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科技厅工作

鄂尔多斯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五大行动”显成效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 鄂尔多斯市科技局 发布日期:2023-05-23 21:09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鄂尔多斯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的重要举措,是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必由之路。

示范区自建设以来,围绕“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主题,聚焦“生态建设产业化程度低,制约荒漠化防治提质增效”“资源型产业链条短,制约经济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两大问题,组织实施了强化荒漠化防治提质增效行动、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行动、现代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速行动、农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提升行动、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建设促进行动五大行动,部署实施了24项重大工程、39项重点项目,形成了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和可复制、可推广的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模式。

Part.1

追光逐日

让沙漠变身新能源蓝海

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的库布齐沙漠北缘,占地10万亩的蒙西基地库布齐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极目远眺,成片的太阳能光伏板鳞次栉比,在阳光照射下发出深蓝色耀眼光芒,与金色沙海形成鲜明对比。荒漠戈壁之上,光与热的新能源“交响”通过输电网络送往全国各地,点亮万家灯火同时传递着绿色发展的理念。


项目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将新能源发电产业同沙漠生态治理以及现代农牧业有机结合。亿利库布齐生态能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李飞介绍:“预计今年9月底,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项目整体建成以后,每年可以向蒙西电网供应绿色电力40亿度。从而实现板上产绿电、制绿氢,板间长绿草、养畜禽,板下变绿洲生绿金,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强化荒漠化防治提质增效行动,是鄂尔多斯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实施的五大行动之一,示范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针对鄂尔多斯市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丘陵沟壑区和高平原区荒漠化过程不同特征,实施防沙治沙与盐碱化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化林草地生态修复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矿山和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等重点工程,通过建立生态建设政策保障、生态产品转化价值、生态补偿等荒漠化防治长效机制,构建区域荒漠化综合治理体系和生态安全新格局,形成荒漠化防治产业集群,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Part.2

精准施策

让碧水青山成为新常态

十大孔兑(孔兑,蒙古语“河流”)是指黄河内蒙古段由南向北并列流入黄河的十条支流,这一区域位于黄河上游,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为解决十大孔兑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问题,鄂尔多斯市启动“十大孔兑综合治理与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集成示范研究”项目,加大黄河十大支流科学施治技术攻关。通过项目的实施,目前已建成2处实验基地和3处示范区,进行了相关数据的研究分析,初步构建了涵盖项目区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土壤侵蚀和生态水文功能的协同演变规律,掌握了典型小流域人工植被格局空间分布等关键技术,建立了水资源-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多目标模拟优化模型,为河湖水生态修复和保护科学施策提供了治理样板。

示范区自创建以来,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了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增效、城乡生活节水增效、河湖水生态修复和保护、地下水保护与超采区综合治理、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等重点工程和项目,建立了用水指标统筹调配机制,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和保障鄂尔多斯市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Part.3

绿色转型

让高耗能行业发生新蝶变

聚氯乙烯树脂(PVC)是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高分子材料之一,以往采用电石法生产PVC过程中,因使用的含汞催化剂易升华、流失,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了影响。

在鄂托克旗棋盘井工业园区,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力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项电石法聚氯乙烯(PVC)无汞化生产技术从源头上消除汞污染,实现了全球首套电石法聚氯乙烯无汞化生产,填补了行业空白。目前,电冶集团40万吨/年聚氯乙烯及烧碱项目已完全装填无汞催化剂,全面实现了无汞化工艺生产。该技术在安全环保、节能降耗、产量品质等方面为行业提供了最直接的参照。


示范区针对鄂尔多斯市能源经济发展中存在绿色低碳及可持续程度较低、能源经济产业链条短等核心瓶颈等问题,围绕能源产业的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进程,培育和打造绿色、低碳、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经济体系,实施了煤炭与天然气绿色转型升级、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风光氢储新能源倍增、现代煤化工高质量发展、重点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等工程,重点支持“煤炭地下气化(简称ISC)产业化技术研发与应用”“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节能环保与绿色制造技术推广应用”等项目,加快构建集能源生产、装备制造、应用示范于一体的“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推动现代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

Part.4

科技赋能

让特色产业呈现新增长

羊绒产业作为鄂尔多斯市优势特色产业,在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推进乡村振兴、促进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示范区将“科技兴蒙”的落脚点放在绒山羊改良上,全力推动“鄂尔多斯市绒山羊良种选育与产业创新发展示范”项目落地,通过选种选育,改善绒山羊生产性能,推动阿尔巴斯绒山羊超细型、绒肉兼用型、高繁型特征的优质种群建立,为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科技力量。

