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科技厅工作

“闯”出一条新路 “进”入一片蓝海——2023年自治区科技创新工作综述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办公室 综合保障中心 发布日期:2024-02-25 20:25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创新综合潜力位列全国第10位,研发人员占比增幅、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增幅居全国前列;

——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11项,争取各类国家科技专项资金近4亿元,创历史新高;

——全区财政科技支出增长81.9%,新入选“长江学者”“国家杰青”6名,4人进入国家人才计划,实现历史性突破;

——全区技术交易合同数增长45.3%、交易额增长17.6%,科技成果登记数量首次突破两千项,再创新高;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被科技部选为典型经验上报国务院......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区科技战线紧扣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实在当先,干字为要,凝心聚力,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发力新兴产业,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着力打造契合自治区优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蹚出了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科技兴蒙”路径,推动全区科技创新事业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全面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那么改革就是最根本的动力源。

2023年,是自治区完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赋权攻坚之年。推动科技部出台《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科技赋能实施方案(2023—2025年)》,成为首个国家部委出台落实国务院《意见》的文件。出台《进一步强化科技激励的若干措施》、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本级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科研经费使用等政策措施,进一步为科研创新主体“放权松绑”,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在自治区的引领带动下,各地方强化政策支撑,《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举措》《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工作行动方案》《赤峰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等支持科技创新硬核政策相继落地,科技创新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区创新氛围愈加浓厚。

2023年,更是自治区大力推进研发攻坚行动,下血本投入的一年。全区财政科技支出达到78.2亿元,其中,自治区本级和盟市分别增长163.4%和63%。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259.2亿元,同比增长10.21%,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分别增长4.2%和13.9%。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支撑创新的核心力量。自治区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和重点人才引育项目为抓手,统筹推进科技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培育11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团队,累计培养自治区杰出青年46名、西部之光优秀青年学者64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673名。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吸引6万多名科技人才创新创业。1677人获自治区科学技术奖,8名国外和香港专家获自治区“骏马奖”,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进一步激发。

持续大力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项目组织方式,聚焦亟需科技攻关关键问题,通过“企业出题”方式,围绕种业、黄河流域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稀土、新能源装备、防沙治沙等重点领域,自治区广聚天下英才,实施38项科技重大示范工程,引导区内外企业、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121家,吸引区内外近800家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参与,集聚创新人才超4000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形成。

重大创新平台成群成势

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代表着一个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水平。

2023年,自治区加快培育创新平台,攀高进位打造科技创新“塔尖重器”,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科技前沿开创引领、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创新平台成群成势,重大创新平台夯基工程成效显著。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投入实体化运营,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加速“由势转能”,大青山实验室、鄂尔多斯实验室启动建设,加快创建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怀柔实验室内蒙古基地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新建动物疫苗、生物育种、大豆产业、BDO产业4家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壮大“国家队”,做强“地方队”,全区上下联动同向发力,持续优化创新平台布局,加大投入,推动创新资源向重大创新平台集聚,激发创新裂变。

攻克DHA从“添加”到“原生”的颠覆式技术难题,突破牛奶中高效分离乳铁蛋白的技术瓶颈,58家各类创新平台载体集聚河套平原,鄂尔多斯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合作实施“储能与智能电网”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区联动项目,启动7个稀土方向重点科研项目,自主研发国内首款苜蓿60K液相芯片......一系列成果,标注出内蒙古愈发浓厚的创新底色。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自治区对标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布局基础研究平台矩阵,基础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特种车辆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研制出国际首台套四立柱四机器人整体增材装备。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的稀土/聚乳酸复合环保包装材料关键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重组步伐,新获批国家科技项目12个,获授权专利12项,获省部级奖励1项,入选国家人才计划1人。

筑牢企业创新发展根基

彰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创新型企业是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

