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科研团队在太阳能应用技术取得最新成果 团队已成功转化4项科技成果 经济规模超1.1亿
发布时间:2023-06-21 21:47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成果管理与转化处
近日,内蒙古工业大学太阳能应用技术工程中心主任常泽辉教授的科研团队分别就“基于复合抛物面太阳能聚光集热的土壤消毒系统性能研究”“非跟踪太阳能复合抛物面聚光集热器星形吸收体设计与热性能分析”在国际权威期刊《能源转换与管理》(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和《太阳能》(Solar Energy)刊发最新成果,该成果提出了一种由太阳能独立驱动对设施农业种植土壤进行灭虫除菌的新型物理消毒系统。
◆ 太阳能设施农业土壤灭虫除菌系统
科研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槽式复合抛物面聚光集热系统收集汇聚太阳能,生成高温热空气,通过换热管输运到日光温室深层种植土壤并与种植土壤进行换热,利用种植土壤比热容和密度大的特点实现了热能的均匀传输和储供热互馈,通过连续运行可以达到显著抑制生命体活性的温度,数据显示,处理后的设施内种植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生物量氮明显减少。
该最新成果技术是对“聚光直热式太阳能海水蒸馏淡化过程光热质传递特性研究”项目前期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应用的创新性突破,在休棚期间利用太阳能设施农业土壤跨季度储供热系统可以实现种植土壤的高温物理杀虫灭菌除草,拓展了已转化成果的应用领域和服务范围,减少了冬季设施农业种植过程中的农药施加量,为绿色蔬果的反季节生产供应提供了技术支持,有效保障了设施农业种植土壤的健康安全,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 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巴音塔拉太阳能土壤储热乳肉牛养殖基地
“该项目实施以来,已有4项科技成果实现转化,成果转化技术产生的经济规模已突破1.1亿元。看到科技成果转化后带来的经济效益,科研团队从‘要我转’到‘我要转’的积极转变,增强了科研人员的获得感、责任感。”常泽辉教授信心满满地说,科研团队在成果转化基地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积极实施中试、大试,为成果转化基础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有机衔接创造了条件,不仅缩短了原创成果走出大学、走向市场的周期,而且为承接企业持有成果产业化夯实了基础。相信科研团队今后更有信心走好成果转化之路。
据了解,该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生产的产品已经应用到北京市、陕西省、山西省、黑龙江省、山东省等地。同时,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等旗县区建立了示范工程,并建设太阳能温室土壤储热农业、牧业示范园区4处,为自治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