“过去,羊绒粗品质差,效益也不高。现在通过改良品种、提高养殖技术,羊绒品质越来越好,收益也随着增高。我家的羊绒80%以上都在15.5微米以下,最细的已经达到了12微米以下,相当于不到1根头发的1/5粗。羊绒细度达到一定标准,我们还能拿到羊绒优质优价奖补资金。2021年,我拿了28575元的奖补金,2022年的奖补资金预计会达到10万元左右。”鄂托克旗棋盘井镇乌仁都西嘎查牧民斯庆毕力格介绍说。

项目实施两年多来,阿尔巴斯绒山羊种质资源、羊绒品质、绒肉一体化发展水平均有显著提升,已经覆盖鄂托克旗2000多户牧户,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农牧民增收致富。

Part.5

创新驱动

让区域发展实现新跨越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落实“双碳”目标是鄂尔多斯强化绿色低碳技术供给、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动能的必然之举与必由之路。

示范区已建立了全区首家碳中和研究院,结合自治区“双碳”目标的科技创新需求,聚焦零碳电力、原料燃料与工艺替代、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等领域,开展替碳、固碳和零碳领域绿色低碳技术攻关,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路径,打造绿色低碳技术供给与集成应用高地。目前,研究院成立了清华大学-新能源产业创新中心校企平台,与来自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高校院所的14个院士团队、44家实力企业、9家权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2022年,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共开展37个课题项目,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示范区面向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的科技前沿,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针对鄂尔多斯市基础研究薄弱、科技储备不足、高端创新人才匮乏、企业竞争力低等瓶颈问题,启动创新驱动能力建设行动,实施科技创新能级提升、重大科学技术攻关、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等重点工程,建设综合、开放、共享,且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平台,打造我国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实现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跨区域、跨行业整合,努力形成从前沿关键技术创新到成果孵化再到绿色产业示范的完整创新链条。

鄂尔多斯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自2022年7月正式批复以来,以提高荒漠化防治质量效益和促进产业绿色转型为主攻方向,努力推动形成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模式。自治区科技厅从2020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给予示范区50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今年专项资金下达后已累计投入2亿元。通过科技专项的实施,取得黄河十大孔兑综合治理、先进电解水制氢系统、煤基制高碳醇、复杂条件下煤矿开采等10余项标志性成果,极大地提升了示范区的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为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绿色发展过程中制约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通过打造荒漠化区生态-社会-经济协调的高质量发展新样板,努力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模式,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实践经验。


附件:

上一篇: 真金白银投入 中小企业增“智”

下一篇: 自治区科技厅深入高校开展科技政策宣讲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科技厅工作
科技厅工作

鄂尔多斯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五大行动”显成效

发布时间:2023-05-23 21:30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 鄂尔多斯市科技局

鄂尔多斯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的重要举措,是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必由之路。

示范区自建设以来,围绕“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主题,聚焦“生态建设产业化程度低,制约荒漠化防治提质增效”“资源型产业链条短,制约经济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两大问题,组织实施了强化荒漠化防治提质增效行动、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行动、现代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速行动、农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提升行动、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建设促进行动五大行动,部署实施了24项重大工程、39项重点项目,形成了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和可复制、可推广的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模式。

Part.1

追光逐日

让沙漠变身新能源蓝海

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的库布齐沙漠北缘,占地10万亩的蒙西基地库布齐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极目远眺,成片的太阳能光伏板鳞次栉比,在阳光照射下发出深蓝色耀眼光芒,与金色沙海形成鲜明对比。荒漠戈壁之上,光与热的新能源“交响”通过输电网络送往全国各地,点亮万家灯火同时传递着绿色发展的理念。


项目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将新能源发电产业同沙漠生态治理以及现代农牧业有机结合。亿利库布齐生态能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李飞介绍:“预计今年9月底,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项目整体建成以后,每年可以向蒙西电网供应绿色电力40亿度。从而实现板上产绿电、制绿氢,板间长绿草、养畜禽,板下变绿洲生绿金,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强化荒漠化防治提质增效行动,是鄂尔多斯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实施的五大行动之一,示范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针对鄂尔多斯市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丘陵沟壑区和高平原区荒漠化过程不同特征,实施防沙治沙与盐碱化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化林草地生态修复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矿山和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等重点工程,通过建立生态建设政策保障、生态产品转化价值、生态补偿等荒漠化防治长效机制,构建区域荒漠化综合治理体系和生态安全新格局,形成荒漠化防治产业集群,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Part.2

精准施策

让碧水青山成为新常态

十大孔兑(孔兑,蒙古语“河流”)是指黄河内蒙古段由南向北并列流入黄河的十条支流,这一区域位于黄河上游,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为解决十大孔兑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问题,鄂尔多斯市启动“十大孔兑综合治理与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集成示范研究”项目,加大黄河十大支流科学施治技术攻关。通过项目的实施,目前已建成2处实验基地和3处示范区,进行了相关数据的研究分析,初步构建了涵盖项目区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土壤侵蚀和生态水文功能的协同演变规律,掌握了典型小流域人工植被格局空间分布等关键技术,建立了水资源-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多目标模拟优化模型,为河湖水生态修复和保护科学施策提供了治理样板。

