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 点亮精神火炬 在平凡中展现创新的坚守与担当
发布时间:2023-05-30 21:54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政策法规与监督处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在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创新内蒙古选择三位基层普通科技工作者,带大家走进他们的平凡工作,一起感受他们对创新的坚守与担当,聆听他们的感悟与心声。
◆ 王瑞利研究员在田间查看苍术示范田出苗情况
五月底的赤峰市巴林左旗,天气乍暖还凉。一大早,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瑞利驱车七十多公里,赶往驻村包联帮扶的三山乡新农村,察看中(蒙)药材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情况。从2021年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到挂职巴林左旗政府副旗长,王瑞利从没忘记自己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身份,他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与创新资源优势,从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入手,协助巴林左旗科学谋划县域产业发展布局,协调引进外部优势创新资源。在他的努力下,一座集中(蒙)药材科研、组培、育苗的现代化科技示范园区在三山乡拔地而起,为三山乡探索出了一套“科技示范园区+资源圃+标准田示范+庭院经济+创新联合体”的特色产业高效发展模式。
不仅如此,在巴林左旗与中国农科院开展的玉米密植高产技术科技包旗合作过程中,在巴林左旗现代肉驴产业园区和现代肉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的规划建设进程中,王瑞利忙前忙后,倾注了很多心血,他的付出让巴林左旗的特色产业发展增添了满满的科技元素。2023年,巴林左旗以“依靠科技创新助力脱贫地区群众增收致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主题,入选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的初心是要让科技的力量支撑到基层一线,不仅要扎得下去,还要开得了花,结得了果。”王瑞利说。
◆ 关慧明研究员在大棚中直播讲解胡萝卜种植技术
“农民朋友们,我现在是在武川县的洋葱育苗大棚内,这里有很多的洋葱苗看着已经要干死了,这是什么情况呢?”抖音平台上,乌兰察布市冷凉蔬菜院士专家工作站研究员关慧明又一次开始了他的技术直播,和其他农业技术讲座不同,他讲课每一次都是从具体的种植问题开始的,他把农田变成了巨大的露天“直播间”,发现问题马上开播,现场解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解决之道通过新媒体广泛传播,一堂课累计观看上千人,解答问题百余条,深受农牧民喜爱。
老关今年已经61岁了,在基层从事农技研究与服务38年,多次获得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他每年有三百多天在田间地头为菜农服务,累计培训农牧民10万多人次,义务现场指导近20万人次;他率先提出冷凉蔬菜产业概念,牵头成立了全国首个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他连续攻克2项病虫害防治世界难题,他和他的团队每年自有知识产权新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5万亩,覆盖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民5万户、6.5万人,每年帮助农民实现增收4000多万元。“人退休了技术不能退休,我的技术来自农田,就要还给农民。”关慧明说。
◆ 郭偌宁与团队在直播间进行科技问策直播
还是在抖音直播平台,最近一个来自内蒙古的科技问策创作者火了起来,主播是内蒙古领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偌宁,作为国家级创新创业导师,她从科技创新形势、创新型企业培育认定、科技项目申报等环节入手,对企业科技创新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并以生动案例对企业创新中常见的问题、误区和要点进行了细致讲解和互动交流。两场政策直播下来,点赞超过13.5万。
“拍视频不是为了当网红”郭偌宁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作为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机构,希望尽己所能,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帮助更多的科技企业发展起来,让他们少走弯路。据她介绍,自2019年企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与创新创业孵化服务,服务企业数量超过了8500家(次)。“现在自治区深入推进‘科技兴蒙’行动,出台了那么多的好政策好措施,作为从事科技服务的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想方设法将这些好政策传递给更多的中小企业,让他们精准享受政策红利,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郭偌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