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在哺乳动物类胚胎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时间:2023-09-28 23:14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基础研究处
近日,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包斯琴教授、李喜和教授与北京大学汤富酬教授团队合作建立胚胎干细胞快速、高效、广谱类囊胚分化体系,在哺乳动物类胚胎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将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内蒙古大学特聘副研究员吴宝江、博士生王艳秋、北京大学博士生闫佳、刘梦雅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
尽管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的复杂性仍没有被完全理解,而且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比如实验用胚胎数量少、体外胚胎培养困难、生产成本高等。基于多能干细胞的类胚胎研究将有助于打破这些局限性。因此,该研究团队针对上述问题开展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类胚胎研究,开发一种新型类囊胚诱导培养体系,利用同一种培养体系把小鼠胚胎干细胞和人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获得了小鼠和人的类囊胚结构。这是首次利用相同的培养体系从小鼠和人胚胎干细胞诱导获得类囊胚结构,在哺乳动物类胚胎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
干细胞来源的类胚胎的获得对基础研究提供胚胎模型,有望缓解胚胎数量紧缺的紧张局面,缓解人类早期胚胎资源紧缺和伦理等方面的限制。据研究团队介绍,利用人的类胚胎结构可开展早期胚胎发育机制研究、胚胎着床信号研究和药物筛选等研究。类胚胎诱导技术可拓展家畜干细胞来源的类胚胎研究领域,对家畜生物育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内蒙古大学研究团队与赛科星研究院、优然牧业和伊利等企业紧密合作有望突破奶牛生物育种难点。
小鼠和人的类囊胚结构的获得为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调控机制研究、类器官再生、人类疾病的干细胞模型、模式动物研究和干细胞为基础的家畜生物育种等提供研究材料、创新理论和技术支撑,助力我区牛、羊生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团队表示,今后计划进一步优化培养体系拟开发一种简单的、成分明确的培养体系,利用牛、羊胚胎干细胞体外重构类胚胎研究。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gine.com/SCLS/doi/10.1007/s11427-023-2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