2023年,自治区加速推进创新型企业“双倍增双提升”行动,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积极构建企业主导的融通创新生态,通过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等措施,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规模,新增40家科技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87家,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539家,为创新型企业发展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深耕创新沃土,构筑发展高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奖励、科技领军企业奖补、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等一项项政策红利“大礼包”接续落地,350家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减免政策、减免所得税额48亿元。为助企纾困解难,出台《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实施方案》,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459.1亿元,52家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上市后备企业库,占比达65%。

持续发挥企业科研组织主体作用,下大力气鼓励企业在研发活动中做主力军、当排头兵。2023年,企业牵头承担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数占比达到75.5%,带动企业研发投入5.6亿元。支持企业牵头建设自治区重点实验室41家、新型研发机构38家、企业研发中心1034家,下达奖补资金1.9亿元。推动规上工业企业“三个全覆盖”,推广鄂尔多斯规上工业企业“三清零”经验,有研发活动、研发经费投入、设立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比例分别达到34.8%、33.6%和29.0%,有效带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研发投入稳步增长,企业创新蔚然成风。

全面铺开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挥政府部门“服务员”作用,引导科研人员为企业提供各类精准创新服务,全区133家工作站2748名特派员累计服务企业6929家,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731项,协助企业搭建创新平台503个、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562项,助力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亮眼数据的背后,反映出我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科技型企业经济贡献和创新活力的不断跃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显著增强。

不断深化开放科技合作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春风浩荡,百舸争流,在以“科技兴蒙”为统领的创新发展总基调下,2023年,自治区坚定开放合作创新理念,加速集聚创新资源,全力推动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开放合作,“4+8+N”合作机制持续深化巩固,创新开放的“科技朋友圈”越来越大。

全区共实施科技合作项目552项,政府支持各类合作项目8.6亿元,引导创新主体投入14.2亿元,引导新建各类创新平台97个,总数达到213家。引导共建55家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院士60名、科研人员近千名。

中国工程院来了,共同组建中国工程院科技发展战略内蒙古研究院,推动院士专家服务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浙江大学来了,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北京大学来了,共建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有力支撑能源转型发展、双碳目标实现;上海交大内蒙古研究院呼和浩特科创中心全面运行,入驻企业50余家,全面引入高水平创新资源为内蒙古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京蒙协作“科技创新倍增计划”疾步向前,共实施210项科技合作项目,共建42个创新平台,启动合作项目数和新建创新平台数分别增长72%和147%。吸引35位驻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其团队参与内蒙古创新活动,选派30名基层科技管理人才赴京跟岗学习。乌兰察布大规模智算中心、呼和浩特综合气体岛、赤峰大型储热系统等先进技术和招商项目相继落地内蒙古。

自治区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区域创新合作,自治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东北地区、黄河流域等区域联动不断加强,区外高水平科技力量被引入内蒙古建平台、搭机构、落成果,为科技合作进一步扩面增效奠定坚实基础。积极引入区外高水平科技力量在内蒙古布局建设创新平台、分支机构,推动重大项目成果落地内蒙古,为科技合作进一步扩面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一批高端创新平台落地建设,高质量科研合作项目启动实施,高端人才团队走进自治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凝聚起强大创新合力,区域科技合作奏响创新发展新乐章。

墙内开花墙外香,在科技创新引领下,不断放大对外“中国声音”中,草原科技之声愈加响亮,围绕现代农牧业、新能源、中(蒙)医药、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强化与蒙古国、俄罗斯等“一带一路”国家科研交流合作,争取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7项,组织实施自治区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5项,推荐5家科创单位加入全国对俄科技合作基地联盟,241名外国专家在我区投身科技创新工作,国际科技影响持续扩大。

风正劲足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需快马加鞭,当前的内蒙古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科技创新,迫切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新征程,新出发,科技“突围”的号角已经吹响,开局即决战,自治区科技厅将勇担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任,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完成“五大任务”上展现新作为,全力开创科技赋能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自治区闯新路、进中游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附件:

