碳”机场项目落地伊金霍洛旗,以新型光伏、风电替代发电,镍氢电池储能,以CO₂冷热一体化系统替代传统机组,地源热泵地埋管系统实现浅层地热跨季节蓄取,实现区域风-光-储-冷-热-电一体化供能。建成后,航站楼 100%零碳供能,年降碳超 1 万吨,为全国提供经验和范式。
——清华大学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以氢能为枢纽的低碳/零碳智慧园区构建关键技术”成果,革新传统碱性电解技术,依托贺克斌、欧阳明高院士等领衔的科研团队,围绕智慧化碳管理、绿氢制备芳烃及绿色航煤等关键领域攻关,在鄂尔多斯构建氢能核心枢纽的低碳/零碳智慧产业园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及绿色发展。
——鄂尔多斯实验室“硅碳负极宏量制备技术”成果,成功制备出高容量、高首效、长寿命硅碳负极材料,并实现了千吨级宏量制备,有效地解决了硅负极自身低导电率及高体积效应导致的快速容量衰减问题,为打造新一代高比能量长续航电池产品筑牢基础,有力推动新能源行业的革命性发展。
鄂尔多斯实验室
与此同时,“纳米碳氢燃料技术”以煤炭清洁化燃烧和高值化利用为方向首次研制出煤基纳米碳氢燃料,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费托合成α-烯烃分离提纯技术”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生物质制航煤关键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打通了生产高品质绿色航空燃料全技术链条;“新型相变材料储能技术”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一项项前沿科技成果的背后离不开人才的加持。鄂尔多斯市出台“人才新政 30 条”和“科技新政 30 条”,深入开展科学家和企业家“握手”行动,建成并投入使用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人才科创中心,还在北京、深圳等先进发达地区设立人才科创飞地,成功引进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19 名、博士硕士1290 多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推动了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突破性、标志性的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同时,鄂尔多斯率市先在全区开展规上工业企业“三清零”行动,2023年“三清零”企业达到271家,规上企业研发费用总量、贡献率保持内蒙古第一,成功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高擎“富”的可持续
打造区域协调发展和全国共同富裕标杆区
2023年鄂尔多斯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850亿元,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43位,人均GDP蝉联全国第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900亿元。同时,以缩小地区、城乡和收入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行动。
一“株”柠条到一“块”好肉全产业链——百万亩柠条种植
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上先试先行,以“一株柠条”到“一块好肉”全产业链建设带领广大农牧民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引领农村牧区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达拉特旗存栏 2.5 万头“牧光互补”高端肉牛标准化养殖项目,带动周边1100户农牧民增收和20万亩青贮牧草种植,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互促共赢。在防沙治沙工程中全面推行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模式,累计提供稳定就业岗位5万个,促进农牧民人均年收入增加2万元以上。深入推进“二产带动一产、工业反哺农业”行动,引导本市能源企业投资“百万亩优质绒山羊牧场”等现代农牧业项目25个,总投资160.9亿元……这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绿富同兴的典型案例,正是示范区打造共同富裕标杆区的生动缩影。
近年以来,鄂尔多斯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打造更优城市环境,在全区首创“标准地+带方案出让+拿地即开工+全程帮办代办”等模式,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压缩至1年。每年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高品质建设幼有优育、学有善教、住有宜居、病有良医、劳有厚得、老有颐养的民生幸福标杆。
康巴什智慧体育公园
酷暑之际走进康巴什区,这座历史上饱受风沙之苦的城市,如今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下,将绿色一点点融入发展的血脉。却故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森林覆盖率高达35%,绿化覆盖率达 42.6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92.37㎡/人,远超出全国平均水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超过300天,夏季平均气温在宜人的 21℃……”城区绿道蜿蜒、鲜花簇拥,生态公园、开放草坪、绿带慢行系统以及口袋公园等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之所,还为城市增添了如诗如画的美景,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在可持续发展的宏伟征程中,鄂尔多斯将继续以勇担使命的初心、滚石上山的决心,久久为功、向绿而行,努力答好示范区建设的时代之卷,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鄂尔多斯模式、内蒙古样板、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