示范区自创建以来,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了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增效、城乡生活节水增效、河湖水生态修复和保护、地下水保护与超采区综合治理、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等重点工程和项目,建立了用水指标统筹调配机制,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和保障鄂尔多斯市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Part.3

绿色转型

让高耗能行业发生新蝶变

聚氯乙烯树脂(PVC)是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高分子材料之一,以往采用电石法生产PVC过程中,因使用的含汞催化剂易升华、流失,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了影响。

在鄂托克旗棋盘井工业园区,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力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项电石法聚氯乙烯(PVC)无汞化生产技术从源头上消除汞污染,实现了全球首套电石法聚氯乙烯无汞化生产,填补了行业空白。目前,电冶集团40万吨/年聚氯乙烯及烧碱项目已完全装填无汞催化剂,全面实现了无汞化工艺生产。该技术在安全环保、节能降耗、产量品质等方面为行业提供了最直接的参照。


示范区针对鄂尔多斯市能源经济发展中存在绿色低碳及可持续程度较低、能源经济产业链条短等核心瓶颈等问题,围绕能源产业的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进程,培育和打造绿色、低碳、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经济体系,实施了煤炭与天然气绿色转型升级、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风光氢储新能源倍增、现代煤化工高质量发展、重点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等工程,重点支持“煤炭地下气化(简称ISC)产业化技术研发与应用”“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节能环保与绿色制造技术推广应用”等项目,加快构建集能源生产、装备制造、应用示范于一体的“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推动现代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

Part.4

科技赋能

让特色产业呈现新增长

羊绒产业作为鄂尔多斯市优势特色产业,在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推进乡村振兴、促进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示范区将“科技兴蒙”的落脚点放在绒山羊改良上,全力推动“鄂尔多斯市绒山羊良种选育与产业创新发展示范”项目落地,通过选种选育,改善绒山羊生产性能,推动阿尔巴斯绒山羊超细型、绒肉兼用型、高繁型特征的优质种群建立,为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科技力量。

“过去,羊绒粗品质差,效益也不高。现在通过改良品种、提高养殖技术,羊绒品质越来越好,收益也随着增高。我家的羊绒80%以上都在15.5微米以下,最细的已经达到了12微米以下,相当于不到1根头发的1/5粗。羊绒细度达到一定标准,我们还能拿到羊绒优质优价奖补资金。2021年,我拿了28575元的奖补金,2022年的奖补资金预计会达到10万元左右。”鄂托克旗棋盘井镇乌仁都西嘎查牧民斯庆毕力格介绍说。

项目实施两年多来,阿尔巴斯绒山羊种质资源、羊绒品质、绒肉一体化发展水平均有显著提升,已经覆盖鄂托克旗2000多户牧户,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农牧民增收致富。

Part.5

创新驱动

让区域发展实现新跨越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落实“双碳”目标是鄂尔多斯强化绿色低碳技术供给、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动能的必然之举与必由之路。

示范区已建立了全区首家碳中和研究院,结合自治区“双碳”目标的科技创新需求,聚焦零碳电力、原料燃料与工艺替代、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等领域,开展替碳、固碳和零碳领域绿色低碳技术攻关,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路径,打造绿色低碳技术供给与集成应用高地。目前,研究院成立了清华大学-新能源产业创新中心校企平台,与来自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高校院所的14个院士团队、44家实力企业、9家权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2022年,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共开展37个课题项目,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示范区面向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的科技前沿,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针对鄂尔多斯市基础研究薄弱、科技储备不足、高端创新人才匮乏、企业竞争力低等瓶颈问题,启动创新驱动能力建设行动,实施科技创新能级提升、重大科学技术攻关、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等重点工程,建设综合、开放、共享,且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平台,打造我国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实现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跨区域、跨行业整合,努力形成从前沿关键技术创新到成果孵化再到绿色产业示范的完整创新链条。

鄂尔多斯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自2022年7月正式批复以来,以提高荒漠化防治质量效益和促进产业绿色转型为主攻方向,努力推动形成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模式。自治区科技厅从2020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给予示范区50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今年专项资金下达后已累计投入2亿元。通过科技专项的实施,取得黄河十大孔兑综合治理、先进电解水制氢系统、煤基制高碳醇、复杂条件下煤矿开采等10余项标志性成果,极大地提升了示范区的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为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绿色发展过程中制约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通过打造荒漠化区生态-社会-经济协调的高质量发展新样板,努力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模式,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实践经验。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