上一篇: 数据对接+资源共享 我区大型科研仪器利用率明显提升

下一篇: 孙俊青主持召开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科技厅工作
科技厅工作

“闯”出一条新路 “进”入一片蓝海——2023年自治区科技创新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4-02-25 20:10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办公室 综合保障中心

——创新综合潜力位列全国第10位,研发人员占比增幅、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增幅居全国前列;

——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11项,争取各类国家科技专项资金近4亿元,创历史新高;

——全区财政科技支出增长81.9%,新入选“长江学者”“国家杰青”6名,4人进入国家人才计划,实现历史性突破;

——全区技术交易合同数增长45.3%、交易额增长17.6%,科技成果登记数量首次突破两千项,再创新高;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被科技部选为典型经验上报国务院......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区科技战线紧扣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实在当先,干字为要,凝心聚力,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发力新兴产业,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着力打造契合自治区优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蹚出了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科技兴蒙”路径,推动全区科技创新事业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全面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那么改革就是最根本的动力源。

2023年,是自治区完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赋权攻坚之年。推动科技部出台《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科技赋能实施方案(2023—2025年)》,成为首个国家部委出台落实国务院《意见》的文件。出台《进一步强化科技激励的若干措施》、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本级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科研经费使用等政策措施,进一步为科研创新主体“放权松绑”,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在自治区的引领带动下,各地方强化政策支撑,《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举措》《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工作行动方案》《赤峰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等支持科技创新硬核政策相继落地,科技创新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区创新氛围愈加浓厚。

2023年,更是自治区大力推进研发攻坚行动,下血本投入的一年。全区财政科技支出达到78.2亿元,其中,自治区本级和盟市分别增长163.4%和63%。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259.2亿元,同比增长10.21%,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分别增长4.2%和13.9%。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支撑创新的核心力量。自治区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和重点人才引育项目为抓手,统筹推进科技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培育11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团队,累计培养自治区杰出青年46名、西部之光优秀青年学者64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673名。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吸引6万多名科技人才创新创业。1677人获自治区科学技术奖,8名国外和香港专家获自治区“骏马奖”,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进一步激发。

持续大力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项目组织方式,聚焦亟需科技攻关关键问题,通过“企业出题”方式,围绕种业、黄河流域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稀土、新能源装备、防沙治沙等重点领域,自治区广聚天下英才,实施38项科技重大示范工程,引导区内外企业、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121家,吸引区内外近800家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参与,集聚创新人才超4000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形成。

重大创新平台成群成势

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代表着一个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水平。

2023年,自治区加快培育创新平台,攀高进位打造科技创新“塔尖重器”,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科技前沿开创引领、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创新平台成群成势,重大创新平台夯基工程成效显著。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投入实体化运营,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加速“由势转能”,大青山实验室、鄂尔多斯实验室启动建设,加快创建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怀柔实验室内蒙古基地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新建动物疫苗、生物育种、大豆产业、BDO产业4家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壮大“国家队”,做强“地方队”,全区上下联动同向发力,持续优化创新平台布局,加大投入,推动创新资源向重大创新平台集聚,激发创新裂变。

攻克DHA从“添加”到“原生”的颠覆式技术难题,突破牛奶中高效分离乳铁蛋白的技术瓶颈,58家各类创新平台载体集聚河套平原,鄂尔多斯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合作实施“储能与智能电网”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区联动项目,启动7个稀土方向重点科研项目,自主研发国内首款苜蓿60K液相芯片......一系列成果,标注出内蒙古愈发浓厚的创新底色。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自治区对标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布局基础研究平台矩阵,基础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特种车辆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研制出国际首台套四立柱四机器人整体增材装备。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的稀土/聚乳酸复合环保包装材料关键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重组步伐,新获批国家科技项目12个,获授权专利12项,获省部级奖励1项,入选国家人才计划1人。

筑牢企业创新发展根基

彰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创新型企业是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

2023年,自治区加速推进创新型企业“双倍增双提升”行动,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积极构建企业主导的融通创新生态,通过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等措施,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规模,新增40家科技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87家,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539家,为创新型企业发展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深耕创新沃土,构筑发展高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奖励、科技领军企业奖补、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等一项项政策红利“大礼包”接续落地,350家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减免政策、减免所得税额48亿元。为助企纾困解难,出台《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实施方案》,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459.1亿元,52家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上市后备企业库,占比达65%。

持续发挥企业科研组织主体作用,下大力气鼓励企业在研发活动中做主力军、当排头兵。2023年,企业牵头承担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数占比达到75.5%,带动企业研发投入5.6亿元。支持企业牵头建设自治区重点实验室41家、新型研发机构38家、企业研发中心1034家,下达奖补资金1.9亿元。推动规上工业企业“三个全覆盖”,推广鄂尔多斯规上工业企业“三清零”经验,有研发活动、研发经费投入、设立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比例分别达到34.8%、33.6%和29.0%,有效带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研发投入稳步增长,企业创新蔚然成风。

全面铺开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挥政府部门“服务员”作用,引导科研人员为企业提供各类精准创新服务,全区133家工作站2748名特派员累计服务企业6929家,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731项,协助企业搭建创新平台503个、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562项,助力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亮眼数据的背后,反映出我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科技型企业经济贡献和创新活力的不断跃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显著增强。

不断深化开放科技合作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春风浩荡,百舸争流,在以“科技兴蒙”为统领的创新发展总基调下,2023年,自治区坚定开放合作创新理念,加速集聚创新资源,全力推动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开放合作,“4+8+N”合作机制持续深化巩固,创新开放的“科技朋友圈”越来越大。

全区共实施科技合作项目552项,政府支持各类合作项目8.6亿元,引导创新主体投入14.2亿元,引导新建各类创新平台97个,总数达到213家。引导共建55家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院士60名、科研人员近千名。

中国工程院来了,共同组建中国工程院科技发展战略内蒙古研究院,推动院士专家服务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浙江大学来了,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北京大学来了,共建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有力支撑能源转型发展、双碳目标实现;上海交大内蒙古研究院呼和浩特科创中心全面运行,入驻企业50余家,全面引入高水平创新资源为内蒙古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京蒙协作“科技创新倍增计划”疾步向前,共实施210项科技合作项目,共建42个创新平台,启动合作项目数和新建创新平台数分别增长72%和147%。吸引35位驻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其团队参与内蒙古创新活动,选派30名基层科技管理人才赴京跟岗学习。乌兰察布大规模智算中心、呼和浩特综合气体岛、赤峰大型储热系统等先进技术和招商项目相继落地内蒙古。

自治区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区域创新合作,自治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东北地区、黄河流域等区域联动不断加强,区外高水平科技力量被引入内蒙古建平台、搭机构、落成果,为科技合作进一步扩面增效奠定坚实基础。积极引入区外高水平科技力量在内蒙古布局建设创新平台、分支机构,推动重大项目成果落地内蒙古,为科技合作进一步扩面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一批高端创新平台落地建设,高质量科研合作项目启动实施,高端人才团队走进自治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凝聚起强大创新合力,区域科技合作奏响创新发展新乐章。

墙内开花墙外香,在科技创新引领下,不断放大对外“中国声音”中,草原科技之声愈加响亮,围绕现代农牧业、新能源、中(蒙)医药、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强化与蒙古国、俄罗斯等“一带一路”国家科研交流合作,争取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7项,组织实施自治区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5项,推荐5家科创单位加入全国对俄科技合作基地联盟,241名外国专家在我区投身科技创新工作,国际科技影响持续扩大。

风正劲足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需快马加鞭,当前的内蒙古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科技创新,迫切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新征程,新出发,科技“突围”的号角已经吹响,开局即决战,自治区科技厅将勇担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任,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完成“五大任务”上展现新作为,全力开创科技赋能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自治区闯新路、进中游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